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盛成
摘要:情境教學旨在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來引起學生的共鳴或者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容,在初中的課堂教學中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初中物理來說,生活化情境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直觀的物理模型,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知識發散能力,幫助學生構建知識和生活聯系的橋梁,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能夠從生活中提取物理知識,全方面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
關鍵詞:情境教學;初中物理;教學策略
物理從生活中提取自然規律,又將其加工改造后應用到生活之中,因此物理是一門和現實生活高度聯系的自然學科,而生活化情境教學著重于現實和理論知識的融合,可以說物理學科可以充分發揮生活化情境教學所帶來的教學積極作用本文將先闡述生活化情境教學的意義,并以此為基礎著重討論生活化情境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生活化情境對初中物理教學的意義
1.1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物理的學習對于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因此很多學生對物理存在著難學的刻板印象,學習態度在開展教學前就已經較為消極了,而采用生活化情境教學能夠以現實生活為舞臺,拉近學生與物理教學的距離,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生活體驗轉化為物理學習的動力。
1.2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生活化情境教學注重現實和理論的聯系,它如同于一座橋梁,將抽象的物理理論知識和具體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身生活的經驗來解釋理論知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又通過理論知識學習提升了現實生活中各種物理現象的理解能力,達到雙向的教學效果。
2.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的中的應用策略
2.1利用生活化例子引入教學內容
由于物理學習相較于其他學科更注重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具象化能力,很多學生對物理有著抵觸心理,為了緩解這一心理所帶來的負面教學效果,初中物理教師在展開教學時必須要做好開篇教學工作,對此,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利用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和物理現象作為開篇教學,讓學生能夠被趣味性的知識內容調動學習熱情,自然地進入物理學習狀態。除此以外,為了最大化發揮開篇教學的積極作用,教師自身必須要具備從生活中提煉教學資源的能力,通過結合課本內容,從生活中找到適合教學的生活化情境例子并將其優化改良,轉化為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例如在教學《質量》這塊教學內容時,為了較好的引入質量這一教學主題,教師可以以一個腦筋急轉彎為開篇問題,教師可以提問“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鐵哪一個重?”,通過這樣的開篇教學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的討論,讓學生的思維保持活躍。再例如在教學《快與慢》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難以觀察到的物體的運動速度,例如教師可以對比蝸牛的運動速度和馬奔跑時的運動速度,再進一步展示行星的運動速度,再進一步展示光速,讓學生知道快慢是從對比中取得的,在不同參照系下物體的快慢是不確定的。例如在教學《生化和凝華》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冬天早晨出現的白霜是怎么出現的來引入本章的話題。
2.2利用生活化例子優化課堂教學
做好了生活化地引入教學主題后,教師應該著力于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改造,讓學生在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維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對此,教師必須要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針對不同的教學狀況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例如教師在介紹完本章重點知識點時,可以開展結合生活的知識問答,飽含生活化情境的課堂小測試等教學活動,達到“趁熱打鐵”的教學效果,再例如教師意識到學生們注意力開始渙散時,可以進行視頻演示,拓展教學等教學策略,這類教學策略富有趣味性,能夠達到“充電”的教學效果,讓學生能夠重振精神。
例如在教學《空氣的“力量”》時,教師可以先介紹大氣壓強的概念,隨后介紹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大氣壓強體現作用的例子,例如吸管用到了大氣壓,將飲料“壓”到了嘴中,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講講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大氣壓強的應用例子,通過這樣的方式保持課堂活躍度,實現生活化教學的融入。再例如在教學《做功了嗎》,教師可以用PPT展示一些生活化物理模型,賦予其中物體一些物理屬性,讓學生判斷在PPT演示的物理情境之中,某個物體受到了來自哪個物體的功,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更好的從生活中應用功這一概念。再例如在教學《力》時,教師可以講解力的概念后,讓學生討論自己此刻才課堂上都受到了什么力的影響,這些力的影響所帶來的作用是什么,通過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力這一物理概念。
2.3采用生活化課堂實驗
實驗是生活化情境教學的重要模式,但是在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的教學資源分配極為不均勻,這一階段的物理教學著重于課堂教學,而忽略了實驗教學,對此,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內容,發掘新穎的實驗教學內容,將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有機結合。
例如在教學《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教師可以組織一次簡單的傳話筒制作實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建議的傳話筒制作視頻,提供給學生一次性杯,細線等原材料,讓學生自己制作傳聲筒,并用傳聲筒展開一系列實驗,例如在傳聲過程中捏住傳聲的細線,或者讓傳聲時細線不繃直,處于放松的狀態,讓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和自己的理解來解釋為什么不同情況下傳聲的狀況會不一樣,再例如在教學《光的色散》時,教師可以用分光棱鏡來讓學生觀察到光的色散現象,并讓學生通過對比彩虹的顏色來做到和生活的聯系,如果沒有分光棱鏡,教師還可以通過肥皂泡或者DVD光盤來讓學生觀察光的色散現象,在教學《光的折射和反射》時,教師可以用手電筒和暗箱來演示光的傳播特點,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實現生活化教學的融合。再例如在教學《汽化和液化》時,教師可以用簡易的蒸餾裝置來更為直觀的向學生介紹物態變化,并通過水汽化而雜質不汽化的現象來介紹不同物體的沸點不同,讓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的物理概念在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活化情境教學能夠好的將生活經驗和理論知識聯系起來,這對初中的物理教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作為初中物理教師,必須要從開篇教學中,從課堂教學中,從課堂活動中,找到生活化情境教學的用武之地,最大化發揮其擁有的教學積極作用,實現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 施秀英.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 西部素質教育, 2015(05):52-53.
[2] 廖麗冰.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 好家長, 2018, 000(014):16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