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寶 郝煒 周瑜 蔡學權 夏宇航
摘要: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航空制造專業群/航空維修專業群積極探索實踐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冠名班,共創教學實訓基地,共建高水平師資隊伍,打造核心課程資源,構建1+X方案,提升多元社會服務能力,優化運營管理制度及評估體系,培養適合專業群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產教融合 ?專業群 ?冠名班 ?實訓基地
2019年1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高職教育要面向社會培養出合格的具有現代工匠精神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通過產教融合[1]、深化校企合作相關制度,能夠實現這一目標。
一、產教融合運行模式為職業教育必然選擇
隨著航空裝備產業的發展伴隨而來的問題是航空裝備高端企業對于職業教育標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航空服務專業教學運行模式有一些弊端。例如,職業與專業不對接,課程與崗位不銜接,教學內容與技能水平不匹配,學生對企業文化不認同等教育問題,該教學運行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目前行業發展的需求。因此,要對傳統的教育運行模式做出改變,深化產教融合是一個不錯的實踐方式,對于新形勢下全面培養高素質高技能航空裝備制造和維修人才有重要的意義。
二、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產教融合職業教育運行模式
按照“航空專業群(航空制造專業群/航空維修專業群)產教融合職業教育運行模式實踐”類型人才教育培養模式,探索出一條在職業院校航空制造專業群/航空維修專業群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實施路徑。
2.1實施支撐
(1)產教融合,創新復合人才培養模式
為深化產教融合,計劃成立校企合作冠名班。組建了德高望重、身正為范的兼職德育工作隊伍,“三師協同、五步三入”法將思政內容融入所有專業課程。基于航空國家標準,遵循航空裝備制造崗位職業素養,聯合行業龍頭企業,實踐了人才培養分層教學,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
(2)校企共建、多措并舉,建成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打造了集教學、培訓、鑒定與社會服務于一體,實現產教融合賽訓一體的四川省航空產業技能人才培育基地。依托CCAR147航空維修培訓中心,全面建成西南航空技術公共實訓中心、加快培育和聚集“高精尖缺”的“技術+技能”復合型技能人才,助推四川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
2.2實施路徑
(1)育訓融合、課證融通,打造核心課程資源
對接行業國家、國際標準,對接航空裝備各專業職業崗位要求,校企共同梳理了專業課程體系,與航空工業成飛、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等,合作建設專業群所有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及時融入航空裝備各專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彰顯工匠精神和質量意識,編寫了具有示范引領的新形態教材、校企“雙元”特色精品教材,形成了專業群課程構架。
(2)校企合作、專兼結合,建成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目標定位,與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合作,專兼結合、依托技術技能創新平臺,構建了以行業領軍人物、技能專家引領的“雙師”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形成協作育人的強大團隊合力。
(3)育訓并重、崗位對接,構建1+X人才培養方案
教育和實訓雙重結合,面向企業崗位能力需求,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開展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取證服務,在航空維修專業群的大學生素質教育中已經探索實踐,是持證人能力提升的直接反映,對畢業生的就業起到了真正的作用,用人單位給予了高度的肯定。
(4)賽證結合、資源共享,提升多元社會服務能力
面向“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級航空樞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領域-航空裝備技能人才,四方共建四川省航空產業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創新“互聯網+培訓”模式,面向航空企業在職員工,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拓展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實現了資源共享社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5)協同創新、優勢互補,優化運營管理制度及評估體系
在校企協同創新、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建立“競賽成果、訓練成果、心理評價”多元化人才評價機制,驅動航空專業群(航空制造專業群/航空維修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實訓項目、師資團隊、工作作風的持續改進與完善。
三、產教融合職業教育運行模式的實施效果
3.1改革引領形成穩定培養格局
自2009年開展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來,該模式經過總結凝練推廣到校內飛行器制造技術專業-成飛班,航空發動機裝試技術-航發班,校內航空裝備類專業-國航班,新入職人員賦能培訓班,成飛-成航聯合培養工藝班,共計5類定制班,對接合作企業,畢業生適應崗位\服務崗位\快速發展的能力大幅提升,得到西南地區航空工業乃至全國的航空公司一致好評。
3.2不斷實踐取得豐碩育人成果
育人成果《航空發動機原理與結構》入選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020年獲得兩項國家級職業教育課題創新團隊項目;無人機操控技術及任務設備評為“十三五”規劃教材等眾多優秀教學成果。
3.3 可復制的成航樣本得到廣泛推廣
多年來,產教融合的航空裝備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已基本成熟,在國航、川航的戰略合作背景下,獨立按照CCAR-66R3獲批首批培訓試點機構,其社會影響力與知名度逐步提高。校企共同為新入職員工開展職業技能賦能培訓,員工戰斗力獲得企業一致好評。2020年7月17日,成都航院與新都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進校地企深度融合,是服務職業教育改革方向的舉措。
四、結語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航空制造專業群/航空維修專業群積極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經過探索實踐,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律,以培養適合專業群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不斷優化課程資源和人才培養方案,組件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提升多元社會服務能力等,為提升人才就業質量提供路徑。
參考文獻:
[1]單文周.新時代深化產教融合育人模式探微 [J].職業技術,2021(4).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航空專業群(航空制造專業群/航空維修專業群)產教融合職業教育運行模式實踐(編號:JG2020B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