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嫻
◆摘? 要:情景教學手段的實施對于促進中職領域學生發展是極為重要的,讓學生能夠對各種抽象化的知識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學生在理解各類問題的時候都能夠具有更多角度的思路,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方式也能夠借此機會得到挖掘和發展,這對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手法。為此,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應該將寶貴的教學經驗和先進的情景教學手段加以充分融合,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構建精彩紛呈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可以在更加多元化的教學空間中更好地研究和領悟語文知識的深刻內涵。
◆關鍵詞:核心素養;情景教學;中職語文
語文知識的教學工作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復雜性,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對繁雜的語文知識記憶清晰,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面對各種問題的時候可以靈活應用在課堂中學習到的語文知識技巧,讓學生能夠真正將語文融合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可以在這樣的教學環節中得到提升。為此,教師需要積極使用自己的工作之余時間和本班學生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切實了解到學生現階段面臨的各種語文問題,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創設出最為適合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能夠對學習語文知識具有更多的興趣。這對于語文基礎較差的中職學生而言的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方式,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1利用先進教學設備創設教學情境
很多中職語文教師在執行工作任務的時候都會更加注重提升學生在專業領域的能力,而忽視了教導學生研究各種文化課知識的深刻內涵,這是很多中職學生文化素養較低的主要原因。為此,中職語文教師應該將自己的教學眼光放得更加長遠,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學生創設出最為適合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在更加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潛心研究語文知識,這是語文教師應盡的義務。教師可以緊跟時代的發展趨勢積極使用最為適合的先進教學儀器為學生創造出各種形式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也能夠對各項知識點具備更加深刻的印象。比如教師在講授《胡同文化》 的時候就可以積極使用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在正式授課前應該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出中國不同地區的胡同場景,讓學生可以對我國的民俗文化和歷史發展具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學生也能夠在后續的閱讀課文環節中對各種細節文字進行多角度的研究,教師能夠借此機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率。
2利用生活教學素材創設教學情境
語文知識中的很多內容實際上和人們的現實生活有著較為緊密地聯系,這就需要教師在執行教學計劃的時候積極使用生活中的教學素材為學生創建出最為適合的教學情境,讓學對語文知識能夠具有更為精確的認知,學生在理解語文知識內涵的時候可以更加順利。為此,教師在講授課程內容之前所需要做的就是根據文章內容在實際生活中尋找到各種適合的生活化教學素材,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語文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價值。比如,教師在講授《荷塘月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夏季的時候帶領學生去觀賞荷花,讓學生可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更好地體會到朱自清先生的荷花描寫方式是何等的精妙和生動,學生在后續的語文知識學習環境中也能夠更好地利用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經驗理解文章中的內涵,切實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語文知識進行充分融合。
3利用生動教學活動創設教學情境
學生在學習任何文化課知識的時候都更加愿意參與到各類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并且能夠在今后的語文知識學習環境中利用自己的智慧對文章內涵進行深刻研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方式可以得到充分挖掘。比如,教師在講授《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時候就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進入到小型話劇排演中。學生為了能夠將其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具體形象演繹清晰,則會積極運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對文章中的各種細節加以分析,并且能夠學會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以及口語能力將文章中的情景再現出來。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能夠對廉頗的知錯就改以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所感動,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深刻含義,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自己的精神世界融合到文章內容中,促使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學習語文知識。
4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教師在執行教學任務的時候應該進行多角度的思考,根據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水平和學習特性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積極使用最為適合的教學情境教學模式塑造學生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領悟到學習語文知識的精髓,班級內部的語文知識研究風氣也會借此機會得到完善,學生之間也會形成隱形的學習內驅力,這對于整個班級在語文領域的發展都是極為重要的,學生在掌握各種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讓學生能夠擁有璀璨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王光明.核心素養情境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8):175-176.
[2]李蓓.核心素養下情境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知識文庫,2020(13):76+78.
[3]栗廣震.核心素養下情境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9,17(24):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