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音與語言記錄著時代前進的步伐,電視新聞播音是我國新聞事業中的重要環節之一,留存著十分鮮明的時代記憶。播音主持的語言,從戰爭年代的剛強振奮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積極樂觀,再到21世紀的多元化,我國的新聞播音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集中反映了時代的精神和風貌。每個時期播音主持的宣傳任務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播音時代特征。所以,在當今時代變革中,應將個人的風格特征與審美需求進行完美融合,尋求新聞播音當中的新潮流、新變化,但與此同時,也需要回溯歷史,汲取優良傳統和經驗才能守正創新,走向未來。本文從電視播音主持的時代感出發,對不同時代的播音特點進行總結,結合具有時代特色的案例,進行多維度的分析。重點討論現階段中播音主持的時代特征,從當下多媒體的傳播環境出發,希望為新時代主持人的個性化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播音主持;電視新聞;語言特點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6-0204-03
一、前言
在當下多變的媒體環境中,新聞播音方式也發生了諸多改變。以新聞節目為例,要想吸引更多觀眾觀看節目,不僅依靠優質的新聞節目內容,也取決于主持人的語言魅力。因此,對播音員主持人的要求不僅是簡單的稿件播讀,還要求其更高的專業素質水平,例如個性的語言特色、臨時應變能力、個人知識儲備等等。同時,由于我國電視新聞播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集中反映了時代的精神和風貌,且每個時期播音主持的宣傳任務不同[1],形成不同的播音時代特征,使得不同時代的播音員主持人體現出不同的時代感。但總的來說,時代感的最終確定必須與當下時代中的大眾審美特征和審美需求相吻合。所以,在當今時代的變革中,如何將個人的風格特征和審美需求進行完美融合,需要在新聞播音新潮流、新變化中尋找答案。
二、傳統媒體時代不同時期電視播音主持的時代特征
(一)起步期
1958年5月中國第一家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正式開播,這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電視事業的初建階段,從聲音傳播逐漸發展到聲像傳播,所以在電視播音主持創作方面還是空白。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特點是借鑒電臺經驗,磨煉播音業務。其次探索了新的電視播音的風格,逐漸脫離廣播朗誦式播音。因此這一時期電視新聞的時代特征與廣播相似,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深受廣播的影響。在這樣的一個時代環境下,播音主持稿件的文風更加積極,因此播音員的風格磅礴大氣,聲音的內在情緒體現為激情和熱情,節奏奔放鮮明,語勢明顯上揚。聽眾能從播音員的聲音中受到鼓舞,體會到民族自豪感,所以說播音員的聲音在當時具有鼓動力量[2]。
(二)挫折期
從1966年5月開始,我國廣播電視事業和播音工作遭受了嚴重挫折,新聞所推崇的真實性在這一特殊歷史時期再難以繼續保證,播音所帶來親切感、鼓動力量也蕩然無存。播音語言變得呆板,新聞以宣讀式為主,各個地方的電視、廣播也都相繼機械模仿中央臺的播音方式,節目和聲音均無表現力。
(三)恢復期
1976年10月,十年動亂結束,中國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廣播電視和新聞宣傳工作也回到了正軌上[3]。從1978年開始,央視創辦的《新聞聯播》開始播出,這時候的播音員風格也由此前的“高、平、空”轉變為更加樸實、親切、具有節奏感。由此奠定了新聞播音的基本基調。
(四)發展期
20世紀80年代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蓬勃時期,節目樣態呈現全方位的新變化,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表達也隨之改變,由千篇一律的播報式向個人風格的塑造開始轉變。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新聞播讀的要求逐漸提高,這一時期的播音風格可以概括為端莊大方,自然流暢,親密如知心朋友一般娓娓道來。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節目主持人,有李銳、白巖松、柴靜、崔永元等。在這一時期,電視新聞飛速發展,主持方式也由于主持人的不同而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化和個性化特征,白巖松、崔永元等人的主持方式,到現在都受到大家的追捧。隨之而來的變化還有電視新聞播報語速的加快,根據統計,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新聞播音語速可以加速到每分鐘210字左右,近年來更是有了全新的變化,新聞播音語速每分鐘可以增加到270字左右。語速的加快使得新聞內容整體節奏都變得輕松、自然,更加貼近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樣式。
三、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的新聲音
(一)新媒體主要特點
