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教育部門提出的要求,是讓學生全方面地成長與發展的有效途徑。鑒于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閱讀是學生必備的一項技能,所以,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將核心素養的培養重視起來。但是,傳統的閱讀教學枯燥乏味,不僅沒辦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還會導致課堂的效果受到影響。而群文閱讀的出現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從現狀、策略兩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策略的探索。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策略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8-137-03
【本文著錄格式】陳偉娟.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策略[J].課外語文,2021,20(28):137-139.
在新課標的不斷推進下,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變成了新型的教育手段。就語文閱讀而言,教師不能再采用傳統的單篇閱讀的方式進行教學了,因為那樣的閱讀教學費時費力還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那么怎樣的閱讀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呢?在長時間的實踐中發現,群文閱讀可以達到這一目標。所以下列提供了幾種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教師可以運用于實際教學中。
一、初中閱讀教學現狀
(一)學生
1.缺乏閱讀動力
語文教學是關于母語的,而母語是學生自小就接觸的,所以很多學生認為:語文閱讀是沒有必要的,學習閱讀的過程是枯燥乏味的。再加上傳統的應試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大多數教師會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將學生放在被動學習的位置上,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逆反心理,不愿意主動進行學習。即便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安排了任務,學生也不會重視起來,只是將讀書當作了一個形式。所以,學生是沒有閱讀動機的。
2.閱讀興趣與娛樂有關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都是文學名著節選,多出于文學大家之手。相較而言,這樣的文章有一定的深意,值得學生去細細探究。但是,經典的文章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初次閱讀的時候會讀不懂。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覺得這類文章枯燥乏味,會對閱讀教學產生抵觸心理。那么學生喜歡閱讀怎樣的文章呢?通過研究發現,學生更喜歡閱讀以消遣為目的的文章,比如言情小說、科幻小說、武幻小說、雜志等。由于這類文章不具備閱讀價值,所以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文章并不能得到提高,甚至學生的創新能力、質疑能力會逐漸減弱,學生的思維會逐漸變得簡單化、平面化。而這會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無法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會沒辦法讓學生的文學素養得到培養。
(二)教師
1.教師知識儲備不夠充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擔任著指導者、引導者的身份,可以對文章結構進行再處理。但是,很多教師認為,教材編寫者這么安排教材內容是有用意的,隨意地改變教材結構、處理教材結構可能會使課堂教學變得一團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管是備課還是講課都會以自己的經驗為主,都會對知識進行直接灌輸。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是沒辦法將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系在一起的,學生的學術敏感性是不高的。此外,通過研究發現,僅有19%的教師對群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有所理解,其他的教師雖然在大學學過一些教育理論,但是上班幾年后就全忘了,有的教師甚至對自己的教學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判斷,沒辦法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調整教學內容,所以群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很不如意,教師本身的知識儲備也沒有得到有效提高。
2.教育模式過于死板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基礎內容。如果學生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學習到一定的知識,領悟到相應的人生態度,掌握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就能將正確的三觀樹立起來。但是,當前的閱讀教學仍以單篇精讀的方式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將文章中的字詞進行詳細的分析、講解,會強迫學生去記憶。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口干舌燥地講了半天,學生也沒對閱讀教學產生興趣,沒有進行深入思考,所以沒辦法吃透文章,沒辦法了解文章深意、主旨。而且因為這樣的教學模式是固化的,所以學生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了碎片化閱讀,因此,沒辦法將文章看作整體,沒辦法全面地進行思考、分析。此外,有些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不能給學生帶來相應的閱讀體驗,導致學生產生了錯誤的認知:閱讀題目后面都有一個正確的答案,自己背下來就行了。但其實,閱讀這件事本身就是千人千面的,不同的人會從中獲得不同的感悟。而這樣的課堂教學固化了學生的思維,固化了教學模式,所以很多學生沒辦法更好地理解文章、探討文章,學生的閱讀能力、鑒賞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做好課前準備
群文閱讀與單篇閱讀存在很大的差異,如果教師不做好課前準備就開展群文閱讀,最后的效果極有可能是不盡如人意的。那么在群文閱讀前,教師需要做好怎樣的準備呢?首先,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要將群文閱讀的議題確定好。選好議題之后,教師需要將文本確定下來。這樣,才能為群文閱讀的順利開展做好準備。
根據教材來看,大多數文章都是寫人記事的,涉及大量的人物描寫知識,而且作文也多為寫人敘事的。對此,教師可以將人物當作議題,將選取人物描寫方法當作寫作訓練的內容。在確定好議題后,教師可以翻閱教材,并將選文確定下來。如:《老王》《賣油翁》《藤野先生》《我的母親》。在確定了這樣的內容后,教師可以在教案中寫下教學目標:掌握各種各樣的描寫人物的方法。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再是對知識進行灌輸了,教學位置也從灌輸者轉變為了引導者,學生成了課堂教學的主體。通過總結、歸納人物描寫的方法、作用,學生會掌握大量的寫作技巧,并在寫作的時候運用起來。這樣一來,學生筆下刻畫的人物就會擁有鮮明的個性,就會生動傳神。而且因為這樣的閱讀教學足夠有趣,所以可以快速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由此可見,教師若是可以做好課前準備,將教學內容明確了,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可以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定的人物描寫方法,讓學生對閱讀教學產生極大的興趣。
