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潛麗
摘要: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對學科教學發揮著比較強的引導作用。德育教育是教師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塑造學生精神品質、提升學生思想境界的教育過程,其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有利于學生增強綜合素質。基于此情況,高中體育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推動學生傳承優良道德品質和文化精神。
關鍵詞:體育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隨著教學意義的不斷深化,國家在學生道德品質建設方面尤為關注,并就此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制度。例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加強與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教育部門為認真貫徹國務院的方針政策,也隨即下達了一些關于做好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文件,在文件中明確了開展德育教育的重大意義,并在開展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上作出了相關的指導,要求老師要注重課堂教學效果,在傳授學生科學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特別是對體育這門學科教學中,教育部門在體育學科課程標準中作了明確的規定,要求體育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德育教育的融入,以下主要就在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的不合理性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課堂教學常規是體現體育課堂中德育教育有機滲透的有效渠道
體育課堂教學常規的設立,是為了保證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既和室內課的上課全體學生要起立對老師進行問好有一致性,同時又有其獨特內在:渠道作用。通過體育課堂教學常規的落實來反饋體育課堂中德育教育有機滲透的有效性,是上好戶外體育課堂的基本保障,也是體育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更是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良好渠道。
(一)教學常規是德育教育有機滲透的有效渠道。體育課堂教學常規是體現體育課堂中德育教育有機滲透的有效渠道,從集合、整隊、隊列站立,到練習的隊伍調動都有一定的規范。落實好每一節體育課堂的教學常規,在短期,能有效地培養學生遵紀守法,養成行為習慣有所約束,做事情有獎有懲,知道在規章制度允許范圍內做事情的良好行為習慣;在長期,能為社會增加受法律法紀約束、自覺遵守公民道德行為準則以及遵從民俗民風的社會成員。筆者曾對兩個班級進行過為期三年的實驗,一個班級一開始就按照體育課堂教學常規嚴格進行要求,期間不斷地緊抓教學常規;另外一個班級只是偶爾地提醒一下,并沒有進行嚴格要求,期間更沒有進行教學常規方面的要求及解析。三年來,嚴格按照體育課堂教學常規要求的班級:學生紀律良好,做事情敢于擔當,鮮有出現違反學校及班級規章制度的學生,畢業后基本上都能有理想有道德、遵紀守法;另外一個班級:三年來,在全校成了“問題班”、老師的“頭疼班”,期間學生范錯誤、違反各種紀律的不斷,更有甚者,在學期間因違法被派出所拘留過。
(二)身體力行與實踐操作是德育教育有機滲透的保證。體育課堂教學常規作為體育課堂中德育教育有機滲透的有效渠道,是通過身體力行與在實踐中操作得到實現。在體育課堂,經常會遇到場地的布置、器材的搬運、練習場地的清掃、器械的整理及歸還等等與此有關的事宜。我經常積極發動學生一起完成或者指導學生獨立完成,通過與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踐行,使得課堂德育教育不是空洞泛泛地說教。因此,體育課堂教學常規承載著德育教育的使命,是貫徹德育教育的一種方式,是體現體育課堂中德育教育有機滲透的有效渠道。
二、體育教師在教學觀念和方法上存在的弊端
(一)體育老師在思想觀念上不夠重視德育教育的融入。大多數的中小學體育老師只關注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傳授,注重體育技能以及各項體操規范動作的傳授,完全忽略了對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育,體育老師根本意識不到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二)在德育教育的實踐開展中缺乏有效的方法。雖然個別的體育老師能夠把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很好的滲透,在思想觀念上能夠正視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與正確的渠道,導致體育老師在德育教育工作實際開展中存在局限性。
三、德育教育的含義與內容
德育教育是相對于文化課程教學而言的一個概念,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設計思想方面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方面的教育,以推動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的綜合發展。在具體內容方面,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以愛國主義精神和創新精神為代表的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質與行為準則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各項德育教育內容方面又包含著眾多的細節內容,如道德品質與行為準則教育包括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以及交往禮儀教育。總的來說,德育教育的內容符合高中生的發展需求,能夠推動學生在思想品質、個人行為等方面的進步。
四、教學教材內容是體育課堂中實施育德的重要載體
(一)教學內容是有機滲透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本身就承載著德育內容。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挖深拓展加工,把蘊含其中的德育內容展示給學生:田徑運動具有培養學生向難度挑戰、向自我挑戰、堅定毅力的作用;體操與藝術體操運動美感十足,在培養美學修養方面和組織紀律性方面的作用凸顯;武術運動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寶貴文化遺產,在2008年被列為奧運會表演項目,對堅定文化自信方面具有排頭兵的作用,具有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教育;球類運動重在團體成員之間的相互密切配合,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多方面的身體素質,而且有利于勇敢、沉著、機智、果斷和自控等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如球賽激烈且膠著,惡意犯規、戰術犯規等不時挑戰著雙方隊員的情緒控制,體育教師的有效引導正是印證了課堂是德育教育主場,也是對尊重規則進而遵守社會法律法規有機滲透的重要詮釋。
(二)教材重構承載課程更易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機滲透。教材教學內容鮮少都能夠拿來即用,每個教學內容或多或少要進行符合現實的有效改造或者重新構建,才能更好地承載課程需求,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機滲透。例如:在籃球投籃教學中,對高度進行重構讓學生能夠享受投籃,甚至扣籃,降低了高度,學習內容的難度并沒有降低,但是滿滿的獲得感與深度參與的體驗感,激發學生不斷地進行自我挑戰,實現成功的突破,進而進行德育升華;在排球發球教學中,改變遠度與高度,設立不同的場地,大大激發了學生練習欲望,體驗到了成功喜悅的學生笑聲不斷;無聲關懷與照顧,在身高、臂力發育慢的學生心中種下了善的種子。
(三)教材教學內容的改造或者重新構建需要增強趣味性與社會性。學生是孩童,帶有童心與愛玩的天性,把握好這點對上好體育課堂,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意義重大。社會現象紛繁復雜,學生天真無知,把社會現象進行有機整合,展現在課堂上,教師進行有效的德育引導才能助推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因此,德育教育在體育中的有機滲透要根據德育目標,結合學校各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精心選擇或者構建教材教學內容,把德育教育“潤物細無聲”地體現到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要充分合理地運用教材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常規、體育課堂教學組織、體育教學中的突發性事件,結合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行為和意志,掌握其特點、遵循其規律,把德育內容有機滲透到體育教學各個組成部分。一旦,教師切實把德育放在教學過程中的首位,挖掘蘊含在體育教材內容上的德育素材,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精心設計教學,德育就能夠融進體育課堂教學中,做到育德引導育體、育體反饋育德,育德與育體相互作用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孔贊.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研究[J].中國培訓,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