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 要: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通過學生學習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而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學中關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案進行了簡單探討。
◆關鍵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優勢;現狀;策略分析
隨著教育不斷的改革,高中階段的學習不僅是為了學生的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地理核心素養要求學生能正確去看待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聯系,能用綜合的視角和空間-區域的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結合所學的知識和地理工具進行地理實踐。
1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在于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心理發展情況,盡可能的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適應社會發展的知識技能,并且教授符合時代價值觀的知識,為學生自身高尚品德塑造發揮作用。學生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地理核心素養能傳遞正確個人觀,運用所學技能結合生活實際從獨特的角度開啟新世界的大門,結合地理空間思維,從地理環境的內在邏輯上協調人地關系,綜合分析社會發展與地理環境改變的整體性,二者內在聯系差異性能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地理核心素養要求教師引導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將初步掌握的地理技術方法靈活運用于各項知識體系,將其轉換為獨特地理學習邏輯,逐漸突出個體主體作用。重視學生們自身在課堂上的情感領域和問題分析能力,科學運用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積極課堂積極態度,樹立正確價值觀,把學習地理過程中的具體處理方法運用到其他方面從而形成獨特的眼界。
2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策略
2.1.地理教學中滲透人地協調觀念
地理學科需要正確傳達人地協調的學習理念,首先要知道人地關系的含義,這是指人類在與自然互動中產生的關系。其次,要正確表達人類對自然現象的觀察,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生長適應問題。人類在認識自然過程中產生控制想法,通過改造和利用自然而提高人類適應能力,也可以說自然環境與人類實踐息息相關。例如在《荒漠化的防治》課本中講到西北地區,讓學生尋找造成荒漠產生的因素及其產生危害,學習過程中,能夠明白到人類破壞環境的種種做法對荒漠產生的影響。教師可以在舉例西藏地處高原邊疆、自然環境非常惡劣,生態環境非常脆弱,人類發展與自然環境的相處過程很容易產生永久性破壞,教師可引導學生自身制定保護生態的方法,使其形成與自然和諧共生態度,提高地理人地關系協調素養。
2.2注重提升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
區域認知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重視圖文結合的學習,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提高學生圖文轉換能力,重點強化圖與圖的結合。地理核心素養要求學生有良好的空間定位能力,根據課本知識展開空間想象,將抽象的線面點轉化為立體圖形從而獲取準確信息,不斷提高學生圖表信息獲取能力。其次,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在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圖形發展需要,將指標和方法運用到地球表層圖形劃分上,將不同類型和功能的區域進行劃分,通過區域間的差異對比連接地理要素,發揮其相互作用,根據區域間的聯系正確評判區域開發的條件,秉承持續發展理念促進區域開發,引導學生重視城鎮區域發展。
2.3發展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提升學生去綜合思維能力主要有三方面,首先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學生地理學習思維,課堂教學教師要給予正確引導,根據學習規律層層漸進、啟發誘導,積極調動自身主動的去學知識,教師需要站在學生角度,從其自身思維發展能力出發逐漸深入思考。其次,要注重地理綜合邏輯的思維框架,構建適應課堂學習和學生發展的思維導圖體系。地理課堂要重視促進思維能力發展的培養內容,教師經過認真思考后選擇最恰當的課堂內容充實學生思維頭腦,將自身知識與教學經驗結合,經過地理研究組的考察后實施教學方案,結合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分層次培養地理學習模塊,地理核心素養可發揮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綜合能力。另外,地理知識與課外實際息息相關,從日常中地理知識去完善學生思維能力,通過生活實踐獲取地理知識,認真分析其形成的過程和原因,在生活實踐中驗證推理獲取深入研究知識體系,讓學生重視實踐過程,明白知識積累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綜合水平。
2.4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地理實踐能力是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部分,根據課標要求,地理課堂應當適當融入實踐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真實的地理環境,領悟地理學習的魅力,從而迸發更加激烈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飽含求知欲的情況下參與地理教具的制作過程、探討地理時間問題、親手繪制地圖、通過地理課堂實踐和課外觀測展開地理調查,很多時候地理時間會受到場地限制,但可以通過場景模擬代替。地理實踐能力培養應當提高在不同環境下的操作能力,在野外學生要熟練掌握各種地理工具的使用,能準確掌握確定方位的方式,并且根據周圍地理環境描述地形地貌和植被生長情況。掌握地理知識保護自身安全,準確判斷野外可能突發自然災害的情況,趨利避害。根據自身掌握知識設計地理實踐方案,結合實際情況收集觀測數據,進一步對野外地形進行概括,完成知識理論推導分析地理現象產生原因。另外,社會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變化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分析其產生原因基礎上,學生與教師之前可以互相交流,鼓勵人人參與城市環境建設,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
3結束語
高中地理素養的形成需要學生在自我認知水平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習水平,重視思維能力鍛煉。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個人發展,突出學生主體責任感,強調人地協調和去認知能力上強化實踐能力,引導他們深入探究。教師結合自身教學能力分析地理學科需求,加強地理理解能力的引導,將核心素養滲透到各個學科,注重學生自身長遠發展,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其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朱明明,陳季.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區域認知”研究的文獻綜述[J].經濟師,2019(10).
[2]鄧海林.關于高中地理教學中綜合思維能力培養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