在數字時代到來、新媒體產生的大背景下,電視的地位被互聯網取代,變為傳統媒體,播音主持邁向新起點。新時代的新媒體主要有三個特點。
1.開放性強。與傳統媒體相對比,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和播出方式不再局限于相對固定的地點和時間。如今任何時間和地點,用戶都可以看到自己喜歡的節目,這也就意味著主持人的競爭不再局限于傳統媒體中。
2.自由性強。新媒體環境下出現了許多新興平臺,對于主持人的要求也更加靈活,主持人發揮的自由性相較而言更強。例如當下出現了許多直播平臺,只要有手機就可以成為主播,只要有吸引眼球的內容就能獲得觀眾的青睞。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非專業人士逐漸成為“主持人”。
3.互動性與參與性更強。如上文所說,在新媒體的環境下,越來越多平臺出現,這些平臺對主持人的要求降低,同時受眾變為節目的主體。同樣以筆者所在的直播平臺為例,北京電視臺旗下的《北京時間》是一個與企業合作的平臺,平臺提供的節目豐富,依舊是由主持人把控節目流程。但是與傳統節目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互動的彈幕環節,觀眾可以隨時隨地發表對節目的觀點,主持人甚至可以暫停節目流程回答觀眾的問題,與觀眾及時溝通與互動,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而這也對主持人應變能力的要求更加嚴格[4]。
(二)如何發好“新聲音”
說播音是一門藝術一點也不夸張,因為它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人際傳播當中,它需要對藝術進行再創造。張頌老師曾說過,播音是二次創作的藝術活動,需要融入個人的主觀創作,這也正是考驗一個主持人是否優秀的標準所在。現如今正處于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必定會為了順應時代需求而不斷發生變化,一成不變的播音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了。要在繼承中發展,在滿足受眾需求的同時,發出符合主流的“新聲音”,并且能夠為社會樹立正面角色,去除過分的“娛樂化”是關鍵。
1.守住規范底線是基礎。電視播音員、主持人不能只重視簡單的播讀新聞,更要思考怎樣能夠把新聞播好。需要新聞播音員、主持人守住規范底線這個基礎,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具備嫻熟的基本功,這是稿件播出好壞的關鍵。字正腔圓會使播報更生動形象,而所謂“端著”絕非字正腔圓所導致的,主要是因為內心的理解與必讀欲望不強。只有堅持黨的立場,滿足群眾的需要,新聞廣播才能適應時代的潮流。必須在滿足受眾心理需求的同時,保持新聞播音的基礎素養。
2.發展時代個性是關鍵。表面上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似乎降低了播音員主持人的準入門檻,但實際上成為優秀主持人的標準卻更高,不僅要求主持人具備基本的職業技能,還要求其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主持人的個性化特征顯著,不再靠節目給主持人個性定位,而是以主持人個性作為節目的標識。例如主持人撒貝寧在最初的《今日說法》中主持風格是冷靜客觀的,這是因為非科班出身的他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風格。從《開講啦》以后,他機智敏銳而又不失幽默的主持風格深得人心,后來在央視綜藝《了不起的挑戰》以及芒果TV自制綜藝《明星大偵探》當中,撒貝寧一直都是幽默、風趣的存在,收獲了大量觀眾的肯定與贊賞。與其說節目需要他塑造這樣的形象,不如說他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后續的節目因為他鮮明的個人風格才邀請其擔任嘉賓,可見個人風格的形成對主持人來說非常重要。
(三)新方式傳播“新聲音”
傳統觀念上的主持人是在鏡頭前進行有聲語言傳播工作的,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媒體的輿論環境更加復雜多變,傳媒行業的競爭也變得異常激烈。從年齡上看,年輕人是新媒體的主要受眾,但年長的群體也開始接受這樣的變化,新媒體正逐漸取代傳統媒體成為民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1.多方聯通,多形態媒體融合。作為節目的核心之一,主持人在媒體的融合發展中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主持人沒有參與到融合創新中,最終也無法實現深度融合。例如江蘇、內蒙古都曾嘗試將廣播電視和報社媒體進行融合,但是最后還是分開了。
以央視新聞推出的直播帶貨為例,2020年4月6日央視主播朱廣權和直播界帶貨一哥李佳琦進行了第一場以“謝謝你,為湖北拼單”為主題的公益直播,大家為這個奇妙的組合起了一個名字——“小朱配琦”。兩個小時的直播中主要介紹了湖北的特色食品,在兩個不同風格的主播帶領之下,所有商品一上架就被“秒光”,累計觀看次數高達1.22億,直播間點贊人數1.6億,賣出商品總價值4013萬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直播中的主播朱廣權是這樣評價的:他是做電視節目出身的,更知道怎么去調節觀眾氣氛。的確,整場直播央視主播朱廣權可以說是妙語連珠,盡管賣貨的專業程度比不上李佳琦,但是也貢獻了非常多的“段子”。例如“四個字的不一定是成語,也可能是易烊千禧”“吃藕不容易變心,因為奇變偶不變”等,為央視的第一次直播帶來了足夠的話題量,吸引了受眾,也活躍了氛圍。