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 要:在新課程背景下,想要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已成為許多學校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切入,進而探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并為提高新課程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出方法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本質是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發展進步,所以要求老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素養發展為本,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實行有效性教學策略,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保證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處于較高水平,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綜合育人質量。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縱觀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大部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都有顯著的提升。但仍有少數地區的學校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沒有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還在使用傳統而落后的課堂教學模式,致使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班級學習氛圍低沉、課堂教學效率低的情況,導致當地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一直處于發展進步的瓶頸期,未能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此,教師應當針對新課程改革著重強調的內容,以新的教育教學模式開展數學課堂教學。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的責任,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單是為了迎合現階段新課程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展與改革的目標要求,更是為了有效解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要想培養出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創新人才,學校和老師就必須與時俱進,打破傳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演講式的教學方式,充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構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班級教學氛圍。
三、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的激發是小學生學習知識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事物,將其與教材內容相結合,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教學“比大小”這節課時,由于學生對文具用品比較熟悉,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學生日常學習中常用的文具價格,讓學生比較與排列價格的大小,從而產生學習興趣,深刻理解并熟練運用這一知識點。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組織游戲化教學,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一)”這節課時,教師開展“猜一猜我是誰”的游戲活動,將位于中間的小明同學作為中心點,要求其他學生在紙條上記錄自己的位置,然后教師閱讀紙條上的內容,鼓勵學生猜測這名學生是誰,促使學生在游戲中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
(二)合理創設情境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象思維為主,教師要立足于學生已有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借助直觀演示、做游戲等方式,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中學習、感知所學內容。
例如,在教學“加法運算定律”這節課時,要想讓學生更好地認知加法運算定律,教師在新課導入環節可以借助主題圖的方式創設如下情境。森林王國組織一場口算比賽,小猴、小松鼠和小兔等動物都參與比賽活動,該比賽由獅子老師出題。比賽開始時,獅子老師利用高科技技術呈現7道計算題,動物們紛紛開始計算,小猴很快舉起手中的答題板得意地說道:我算好了!這時其他動物都驚呆了。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后,教師要求學生針對教材中的“議一議”提出問題:為什么小猴算得這么快呢?自然而然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解答問題,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數學的魅力。
(三)巧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愈加廣泛,借助動畫、圖片、音頻、視頻等功能,將抽象難懂的知識變得簡單且形象,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這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分蛋糕的視頻。視頻中有兩塊大小相同的蛋糕,小麗將其中的一塊蛋糕分為3份,拿走其中的1份,將另一塊蛋糕分為6份,拿走其中的5份,試問小麗一共拿走了幾份蛋糕?學生列出算式這時可以將第一塊蛋糕看作分為6份,拿走其中的2份,將原來的算式變為通過計算可知小麗一共拿走7份蛋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準確掌握相關的分數知識,還能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教學效果。
(四)注重操作演示
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擺一擺、畫一畫、量一量的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獲得數學素養的發展。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屏幕上投影實際操作,向學生展示動態的知識結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適當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在具體講述環節利用實物投影儀在屏幕上投放測量的過程,讓學生在清晰的展示中掌握長度單位測量的方法。
(五)完善教學評價,優化教育效果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育教學評價方式不僅要求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密切關注學生有效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自信心,更為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確定了目標、指明了方向。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目標應多元化、方法應多樣化。教師根據數學教學目標提出多維要求,讓學生展開自評和互評,通過各種學習手段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分析學生在課上、課下的表現,進而形成全面、客觀的評價標準。
四、結論
綜上所述,基于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下,如何讓小學數學教學變得更有效,這是教師面臨的更大挑戰。眾所周知,數學教學是一個漫長而枯燥的過程,它不僅要求教師具備有效的授課模式,還需要學生對數學生活產生濃厚的興趣。數學教學的本質是讓學生明白教師所要表述的意思并合理、正確地將知識應用在實踐生活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依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課堂地位進行明確,讓學生逐漸成為課堂的核心、主人。
參考文獻
[1]戰攀.新課標背景下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學周刊,2019(17):40.
[2]馬冬.“新課標”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9,5(8):249.
[3]錢勝嶺.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J].中國校外教育,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