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喜
摘 要:小學階段開展語文課堂教學對小學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不僅是因為這門學科是其他所有學科的基礎,更是因為學生在學習語文學科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吸收到跨學科的、超出學校教育的更多有益知識,對綜合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有十分顯著的作用。為了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學習與內化,文章將針對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論述。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 引言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除了學習運用祖國的語言,語文學科學習過程中,學生還會圍繞漢語相關的字詞句段進行綜合性學習。尤其是一到三年級的語文學習對小學生來說是奠定語文基礎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能夠培養出學生基礎的識字寫字能力,培養閱讀能力,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對日后高年級的學習多有益處,更多時候甚至還會影響學生未來的人生。教師需要對語文學科教學提起重點關注。
二、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存在一些比較顯著的問題,以至于很多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缺乏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堂上大范圍出現開小差的情況。很多語文教師面對這樣的情景,也不知道如何應對,文章將根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總結。
(一)教學觀念陳舊
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隊伍中年齡跨度較大,其中有觀念新潮且愿意積極嘗試全新教學方法的年輕教師;也有一些年紀較大的教師在教學觀念方面比較保守,不太敢嘗試創新的教學方式。這種多元教學觀念共同存在的情況,使很多有效的教學方法無法在小學階段得到推行。相當一批老教師教學觀念陳舊,認為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重點培養的就是聽、說、讀、寫的能力,不對學生進行課外拓展,教學也不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及時更新個人觀念。
(二)教學目標模糊
小學階段語文課堂的知識教學相對來講比較復雜,在教學每一節課的時候,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讓學生學會識字、朗讀等內容,開發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這種狀況也給小學語文教師帶來了一定的教學難度。復雜的教學內容就意味著,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當中,難以樹立清晰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過于模糊的背景下,學生聽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知識也會感覺十分晦澀難懂,不利于提高整體的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學方法老套
現代小學語文課堂上,部分教師沿用以前老一輩教師留下來的教學方法。但是對新時代的小學生來講,這一代小學生生活在網絡時期,接觸到的日常生活與看到的內容和上一代人有著非常大的不同,這種背景下依然沿用之前的教學方法,就會顯得落后過時,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可能還會阻礙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不利于保證語文課堂上的有效教學。
(四)教學內容過時
語文是我國基礎教育中的一門必修課程,在我國基礎教育開始興起的時候,就已經存在語文這門學科了。很多優質的教材內容都是在一次次的修訂中被保存下來的,對小學生有著歷久彌新的教育意義。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課文和教材的更新速度開始有些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這種背景下,相當一部分教師仍然在堅持傳統的教學方法,按照老舊的教材內容進行課堂講解,這不僅不會提高語文課堂的整體教學有效性,反而有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時代精神。
三、 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階段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轉變教師個人的教學觀念,教師應當從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的漢語文化的角度出發,去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這也意味著教師必須要站在時代發展的前沿,積極轉變個人的教學觀念,定期回顧個人的教學歷程,對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行為進行認真的反思,不斷提高個人的教學質量,打造更加高效優質的語文課堂。
例如,在小學低年級的閱讀課上,剛開始開展閱讀課的時候,教師是通過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閱讀故事書來完成閱讀教學。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之后,教師發現班級里很多學生并不具備基礎的閱讀習慣,對閱讀這件事情興趣不足。甚至教師在讓學生自主去圖書館借書,或者從家里攜帶繪本到學校來進行閱讀的時候,學生會以“忘記了”,或者“沒準備”為理由進行逃避。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對個人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沉淀之后,筆者發現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的閱讀興趣確實比較難以培養,其中最關鍵的部分在于小學生的識字量比較少,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較多的閱讀障礙,以至于整體的閱讀速度提高不上去。得知了這種原因之后,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重新調整閱讀課的開展模式。
比如在閱讀課開始之前,為了應對有學生忘記準備圖書的情況,教師可以提前打印好一些小故事。一旦發現班級內部有學生在閱讀課上以沒有帶書為由偷懶,教師就可以把提前準備好的打印版故事發給他,保障每一位學生的閱讀時間。而為了提高全班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在閱讀課結束之后設置一個講故事環節,讓每一個學生在閱讀完自己手中的故事之后,都能夠分享個人的閱讀體驗。有了“故事環節”作為激勵,學生對課堂閱讀的興趣會更加濃厚,閱讀時間以及閱讀的有效性也可以得到保證。
除此之外,為了解決學生的識字率問題,語文教師一方面要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識字量,遇到生字就讓學生及時積累,重點記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提醒家長,盡量給學生準備帶有拼音的繪本或故事書,讓學生在遇到不會認讀的生字時,可以通過拼音自己解決。在開展閱讀課的時候,教師要注意時時在講臺下走動,發現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卡殼,教師就能夠直接對學生提供幫助,快速解決學生的閱讀障礙,提高其閱讀效率。經過定期開展這樣的閱讀教學,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了培養,也提高了閱讀課上的教學有效性。積極反思個人的教學方法與教學觀念,不斷將個人的教學思路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升語文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