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桐彤
摘要:以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為提升路徑,采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的能力,采用雙導師制、校外基地合作制、綜合評價制等有效手段,進一步提高學生“教”的能力。最后達到“學”與“教”能力的協調統一,以及運動訓練乒乓球專業培養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高校;專業乒乓球運動員;學與教;提升路徑
為全面提高高校運動訓練專業乒乓球運動員“學與教”的綜合能力,順應時代與社會對于體育人才的特殊要求。本研究利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及歸納演繹等研究手段,以山東理工大學大學為例,詳細討論了運動訓練專業乒乓球運動員“學與教”能力的提升路徑問題。最終提出了以職業化培養方案為基礎,以實效化培養目標為指向,以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為手段的專業化培養路徑。
1 優化教學內容
1.1 修訂教學大綱
為提高學生“學”的能力,根據專業乒乓球教學模式制定專項乒乓球課程內容,及時修改大綱,打破傳統模式增加專項學習和專項教學實踐的教學時數,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國際乒乓球大賽精彩案例講解,使學生全面了解乒乓球運動項目,加強教材教法的學習,讓每名學生學會乒乓球大綱、日歷、教案和訓練計劃的編寫,讓專項技術能夠充分的發揮。在增加教學時數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專業課堂進行教學指導,根據不同人群、不同年齡段、不同的技術和不同類型打法對如何教學進行修改和完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大教學互換環節,使乒乓球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效率。
1.2 完善教學內容
為加強乒乓球專項課程建設的完善性和系統性,制作成與乒乓球課程配套的教學媒體《乒乓球教程》。通過制作錄像和光盤,能夠加強直觀教學,突出示范的對比性,圖文并茂,使學生清楚地看到乒乓球教學課程的技戰術特點,強化基礎知識和動作技能的掌握和形成。
1.3 建立雙導師制
雙導師制保障,發揮體育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的優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聘請運動健將、奧運冠軍、金牌教練進校園進行訓練指導,做兼職導師。學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在進一步提升自身技戰術能力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技術指導能力。
1.4 搭建實習基地
為學生搭建教學實習基地,在教學過程中,把在課堂上學習內容帶到教學基地中,讓學生親身體檢現場教學所帶來的不同,如何教授不同人群和不同年齡、不同類型打法。在基地實習過程中學生出現的教學問題,教師在教學課堂及時調整、及時修改,完善學生的教學能力。
1.5 注重綜合評價
以傳統考核評價方式存在的問題為借鑒,針對乒乓球專項課程考核方式進行標準化改革。注重過程性評價與最終性的有機結合,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制定檢驗知識、技能的具體標準和原則,對學生的專項技術測試和專項理論測試制定考試性質和標準,力爭做到客觀、公正、準確。
2 改進教學方法
在專項理論知識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的方法和手段,教會學生如何寫好教學計劃和訓練計劃。在學習過程中鍛煉學生編寫一堂課教學內容,按照自己編寫的教學內容和訓練計劃來組織教學,讓學生體驗教學,學習專項理論過程中能夠體會如何上好一節課。
在專項技術教學中,教師運用語言講解與動作示范,采用口頭表述與肢體語言表達相結合的方法,將乒乓球專項技術結合專項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學習用正確的語言和方法來教授乒乓球技術。利用多媒體播放優秀運動員技術動作錄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采用啟發誘導辦法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促進身心發展。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進而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達成提高教學效果。
3 解決學生“學與教”的關鍵問題
3.1 解決學生“學”的能力
專項理論和專項技術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學生的專項學習能力。學生的專項技術已經達到高水平,但如何把專項技術運用到教學實踐環節,這需要學生多學習乒乓球專業理論知識,把技術的每個環節能夠用語言精準表達出來。根據年齡不同、技術不同和人群不同,通過學習結合每個人的技術特點來進行教學,包括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示范能力、觀察分析能力、應變能力、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能力等。
加強教材教法學習,專業乒乓球運動員就業面向學校和專業體校,所以需要學生學會寫教案和訓練計劃,根據乒乓球專項學生的特點,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提高學生對專項技術的發揮能力,鍛煉學生學會自己獨立完成教學計劃和訓練計劃的編寫,完善學生“學”的能力。
3.2 解決學生“教”的能力
優化課程內容,加大乒乓球專項教學時數,使學生的專項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在增加學生教學時數的過程中,對教學中的互動環節進行調整,采取集中講解、錄像回放、互相觀察,互相糾錯和多球重復練習等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示范能力、觀察分析能力、應變能力等,使乒乓球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效率。
提高學生教競賽指導能力,依托我校乒乓球高水平隊平臺,結合乒乓球教學的實際情況,乒乓球專業學生積極參與對外技術交流,參加全國、省、市乒乓球比賽,使學生能夠在賽場上得到鍛煉和發揮,能夠學有所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化學生指導能力。
4 結語
運動訓練乒乓球專業是以培養“教、導、練、演”為核心,以服務于社會體育,青少年體校及中、小學所需要為宗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職業化、專業化已成為新時代賦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在此背景下,高校運動訓練乒乓球專業人才培養也需順應時代的要求,適時調整專業培養方案,改革課程設置和培養方式,進一步探尋出可有效提升乒乓球專業學生“學與教”能力的有效路徑,為更好地把乒乓球專業學生培養成學習能力強,教學水平高,指導成績優的高素質體育人才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周顯鵬.基于高校乒乓球教學的多球教學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5(1).
[2]宋浩.高校乒乓球教學實踐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4).
[3]方平.探析高校乒乓球教學方法之體驗式教學[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