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莉
摘要: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狀態相對不穩定,很多學生會出現叛逆的心理狀態,這對中學生的發展比較不利,而在語文學科中,優美的文章和豐富多樣的語文知識能夠感染學生的心靈,因此中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改善學生叛逆的心理,使中學生能夠積極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學生叛逆心理;疏導策略
語文不僅有很多的理論知識,同時還有很高的感染性,學生可以培養語文素養,同時還可以調整自身的心理,因此中學的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時,結合語文知識和課文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讓這些處于叛逆時期的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讓中學生能夠順利的渡過這一時期,為日后的成長打下基礎。
1. 中學生出現叛逆心理的原因
1.1學生個人的原因
中學階段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的意識和自我意識會逐漸的增強,在生活中,對身邊發生的事情會比較喜歡采用批判的模式來進行思考,可是中學生的心理并不成熟,在思考問題時并不能考慮的全面,有的學生甚至會比較偏激的思考問題,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當遇到不同的觀點時,他們經常會展現出“不耐煩”的行為。另外,中學生更加愿意展示自我,對于很多事情,他們更愿意落實到行動當中,當遇到反對或者禁止的聲音時,他們會覺得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從而容易產生抗拒的想法,久而久之中學生會變得比較叛逆。
1.2學校方面的原因
中學的教師教學任務比較重,因此他們在日常的授課中,更加重視對學生文化課知識的傳授,同時也更加重視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而學生在學校出現問題時,教師通常會比較嚴厲,有的教師甚至會利用嚴厲的語言或者請家長到校的方式來對學生展開教育。這些方式都不符合中學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態,學生會認為教師不認可自己、不理解自己,無法和自己的想法觀念達成共鳴,從而促使中學生逐漸開始“反抗”教師的教育,使學生產生了叛逆心理。
1.3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樣的想法就會使得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會比較的嚴苛,他們會更重視學生的成績,為學生報很多的課外輔導等等,這些行為極大的影響了學生,尤其是當學生的成績出現下滑時,家長的指責會給學生造成很多的壓力。另外,家長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少能夠和學生展開“心平氣和”的交流,無法了解學生實際的心理想法,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變得不愿意和家長說話,而且對家長的教育會比較的排斥,不僅導致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變得“惡劣”,而且還會讓學生產生叛逆的心理。
2. 中學語文教學展開心理疏導的策略
2.1利用課文內容疏導學生
語文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利用課文中的內容來對學生展開心理疏導。在教學時,教師首先要細化課文的文章,對文章中的故事情景、人物事跡展開詳細的講解,之后教師運用舉例的方式,將學生和課文進行融合,利用學生的行為、發生的事件等,來對學生展開心理疏導,這樣學生能夠更加快速的了解教師所要表達的意思,而且由于學生對課文的細致了解,更容易讓內心受到觸動,從而反思自己的日常行為和想法,從而逐漸使心理狀態變得成熟。
例如學習《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時,教師要仔細的講解本篇文章,之后利用現實中實際的事件與課文中的情節關聯,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要讓學生表達出“何為自信”“自欺”,并且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時,有哪些自信的表現,有哪些自欺的表現,日后應當怎么做,最后教師要對學生展開正確的心理疏導,要積極的評價學生,讓學生的內容產生更多的自信,從而幫助學生在日后能夠更加積極的學習生活,讓中學生的心理逐漸變得不再“叛逆”。
2.2積極優化教學模式
教師要優化授課方式,例如用多媒體來教學,多媒體是最具有直觀性的一種工具,同時更加容易受到學生的喜愛。教師將“人生道理”“正確的行為”“成熟思想的表現”等方面利用視頻進行播放,學生能夠得到視覺的沖擊,從而影響到心理,容易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而且教師還可以播放“叛逆心理”的危害或者影響,這樣能夠形成顯著的對比,讓學生明白“叛逆心理”對自身的影響,同時教師還要教導學生該如何進行思考,為學生提供思路,逐漸的將學生的心理模式變得更加的成熟,為日后的生活和成長提供幫助。
例如學習《太空一日》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利用網絡中的資源找到“神州五號”發射的視頻以及研發過程,還可以找到對“楊利偉”的采訪。當授課時,教師將課文中的知識教給學生后,利用多媒體展示提前準備好的視頻,讓學生感受“神州五號”研發的困難,以及“楊利偉”在太空中的感受和危險,利用視頻的方式直觀的刺激學生,讓學生了解科研人員和宇航員無私奉獻的精神,促使學生進行反思,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
2.3與家長展開合作教學
語文教師在對學生展開心理疏導時,要積極的與家長展開合作,以此來提供疏導的效果。教師可以展開“家長公開課”,讓家長來到學校來和學生一同學習,而在課堂上,家長能夠了解學生的想法,這樣可以使家長在日后可以更好的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師還可以定期為家長舉辦“心理指導”講座,在講座中,教師要為家長展開培訓,讓家長明白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狀態,并教授應當如何教育學生、如何與學生進行談話等方面,這樣學生可以在家中也得到良好的心理疏導。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為家長布置“作業”,讓家長與學生一同來學習語文,一同學習語文知識,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和家長增加交流頻率,同時在語文知識和課文內容的熏陶下,家長更容易多子女進行心理疏導,讓學生了解正確的心理模式,從而讓中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例如學習《回憶我的母親》后,教師為學生布置“讀后感”作業,并讓家長輔助學生完成。在進行作業時,學生會反復閱讀課文,而家長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同時和學生一同回憶學生成長的軌跡,利用記憶中的點點滴滴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家長的愛。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高質量的完成課后作業,而且增加了與家長交流的次數和質量,家長會更加耐心的對學生展開心理疏導,學生也會積極的反思,更加的理解家長,讓學生的“叛逆心理”逐漸消除。
結束語:
總之,中學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和成長階段,語文教師要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來為學生展開心理疏導,并且要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而且還要優化教學方式,使心理疏導可以有效的融合到語文課堂中,讓學生技能學習語文知識,同時在語文教師的疏導下,逐漸消除自身的“叛逆心理”,幫助中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
參考文獻:
[1]康娟瑛.利用中學語文教學如何疏導學生叛逆心理[J].魅力中國,2020(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