郭曉
摘要:在素質教育理念深化背景下,小學音樂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有效開展小學音樂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能夠為學生培養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在小學合唱教學過程中,為提升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切實了解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重要性,制訂相應的教學措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實現其自我提升。
關鍵詞:合唱教學;小學;音樂課堂;實踐
1 引言
在小學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合唱教學的開展,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音樂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學生的自我表達、表現能力,并且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進而促進學生集體主義意識的形成,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鍛煉學生各項能力的有效途徑。但由于合唱教學屬于難度較高的教學內容,而學生的年紀較小,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力和秩序性,導致學生在合唱教學的過程中通常達不到統一,因而教學質量低下。
2 研究意義
(1)拓寬音樂視野,提升學生智力。在實際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發揮音樂活動的作用,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快速學習如節奏、合唱、節奏等的基本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和掌握基本的音樂技能,可以更好地完成合唱,提高學習音樂的興趣,為拓寬音樂視野打下基礎。此外,音樂學習在合唱教學的培養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而且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2)提升合作精神。大多數小學生目前都是集體意識較差的獨生子女,而合唱教學則可以促進學生進行團隊合作實踐,充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感。在進行團隊合作實踐的過程中,合唱團的每個成員必須互相合作。只有當個人服從集體,集體服從指揮,才能更好地完成合唱。可見,合唱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促使學生學會團隊合作。
3 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踐策略
3.1 注重訓練
學生在小學階段本身自我意識就很強,他們多半以自我為中心,還不具備配合與團結的意識。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加合唱活動,音樂教師在開展合唱活動之初要加強對學生團結意識的訓練,讓學生能夠在合唱活動中提升集體意識。高效地訓練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合作意識的關鍵,也是合唱活動成功的關鍵,所以教師要積極督促學生進行合唱訓練。例如,在合唱開始時,學生之間的配合效果極差,所有聲部的發聲參差不齊、高低不一,導致合唱場面混亂不堪。此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訓練,先使他們的聲部達成配合效果,隨后再讓所有聲部組合起來,共同完成合唱。訓練的過程不僅是讓學生進行聲音的融合,更多的是培養小學生的基本素養,讓他們更加注重團體合作,消除完全的自我意識,提升他們的能力素養。
3.2 差異教學
教師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重視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重視對學生的差異教學,以此豐富教學合唱形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差異教學可以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不同學生的差異個性能夠得到十分充分的發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展特點,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愛好,了解學生所擅長的聲部,合理、科學地安排學生的合唱位置,從而營造良好的合唱氛圍。對于聲音明亮、可以唱高聲部的學生來說,教師就可以安排在合唱中需要高音的位置,對于適合唱低聲部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安排在需要低音的位置,以此來發揮出每個學生的聲音優勢。例如,在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科學合理地將學生分配在適合他們的聲部位置上,例如擅長高音的學生唱高聲部,以此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另外,在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學生的性格特點,對于性格較為自卑,說話聲音較小的學生,要將學生放在唱高聲部的位置,讓學生借聲音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鍛煉學生的說話聲音的高度,讓學生更加開朗,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和成長,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3.3 律動教學
節奏在音樂教學中是最重要的東西,不同的音樂、不同的唱法節奏各不相同,音樂旋律也不盡相同。歡快的音樂,節奏是緊湊的、熱烈的; 安靜的音樂,節奏是緩慢的、沉穩的。因此在實際的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不同音樂的特點,根據音樂特色,選擇合適的教法,引導學生在把握節奏的基礎上學習。且音樂教師也可以結合不同音樂風格的曲調和韻律引導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自覺探究音樂節奏,根據節奏學習不同的唱法,逐漸提高自己的合唱能力。例如在《黃河大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合唱開始前,先讓學生賞析該音樂,并為學生播放一些黃河畫面,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引導他們根據自己感知到的音樂旋律和節奏去模仿、學習,做出相應的動作。另外,教師也可以將此教學內容分塊練習,對學生進行細致解說,讓學生明白唱法的原因,加強學生的深入理解。或者為學生進行唱法示范,讓學生進行模仿,學生可以一邊觀看、一邊思考、一邊練習,這樣在深入感知和把握節奏的基礎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音樂思維。
3.4 樂器演奏教學
合唱一般是不涉及樂器的,但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教師可以在合唱活動中結合樂器教學。運用樂器進行合唱教學有兩種形式:一是學生用樂器合唱,但這種合唱形式難度很大。它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樂器,還要運用樂器進行良好的合作。如果不是經過數十年的培育,學生很難掌握這種能力。二是在合唱中加入樂器元素,用樂器引領合唱節奏,使整個合唱更加震撼。
4 結束語
合唱教學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群眾性和實踐性。合唱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音樂素質和身心的共同發展。然而,針對目前小學合唱教學的現狀,一些教師對合唱教學認識不足,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導致學習興趣下降,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可以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樂器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合唱技巧,通過一些新穎的方法來改變僵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萬國群.淺析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展開模式[J].試題與研究,2020(32):140-141.
[2] 許曉靖.淺談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提高聲音訓練效率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