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瓊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越發頻繁,英語作為一門世界性語音,已經英語成為了一門主課,對于初中生而言,已經開始系統性、全面性地學習這門語言。但由于方法不恰當等各種原因,在初中英語的學習階段出現了很多“學困生”,這些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難度較大,效果也不理想,如何轉化這些學困生,就成為了當前初中英語教師面臨的問題,本文基于學困生的成因及特點,闡述了學困生的轉化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英語教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引言
初中英語教師要改善學困生的現狀,需要基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深究其形成原因,分析學困生轉化的策略,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注和耐心,要想法設法的讓學困生進入到大部隊的學習之中,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全面進步。
一、產生學困生的原因
(一)對新環境的不適應。
從小學到初中,學習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學、老師變了,課程增多、學習方法變化大,英語詞匯量增大、要求高等一系列的變化,使部分學生難適應,學習成績下滑,信心喪失,成為學困生。
(二)學習方法不對。
學生的英語詞匯量變大,課堂組織形式變了,學習方法也跟著變,部分學生反映跟不上,產生厭學心理,出現種種不良現象,如:作業書寫潦草,或根本不做作業,有的甚至對英語教師產生敵對情緒,上課違反紀律,等等。因此,上述學生自然而然成了教師和同學們心目中的學困生。
(三)學習基礎不扎實。
部分學生在小學靠死記硬背學習的,到初中學習成績下滑,顧頭不顧尾,手忙腳亂,一天看上去忙忙碌碌,可學習效果不明顯,甚至有些學生失去信心。一些學困生英語學習成績差,并不是一時一日造成的,而是從小學開始,基礎知識就沒有掌握扎實。很多以前學過的單詞、語法知識,學困生依然沒有掌握,造成新知識與舊知識的斷裂,前后連接不上,又沒有得到及時的彌補,就容易造成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欠缺。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英語學困生在語言習得上的斷裂是很難及時彌補的,這不僅影響了課堂參與情況,還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后續學習。
(四)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
老師在講課時并不能運用新型的授課方式,對于知識的講解也就是板書加上敘述,并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而課后作業也無非是背誦單詞,寫習題,并不能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生也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將學生的優點發揮出來成為長處。對成績差的學生,教師難免會對其產生看法,甚至諷刺、挖苦,打擊學生的自尊心,但是,一味的埋怨,不僅無濟于事,而且會導致師生關系的惡化,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學困生的特點
(一)主觀學習意識不強
一部分學困生主觀上不愿意接觸所學內容,在接受知識時不積極主動,注意力不集中,不動腦筋思考,由于對知識本能的排斥,記憶時采用機械記憶,效果較差,對于疑難的問題也采取回避或放棄的態度,思想上存在惰性。這一部分學生并不是智力或能力水平較差,而是主觀上不愿意接受所學知識,造成了學習效果的不理想。
(二)學習能動性較差
還有一些學生主觀上希望能在某一科目的學習上有所收獲,但是自身學習能力不足,學習的能動性較差。因此,即使花費很多精力,也達不到預期效果。這些學生往往在學習時主次不分,學習習慣不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善于與老師、同學交流學習體會,遇到問題也不主動提問,習慣于在自己的思維空間下開展學習活動,限制了思維的發展。
三、學困生的轉變策略
(一)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只教學單詞、背課文、講語法,不能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不能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教師應該刻苦鉆研教學大綱,吃透課本,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在課堂上盡量做到“精講、多練、多讓學生學英語用英語”,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善于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多聽多說,多讓學生進行口頭練習,增加課堂教學興趣及課后自學。引導他們開口、動手,以便創造情境進行直觀教學,使同學們上課思想高度集中,做到人人開口、動腦、動手,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筆頭練習的目的,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
(二)創新教法,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
總體而言,學困生出現學習困難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英語學習產生厭倦甚至抵觸心理,將很難取得好成績。因此教師應該反思自身的教學方法是否存在不足,如何讓教學方法惠及更多學生,進而激發他們的興趣。比如互聯網時代下,網絡已經覆蓋各行各業,借助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就是創新教學方法的重要思路,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教學內容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教師可以制作一些內容新穎的微課作為課堂的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出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緩解學困生的焦慮和緊張心理。
(三)培養學困生學習習慣。
教師要根據學困生各自的特點和能力,為他們設定一個動態漸進的、可行的英語學習目標,要耐心指導,不斷監督,不斷鼓勵,使其逐步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課上聽講、獨立完成作業、課后及時復習等英語學習習慣。同時,要加強對學生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的指導,使其逐漸掌握英語學習的方法,要讓他們主動尋求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平時要積極大膽地開口說英語,要多動口、動手、動腦來加強英語的學習,培養起“我想學,我要學”的求知欲望,以達到不需老師教,學生就能掌握知識的目的。
(四)實施多元化評價,鼓勵學困生
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應實行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多元激勵性評價,多鼓勵少批評,讓師生在思想交鋒、智慧碰撞中激活學困生內在的學習動力,讓他們在評價過程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不斷地建構知識體系,掌握方法,培養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學困生厭學轉化為樂學是一項艱巨且耗費時間的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給予學困生極大的包容心,還要找尋方法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成績。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摒棄自卑心理和厭學的狀態,建立自信心和對于學習的興趣,要在不斷的努力和幫助下進行學困生的轉化,使其善于學習并樂于學習。
參考文獻
[1]韓素敏.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有效轉化措施[J].甘肅教育,2018(21):46.
[2]王光壽.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轉化對策[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3):128.
[3]沈思源.核心素養下初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探究[J].科學大眾,2021(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