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華


摘要:探索在三角形穩定性和平行四邊形不穩定性學習中實施“智維數學”教學模式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尋找發現三角形穩定性和平行四邊形不穩定性相關知識,更好的發展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幫助學生在操作中體會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平行四邊形不穩定性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關鍵詞:三角形穩定性 四邊形不穩定性 猜想 實驗 思考 實踐
《三角形穩定性》、《四邊形的不穩定性》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程。是在學生已經認識學習了三角形特征后續學習,知識點可操作性強,與實際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學生特別的感興趣??墒怯捎趥鹘y教學的“偷懶”現象,教師僅僅存在讓學生觀察三角形穩定性和四邊形不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讓學生記住定義定理。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操作驗證、學生的創作實驗能力,因此知識的給予變得蒼白無力。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想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生活化的感受,同時也促進學生養成多思考,勤動手的好習慣。因此,我進行了三角形穩定性和四邊形不穩定性教學研究。我認為整個教學圍繞下面幾個方面就可以讓學生很好掌握這一知識。
一、猜想
研究的第一階段,一定讓學生對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如引導搜尋大量生活中有關三角形穩定性和平行四邊形不穩定性的實例。如請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建筑中的三角形,和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在實驗前設計一些問題情境,先引發學生對于圖形可能具有什么特性進行猜想。
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想一想各自的作用。
通過對生活中的建筑結構和物體的特性分析,猜測平行四邊形可能容易變形,三角形則很穩定等特性。
二、實驗
第二階段讓學生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時可以讓學生自己用木條或硬塑料棍制作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自己動手來拉一拉,壓一壓,實際感受穩定性和不穩定性。
三、思考
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淀。因此,該研究第三階段應該在發現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四邊形不具有穩定性的基礎上,再次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三角形和四邊形具有截然不同的特性?用以突出它們在結構上的不同,進而引發學生思考討論“三角形和四邊形還有什么不同。”
四、實踐(制作牙簽建筑)
研究第四階段,學生在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后,都躍躍欲試想自己來制作一些作品。于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幫助學生在操作中體會三角形的穩定性和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在四年級全體學生中開展智維數學實踐活動——“奇思妙想”牙簽橋。下面是我進行實踐過程給學生布置的實踐作業。
“牙簽橋”實踐作業:
【活動要求】
先獨立構思橋的形式,再和家長共同利用牙簽完成橋的制作。
嘗試測一測所搭建的牙簽橋能承重多少。
【材料準備】:白乳膠、502膠、牙簽、手工刀、夾子等。
具體任務:
1.用牙簽、白乳膠、快干膠、手工刀、夾子等等制作一座牙簽橋。橋要能有可能大的載重量。
2.在指定時間內(3月16——23日)完成牙簽橋作品。
3.在架在橋上放上承重物,直到橋梁倒塌或碰到桌面為止。承受的重量要維持2秒鐘。
為了學生能制作出精美或堅固的牙簽建筑,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素材,包括設計圖紙,承重結構指導,材料準備,制作過程,優秀作品參考等全過程的輔助。
以上實踐研究讓數學知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釋生活現象,而對生活現象的探究挖掘又可以促進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思考、總結反思的學習過程是知識探究的一個必要途徑。從提出問題,到通過自己動手做一做,最后驗證自己的猜想,這一過程對學生來說可能比結論本身更重要。一節好課它是有生命活力的,而這種生命活力來自于學生對事件或事實的感受、體驗,來自于對問題的敏感、好奇,來自于豐富活躍的猜想、假設,來自于不同觀點的碰撞、爭辯、啟迪、認同。教學中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思考、交流、實踐、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經歷體驗、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去感受、體驗周圍豐富多彩的世界,發現、提升數學的美,使學生從課堂學習中獲得多方面的滋養,讓課堂成為學生精神享受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