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權
摘要:在當前農村小學教育教學體系的發展和建設過程中,教師對于如何提升學生的德育認知能力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制定了合理的方法與策略。在這一背景下,自主化管理制度的應用有效推動了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整體質量,實現了對后續教學工作開展效能的有效提升。基于此,研究將從農村小學班級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入手,探討如何將自主化管理理念有效融入其中進行應用,從而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道德品質、感情素養的全面建設和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自主化管理;德育教育
德育是小學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對農村小學生進行德育,可以讓學生的道德素質得到提高,成為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進而振興中華。當前由于社會的種種因素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農村小學德育工作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這給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教師進行德育教育帶來一定的困難。
一、構建良好師生關系
農村地區小學生中有許多父母長期在外務工,得不到有效的監管和心理疏導,加上隔代長輩的過度溺愛,導致性格上的偏執。要加強農村小學德育教育中的養成教育,教師需要“變堵為疏”,結合自主化管理方法,給予小學生更多關愛,彌補他們家庭教育的缺失。
例如:在小學生遭遇挫折或遇到困難時,常常表現出情緒低迷,在課堂上會出現精神溜號等異常情況,教師可以選擇適當的時機和地點,借助自主化管理方法,與小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小學生的心理動態,對其進行理性的心理疏導。這樣不僅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小學生找到傾訴的對象,通過自主訴說的方法將自己內心的苦惱表達出來,還能讓小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增加自身存在感,從而接受教師給予的勸誡,提高道德行為自律性,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農村地區小學生在長期缺乏有效督促的家庭教育環境中,很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弱化了社會公德意識。但是,小學生年齡較小,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而且,小學生常常以身邊的成年人作為自己模仿的榜樣,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這些特點,努力提高自我,用教師自身的行為為小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二、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
在小學德育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應用自主化管理教學方法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同時需要對學校周邊的環境、學生生活環境進行積極走訪和調查,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案例,生活化的教學語言和學生展開溝通,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和交流,使學生對生活德育問題做到多樣思考。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附近自然環境的污染問題講座,對過去的“青山綠水”進行描述,對附件的污染問題進行闡釋,以及政府作出的積極舉措進行分析等。以此使學生對保護環境樹立信心,對學習和生活保持期待。在自主化管理德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附件的名勝古跡、人文圣地、各類博物館進行拜訪和參觀。使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增加對社會活動的了解,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對基本的人文理念、科學理念、紅色思想等進行宣傳和講解,使學生對德育理念做到更多實踐性的思考。發展校園內的德育榮辱觀念。在學校德育教育中,教師可以聯合學校設計更多的德育教育標語,開展實事求是的德育講座,開展多樣“創衛”“助人”活動等,使校園德育年文化有效樹立,激勵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做出積極的判斷和行動。
三、組織實踐活動
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單純的理論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小學生的德育需求,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需要借助自主化管理方法不斷豐富德育生活化的內容,使得學生能夠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受到德育思想的啟發,并在生活中踐行德育理念。
例如,在組織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引入生活化德育教學中,使得小學生能夠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道德品質和禮儀素養。如,針對中國傳統節日,教師可以組織主題德育活動,以自主演講、自主朗誦和自主知識問答等形式,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影響,從而對生活中的節日有更加深刻地了解。其次,從生活中的文明禮儀品德教育入手,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得德育生活化的教育內容更加多元化。如,針對當前社會中“老人摔倒了究竟應不應該扶”的熱點道德問題,為了將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排練小品《扶不扶》,讓學生自行改編劇本,秉著自愿的原則開展表演活動,在排練和演出的全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與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社會文明風尚的重要性,提升他們的道德素質。
綜上所述,德育管理有自身規律,在具體施教時,教師需要結合自主化管理方法的應用有整合創新意識,展開方法創新探索,全面升級管理體系,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件。德育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學生展開科學管理,體現主體教育理念,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利.德育目標下基于平板電腦的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研究[J].吉林教育,2020(16):48-49.
[2]占麗.德育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合實踐[J].新課程研究,2020(13):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