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作業布置是教師用來檢查和衡量學生上課聽講效果與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徑,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在高中的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必須合理地將作業實行分層次布置,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學習效率,有效減輕學生的課業包袱,讓學生無論能力的高低,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根據作業分層布置需要遵循的原則,并針對高中學生的差異性,以人為本,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不同檔次的提高。探究高一數學中對數函數如何分層布置作業。
◆關鍵詞:高中數學;差異;分層;對數函數
“對數函數”為高一課本的內容,設計在第一冊的第四章,對數函數作為高中基本初等函數之一,含有大量的數學的思想方法,是刻畫生活的重要函數數學模型。所以,掌握好對數函數的相關的知識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很重要。那學生學習完對數函數后,對其理解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水平呢?采取全班統一作業內容的方式,學生的完成情況良莠不齊,不同層次的學習者完成的情況也是大不相同,不論從所需時間上還是正確率角度來看都達不到盡如人意的程度。對此教師應采取怎樣的作業分層布置?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問題。
一、“高中數學作業分層布置”的原則
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如課堂的表現、掌握的水平、已有的水平等,設計出不同的、適用于各層學生的作業,幫助和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效地完成作業,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達到好的學習效果,有利于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所以對一個班級的學生,在作業上不能相同,要對作業內容分層設置。
二、“數學作業分層布置”的須要性
高中數學作業大多都留存著很多的問題:作業機械化比較多,不注意學生之間的差距和潛能等等。設計及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能夠讓教師從不同的角度知道學習者掌握及運用知識的能力,從這些信息當中,教師不僅能夠正確地知道學生“學”的情況,還能實時地察覺教師“教”所留存的問題,從而為教師進一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及時調整教學的結構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依據。
三、數學分層作業布置的設想
把過去相同的內容、同樣的標準、同樣的模式,同樣的分量的作業變為3種不同難度的作業,則為A、B、C三層。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現有的程度選擇不同層次的作業,或者由教師來指定不同層的學生做不同的作業。
A層作業:主要是面向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對基礎的知識的學習與基本技能的訓練要做到下保底,不能降低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著重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落實好知識點,以基礎性的作業為主,作業求精而不求多。
B層作業:以中等學生為主體。不僅要有特定的基礎題目的訓練,還要有提高能力的訓練題型,讓學生在自身能力的基礎上,“跳一跳”爭取更大地突破。
C層作業:在掌握好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條件上,側重知識的加深和知識點的拓展,提高理解和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適量的布置提高性的作業,讓有條件的學生能夠自主地設計作業。
四、根據對數函數的學習,將作業進行了分層布置,具體如下:
對數函數的教學一向是高中的一個重難點,但根據學生的認知特征和技術能力程度,對作業進行分層布置,循序漸進,相信學生會有一定的收獲和進步。
總之,要想設計好分層作業,需要教師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要對所教的內容的知識點有很深刻的理解及把握,精心擇選,這樣才能夠設計出適用于各個層次學生的作業。希望在此后的行動研究當中能夠更好地解決好作業分層布置。我相信,只有尊重不同的差異來作業分層布置,才能變“同步發展”為“差異發展”,確確實實地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共同來譜寫學校和諧教育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陳曉紅.優化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實踐與研究[D].蘇州大學,2010.
[2]鄭挺誼,李美乾.優化作業設計 關注學生差異[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9,25(04):147-149.
作者簡介
馮廷娟,海南澄邁思源高級中學,高中數學,人教A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