4月12日晚,央視新聞快手直播間“謝謝你,為湖北拼單”公益直播第二場開播,央視主播歐陽夏丹攜手王祖藍、鄭爽、十堰市副市長王曉,以及66位快手達人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新聞快手號、央視新聞微博平臺同步直播。這場公益直播在快手平臺的累計觀看人數達到1.27億,累計點贊1.41億,共賣出商品價值6100萬元。直播中主播們的作用不言而喻,網友將此次主播名字的諧音調侃為“誰都無法祖藍我夏丹”。央視主播歐陽夏丹在節目中說“我的名字取得好,名字中有夏丹兩個字,難道不是天生賣貨的人嗎”,一個名字諧音“段子”引得網友笑聲連連,紛紛表示:夏丹一說下單我們只能下單。5月1日,央視又派出了“央視boys”——康輝、撒貝寧、朱廣權、尼格買提,在國美、拼多多、京東、抖音等多個平臺上同步進行了一場以“為美好生活拼了”為主題的帶貨直播。3小時的直播吸引了2000多萬網友觀看,成交額突破5個億,創央視新聞聯合企業直播的新高。直播現場央視主播們將帶貨變成“脫口秀”,網友們也贊不絕口:“群口相聲、可樂可愛可甜可鹽,太歡樂了……”
清華大學教授沈陽表示,主流媒體直播帶貨實現了媒體在內容、服務和金融屬性上的多方面融合,從媒體融合的角度看是非常有價值的。
2.合作共贏,建立品牌影響力。除了探索多平臺傳播之外,還需進一步加強各地區的合作。與網絡上很多“短、平、快”的節目不同,電視新聞主持人要致力于打造精品節目,為觀眾帶來視聽盛宴,同時主持人個人IP的建立,也能為節目帶來更多的話題,從而提高受眾關注度,形成一定的品牌影響力。
在主持人個人IP建立方面,可以借鑒央視新聞通過多媒體平臺對主持人IP塑造的優秀例子。康輝作為《新聞聯播》主播,嚴肅一直是他的人設。但是就在2019年7月25日,康輝在國際銳評欄目中說的一句“荒唐得令人噴飯”,使他連上三天熱搜。11月9日,康輝通過央視新聞發布了第一支Vlog,以主持人和Vlogger的身份帶觀眾走進大國外交的前線,這位“國臉主播”通過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和言論,成功轉型為網友口中的“老大哥”。將新聞節目做成綜藝,主持人朱廣權可以說第一人。一句“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說出了職場人的心聲,也讓他“段子手”的人設開始被大家關注。他在節目中“段子”頻出,例如關于降溫,他說“如果你在被窩睡得正香,那么床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每韻必壓的播報方式,為新聞增添了一種新的樂趣。在微博平臺中,朱廣權也將“段子手”人設進行到底,網友們紛紛表示:朱廣權的段子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通過金句、段子的包裝,確立了央視主持人康輝嚴肅正經說金句的“反差萌”、朱廣權段子親民的“可愛萌”,吸引了大批粉絲的關注。而適當的透露出私下生活的狀態,更能夠滿足受眾的“偷窺欲”,康輝以第一視角拍攝的Vlog和朱廣權在微博中與粉絲的互動都體現了這一點。對于電視新聞主持人個人IP的建立而言,需要打造一個與節目和主持人個人風格相契合的人設,同時要將人設貫穿到節目與生活當中,才能得到觀眾的信任與喜愛,從而為提升節目的品牌影響力作貢獻。
電視新聞主持人要想獲得更好的播出效果,創新發展是刻不容緩的。在與多媒體融合方面,要依托本身的內容資源優勢,把不同形態的媒體優勢結合起來,讓單一的媒體競爭力變成多媒體的共同競爭力,內容上以專業服務作為首選。以央視新聞主持人直播帶貨為例,通過直播等形式吸引受眾的關注,再將其引向傳統節目是今后傳統廣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方向。同時,強化節目的精品內容與主持人的個人IP,利用新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渠道實現精準傳播,吸引更多的受眾,從而提升品牌影響力,才能真正把握輿論的話語權,實現節目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四、結語
當下媒體環境一直在強調新聲音,要打造符合當今時代趨勢而又別具一格的聲音,而如何塑造一個成功的新聲音值得我們探究,筆者在此僅總結兩點。第一,繼承優秀的播音傳統。其中包含老一輩電視播音員奠定的播音基本功,如字正腔圓的發音等。因此,當下的播音員主持人必須時刻注重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具備嫻熟的基本功,這是播音主持的基礎,也決定著播報質量的高低。同時,確保播音的規范性,樹立傳媒行業正面形象,幫助受眾提高審美,不被低級趣味所影響;第二,形成有個人風格的新聲音。要在新媒體的語境下吸引大眾關注,必須要有真本事。它包括主持人方方面面的個性元素,例如有記憶點的外在形象,別具一格的語言風格、超乎常人的應變能力,以及最重要的交流感。節目不斷創新發展,觀眾將成為節目的主體,在迎合大眾需求的同時發展個人特點,形成主持人的個人魅力,才是播音員主持人適應當下電視新聞發展的正確方式。
參考文獻:
[1] 張永鵬.我國新聞播音風格的演變和新發展[J].視聽,2017(01):97-98.
[2] 李臻.淺談廣播電視新聞播音的時代感[J].內江科技,2017,38(01):118-119.
[3] 李芮.音聲相和 固本求新——淺談播音主持發聲的時代特征[J].新聞愛好者,2010(13):92-93.
[4] 曹銳,吳云濤.多角色播音主持中播音員主持人具備的應變能力探討[J].科技傳播,2015,7(19):163-164.
作者簡介:楊小楊(1993—),女,貴州貴陽人,碩士,二級播音員,研究方向:播音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