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是高校中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職業規劃、職業目標、職業選擇、就業競爭力等方面處于劣勢地位。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高校將持續推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工作,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并幫助其實現就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穩定。
關鍵詞: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思考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國內外大量的企業停工停產,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遭到重創,企業生存危機頻現,就業形勢愈加嚴峻,就業市場競爭力居高不下,如何引導和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是關系到高校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經濟繁榮穩定的現實問題。以西安郵電大學為例,西安郵電大學2019、2020年大學生資助信息系統數據表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占學生總量的30%左右,貧困大學生在學生中占比非常大,如何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是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
一、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現狀和成因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高校學生中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家庭有多種原因致貧:家人體弱多病藥費高昂、單親家庭、家庭人口多勞動力少、家庭外債等因素,他們的學費和生活費一般通過親友接濟、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獎助學金等解決,這些來自于家庭的因素導致學生的精神和思想壓力巨大。
1.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現狀
近年來,通過西安郵電大學心理健康中心的反饋數據顯示,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普遍心理健康水平較低,家庭經濟的窘迫成為困擾大學生在學校正常學習生活的心理因素,進一步影響到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的心理負擔較重,不善于與周圍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也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他們既渴望融入集體生活,但又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同情與幫助,這種矛盾的心理使其在人際交往中常常讓周圍的同學感覺難以相處,直接影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與各項集體活動和班級事務的積極性,他們無法以平等的姿態處理和平衡好學習和生活的各種關系。
2.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成因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從小在艱苦環境的磨煉中成長起來,比普通學生的成長經歷更加曲折,從心理上來說他們普遍早熟,自制力強,自我管理能力和成就動機強,比普通學生更能嚴格要求自己,他們大部分人對待學習一絲不茍,做事情認真努力,他們迫切的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家庭的現狀和未來的命運。這類學生需要正確引導,重點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承受困難和挫折能力的訓練,培養他們勇敢頑強的品質。
二、困難學生就業的因素和分析
1.自身競爭較弱,綜合素質欠缺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于受到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較低。他們自小生存環境艱苦落后,在青春期的成長環境中因缺乏人際交往、綜合素質、社會實踐等方面的鍛煉,相較于城市成長的學生有較大的欠缺。由于日趨發展的社會形勢和日益緊迫就業形勢,用人單位在面試過程關注的不僅僅只是學生的專業和學歷,還有注重對綜合素質、實踐創新、心理健康、組織溝通、團隊協作等非專業技術能力的考核,這些往往是貧困大學生所缺乏的,也就很難引起用人單位對學生的青睞。
2.缺乏合理的規劃,就業目標不明確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從小生活環境艱苦,求學路程波折,他們有非同尋常的心靈震撼和意志磨練,對就業期望比普通學生要高,他們不愿意再回到農村、山區,邊疆等地方,更期待去大城市、經濟發達地區尋找薪水高、穩定有發展的工作。還有大部分學生受到家庭的影響積極報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等,相對于普通學生,他們職業規劃的能力較差,在職業規劃上比較茫然,容易產生聽之任之或是急功近利的想法,總體在社會競爭中處于劣勢。
3.社會資源匱乏
社會資源是個抽象的概念,它泛指社會關系中的“人情法則”,畢業生和家長通過它可獲取有效的就業信息和工作機會,由于家庭貧困的高校畢業生家庭成員的社會屬性和經濟原因是他們獲得社會資源較少,降低了畢業生的就業率。在求職中,這個因素占有一定比重,成為影響畢業生獲得就業機會的重要因素。相比普通學生,他們缺乏有效的社會資源和求職途徑,總總因素疊加導致他們在就業的過程中競爭力欠缺。
三、提高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對策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席疫情使國民經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實體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企業將根據政策和環境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在一段時間之內人力資源管理即將重組重構,企業對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能力、知識結構、就業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大學生在面臨就業壓力的同時也迎來更多的機會。
1.切實加強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
在日益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大學生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更需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要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清就業形勢的嚴峻性,鼓勵畢業生“先就業再擇業”,從基礎做起,將理想與苦干相結合,腳踏實地,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開展線上溝通、一對一談心等方式深入開展調研工作,精準摸排學生就業狀況和需求,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把目光投向參軍入伍,西部計劃、鄉村教師計劃等基層項目,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成就一番事業。
2.注重培養和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非職業技術能力的培養
在如今的就業競爭中,用人單位不僅要求求職者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綜合素質、較強的實踐能力,更注重其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良好的溝通能力以及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
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由于家庭經濟情況差,單一的認為認真讀書便能改變命運,更加專注于理論知識和卷面成績等,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放棄或是忽略專業實踐、技能競賽、校園文化、社團活動等,造成了他們語言表達、組織溝通、實踐創新等能力的缺失,導致在后期就業競爭中存在的就業技能技巧、社會資源和職業規劃能力缺失等問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高校應高度重視充分發揮心理健康中心和就業指導中心的作用,通過開展畢業生心理素質講座、就業技能培訓等活動,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態。
3.完善就業指導工作,提供有效的就業措施
在就業工作中,重點加強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家庭經濟困難、“零就業”家庭、少數民族、就業困難等重點學生群體的指導幫扶,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入校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以就業為導向,積極開展講座培訓、職業體驗、社會實踐、創新創業教育、校企合作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活動。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不同需求開展簡歷門診、面試技巧等“一對一”指導,提升就業能力,強化就業幫扶,在最大程度上解決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難題,確保充分就業。
在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就業率上采取更多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西安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全面實施三秦教師幫扶制、本科生導師制、黨政領導結對幫扶、畢業設計導師負責制等,實行“一生一策”動態管理和“一對一”精準幫扶,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崗位推送工作,優先推薦崗位。
4.完善服務體系,聚焦社會力量,增加就業渠道。
高校以就業為導向,充分發揮就業指導中心和二級學院的作用,構建“學校-學院-專業(系)-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四級就業制度。充分調動行政人員和教師的力量,全員參與,進一步加強就業工作力量。在疫情防控常態的工作狀態下,充分利用就業網站、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平臺,發布招聘信息,鼓勵家庭經濟困難的畢業生積極參加各類招聘會,對畢業生應聘情況進行實時分析,全面掌握就業進展,幫助他們總結經驗和規律,不斷提升求職競爭力。
高校就業部門發動社會力量,聚焦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積極動員主動聯系有影響力校友和各地校友會、校友企業,為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推薦就業崗位。
總之,要做好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工作,解決思想脫貧是關鍵,作為高校輔導員更要深入研究了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家庭積極困難的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發揚積極優秀的品質,幫助他們擺脫心理困擾,增強自信、自強、自立意識,成為堅韌不拔、勇于創新的棟梁之才。
作者簡介:馬博慧(1981-),女,遼寧沈陽人,本科,西安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