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學習任務重,對學習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政治學科邏輯性和理論性較強,缺乏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的支撐,在學生的視角里比較晦澀。因此,具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對高中政治科目的學習至關重要,甚至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人教版《經濟與社會》為例對高中政治的學習方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政治;學習方法;學習效率
一、必備技能
提升閱讀能力是最高效的政治學習方法。但當下因為學習壓力較大,高中生的閱讀能力普遍不夠理想[1]。因此我建議最好每天有二十分鐘的閱讀時間。這二十分鐘的閱讀不需要任何目的,享受閱讀的快樂就好,終有一天會厚積薄發。
二、科學安排學習順序(以下是我個人認為的學習順序)
1. 搞清楚每一個知識點,具體落實的方法就是老師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每一個選擇題和主觀題都是加深知識理解的巧妙工具,每做完一個題目都回過頭來反思這個材料是如何體現這一知識點的。
2. 每周進行清單式反思復習和掃盲。每個周末將本周學習的內容構建知識框架或者思維導圖,并翻書本核對,若有遺漏務必重點標注,隨后詢問老師這個知識點,再去找相應的題目來練習。
3. 每一課、每一單元、每本書按照以上方法進行清單式掃盲,不反思不總結永遠只記得老師最后一星期上的內容。
4. 總結選擇題里面的易錯易混,每天把自己總結的易錯易混當成老師教的知識那樣誦讀。
5. 研究表明,思維導圖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分析能力[2]。每學習結束一本書,都要構建這本書的主觀題體系,找出共性和個性的答題方法。
6. 邏輯推理的方式符合了高中生的認知特點[3],因此主觀題主要靠邏輯推理,那推理的思路是什么呢?現在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明白經濟學的題目分為三類:原因類(如,為什么要推進創新發展),措施類(如,如何推進創新發展),A對B的作用類(例如,數字經濟對農業發展的作用)
三、原因類題目答題方法:地位、作用(均來自書本)
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會主義的本質(改善民生,共同富裕)現實問題、現實條件;
現實意義:對個人的意義、對企業或某產業的意義、對國家的意義。
以為什么要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為例,答案可以從以下方面去拓展:
地位: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制度:振興鄉村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
現實問題:我國存在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現實意義主要有:(1) 對個人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2) 對農業,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現代化;(3) 對國家:有利于實現共享發展、協調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這個思路是不是可以適用于所有題目呢?如果這樣的話,那么所有題目的答案就都一樣了,所以,大多數時候答案還是緊跟材料,用經濟學學科答題術語組織答案。這個思路用于材料的作用有限,或者完全不能從材料找出答案的情況。
以下為經濟學常用答題術語
生產: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投資觀念。
分配:不斷增加個人收入。
交換:提高法制意識,尊法守法用法。
消費:提高消費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企業
企業經營成功的因素。
國家/社會/地區。
生產:(1) 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3) 堅持協調發展理念,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信息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4) 堅持開放發展理念,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余合作,堅持內外聯動發展;(5) 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6) 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用某某帶動某某發展;(7)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為某某發展創造有利條件;(8) 利用當地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9)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為某某發展提供人才支撐;(10) 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完善相關政策(如知識產權保護、戶籍制度、價格機制等),為某某發展提供政策支持;(11)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12) 堅持內外聯動發展,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13) 集中力量辦大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
分配:(1) 堅持我國的分配制度,完善社會保障,促進社會公平;(2)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某某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交換:(1) 規范市場秩序,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2)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消費:(1) 改善消費環境;(2) 制定合理的消費政策;(3) 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4) 擴大內需,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四、措施類題目答題方法:要素法
要素法的具體操作方法是:(1) 思考事物發展需要哪些要素,如農業發展需要科技,資金,高素質的農民,良好的基礎設施等;(2) 用完整的經濟學術語(同上展示)組織答案,如,資金這一要素的完整表述通常是: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流向農業生產,為農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但是,并非所有事物的發展要素都需要我們自己去思考,更多的時候應該從材料里面去尋找,這個事物的發展存在什么問題,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這些措施同樣可以用經濟學答題術語來表達)。抑或是材料已經提出了相應的措施,我們用經濟學術語進行總結即可,有時候材料已經總結得很好,我們可以直接抄材料得措施。A對B的作用類題目答題方法:(1) 思考B的發展需要什么要素;(2) A能夠為B的發展提供什么要素;(3) 用經濟學答題術語組織答案
同樣的,如果材料已經表明了A能夠為事物的發展提供什么要素,則不需要我們去過多思考,直接用經濟學術語組織答案即可。
參考文獻
[1] 陳愛琴 以閱讀尋方法——群文閱讀對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J] 知識文庫 2021, 12, 5-6.
[2] 閻雪,李國威 思維導圖為主教學法在呼吸內科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21, 13(20), 50-54.
[3] 石海泉,劉英杰 邏輯推理助力思政課實效性提升路徑[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21, 23, 43-46.
劉友婭,性別:女,民族:漢,出生年月:1991.10,籍貫: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工作單位:遵義航天高級中學,研究方向:教學改革,學歷:大學本科 ?職稱:中教二級 ?單位所在地:貴州省遵義市,郵編5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