(二)落實到課堂教學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進行引導,要將一定的學習任務安排下去。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對文章中的人物描寫方法、作用有一定的了解,進而在寫作中靈活地運用。就文章《老王》《賣油翁》《藤野先生》《我的母親》而言,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呈現這樣的任務:文章中描寫人物外貌的句子有哪些?有怎樣的特點?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文章中描寫表情的句子有哪些?有怎樣的特點?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文章中描寫語言的句子有哪些?有怎樣的特點?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文章中描寫動作的句子有哪些?有怎樣的特點?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文章中描寫心理的句子有哪些?有怎樣的特點?發揮了怎樣的作用?由于學生的個人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優點和缺點,所以很多學生沒辦法快速地了解句子的特點、深意。為了讓學生能夠快速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運用起來。因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會獲得不同的感悟、體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擁有不同的思想的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入手,進行深入思考,如果發現了觀點不同,學生會找到相應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所在,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由此可見,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進行分析、總結,可以讓學生深入地思考,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可以提高群文閱讀的效率。
(三)引導學生總結人物描寫方法
初中階段的學生需要掌握以下幾種人物描寫方法:肖像描寫方法、動作描寫方法、語言描寫方法、心理描寫方法、神態描寫方法。在進行群文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安排這樣的學習任務:將文章中的描寫人物的方法勾畫出來。在學生勾畫完后,教師可以將常見的幾種人物描寫方法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嘗試分析哪一句話運用了怎樣的人物描寫方法。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可以對人物描寫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在寫作的時候就會將這些人物描寫方法靈活地運用起來了。
(四)注意事項
學會了人物描寫方法并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這一內容。怎么樣才能算是真正地掌握了這一內容呢?簡單來說,學生需要基于具體情境表現出人物的個性。例如進行外貌描寫的時候,學生不能一會兒寫這個人的眼睛里如同有星光,一會兒寫這個人穿著西服。因為這樣的描寫“跳躍性”太強,讀者完全搞不懂作者想要突出這個人物身上的怎樣的特性。正確的外貌描寫的順序是這樣的:從整體到局部或從上到下。作者需要將人物的外在特征抓住,但是不能刻板地進行描寫。又如進行心理描寫的時候,作者需要把自己代入那個角色,要去揣摩角色的心理,不能只是簡單地進行描寫、勾勒。再如進行語言描寫的時候,作者要考慮到這個人物的年紀、經歷、身份、文化教養等,不能隨便地安排對話。此外,教師需要讓學生知道,每個人都是鮮活的、獨立的個體,所以進行人物描寫的時候不能只是簡單地進行敘述,應該采用一些有效的修辭方法。這樣,寫出來的人物才會生動形象。
(五)讀寫結合
閱讀與寫作向來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將閱讀和寫作分為了兩個模塊,在日常教學中很少會將兩者串聯起來。其實,通過閱讀教學學生不僅可以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還可以獲得一定的寫作資料,習得一定的寫作手法。通過寫作教學,學生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掌握。所以,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有必要將讀寫結合這種形式利用起來。
具體來講,在教學完《老王》《賣油翁》《藤野先生》《我的母親》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寫自己身邊的人,可以是教師,可以是其他的學生,可以是自己的好伙伴,可以是自己的家人。有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是這么描寫教師的:我的語文教師長得很漂亮,穿著打扮很時尚,身上還有著花香。今天語文教師穿著粉色碎花裙,穿著白色的高跟鞋,扎著高馬尾,臉上洋溢著笑容。當看到我們班的學生的時候,語文教師會笑著跟我們打招呼,調侃式地說一句:“語文作業寫完了沒,沒寫完可是要在全校學生面前做檢討喲!”之所以說這是調侃,是因為語文教師心軟,最多也就是在全班面前做檢討。不過,大多數學生都是認真地完成語文教師安排的作業的。因為語文教師太容易心軟了,和我們還是好朋友,所以面對好朋友的時候是要互相理解的。
(六)讓學生進行互相評價
教師評價這種方式過于單一了,很容易使學生產生錯誤的認知:寫作并不重要。所以,教師可以采取這樣的方法進行教學——我讀你猜。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需要隨機抽取學生的作文進行朗讀,讓學生根據作文內容猜測一下說的是誰。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將生生互評的方法利用起來,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進行作文評價,將文章中的優點、缺點指出來。由此可見,教師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評價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可以讓學生發現其他人在寫作時存在的問題,學習其他人寫作時的優點,從而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七)進行課后反思
課堂教學的時間僅有四十五分鐘,所以群文閱讀光靠課堂教學的四十五分鐘是沒辦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對此,教師可以在課下進行反思、總結,進行查漏補缺。比如,在教學完《老王》《賣油翁》《藤野先生》《我的母親》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課余時間利用起來,閱讀整本小說。通過這一過程,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高,可以學習到一定的閱讀方法,可以掌握一定的思考方式,可以對閱讀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由此可見,教師將課后反思重視起來,可以對閱讀教學進行查漏補缺,可以讓學生學習到一定的人物描寫方法,可以讓學生的閱讀教學得到有效的培養、提高,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可以讓學生的思考方式變得更加豐富,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群文閱讀教學的落實是新課改提出的要求,是培養學生各項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上述提供了幾種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方法:做好課前準備、落實到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總結人物描寫方法、注意事項、讀寫結合、讓學生進行互相評價、進行課后反思,教師可以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所在,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讓學生快速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才能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培養,才能為學生的能力提高做好準備,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質量。不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群文閱讀的方法不止上述提到的幾種,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方法,不斷地進行實踐。
參考文獻
[1]楊賢寧. 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探究[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5).
[2]蘭風王. 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J]. 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2020(11).
[3]林斐.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的群文閱讀教學探索[J]. 新課程(小學),2019(10).
[4]蔡娟. 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開展群文閱讀的思考[J]. 新作文:中小學教學研究,2020(1).
[5]胡生勤. 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
作者簡介:陳偉娟,女,1975年生,浙江桐廬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桐廬縣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主要從事初中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