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人才的重視以及教育系統對課程改革的深層次探索,特別是對如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不斷研究,“深度學習理念”已經成為教育界人士關注和研究的重點之一。深度學習是指教師指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被動為主動,指引學生全身心投入,積極參與探索學習主題,培養高尚的情感和價值觀。同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過程、對知識系統的體驗和探索知識的經歷,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輔導學生快樂學習, 使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深度學習理念;三年級英語;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王燕,宣城市第三小學。
前言
目前檢驗學生學習效率的指標之一,不再是之前學生背書背得滾瓜爛熟,而是深層次理解貫通的知識運用。正如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所言:“深度學習, 是指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 學習者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的思想和事實, 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 能夠在眾多思想間進行聯系,并能夠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學習。” 深度學習是學生實現有意義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學實踐中應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享受學習成果以及日常實踐運用著手, 逐步提高教與學、學與用的知識層面。本文基于深度學習理念,從設定課堂目標、活躍課堂氣氛、反思課堂教學成果三個方面,探討在人教版三年級英語單元教學中深度學習的實踐。
一、 設定課堂目標
深度學習理念是一種知識教授與經驗分享、思維開拓、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人文價值觀等的構建結合一起的學習,在三年級英語單元教學中,深度學習的課堂目標主要表現在認知深度、想象發散度和聯系深度三個方面。
1. 認知深度。英語教學注重語言傳授。在語境缺乏的情況下,多運用、多接觸、多指導在實踐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學生的認知水平是較低的,不要讓學生停留在認知學習的表層,而是引導學生去尋找新知識與之前知識的關聯性、邏輯性。調動學生的知識學習系統,進而去整合更新學生的知識庫,擴大學生的認知層面。同樣的一個英語單詞,英語教師看到的不僅僅是字母的組合,而應該是西方悠久歷史文化的積淀。在解說單詞時,教師的認知深度直接影響學生對單詞的認知深度。所以我們在深度學習理念的指引下,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加大認知深度。
2. 想象發散度。想象發散度是指思維深度,思維能力的提高不僅是深度學習的核心,也是教學的目的所在。低層學習停留在理解、記憶層面,是對課本知識的簡單理解或者復制記憶,而深度學習在于分析、運用和改造,在教學實踐中,開拓學生的想象力,指導學生發散性學習:運用所學知識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學生自己的思維導圖,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人教版教材畫面雖然五彩繽紛,但是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沒有思維的指引,一切都停留在畫面層面,沒有理解,沒有認知,沒有思維深度。所以在教學實踐中,要多開發學生想象力,讓學生自由發揮,大膽想象,這對于學生全方位理解知識、認知世界是有很大幫助的。
3. 聯系深度。深度學習理念是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是教學實踐中的主體,與之相連的所有本體都是輔助性的,但是由于三年級學生本身價值觀等的不完善,教學實踐中,我們需要注重外在聯系。在教學實踐中,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亦師亦友的、親密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兩者之間可以真誠對話交流。很多時候,低年級學生學習功課的用心度是和師生關系有著直接聯系的。和教師關系好,就多學習一點;關系不好,就少學一點或者不學。這是學生病態學習的表現,也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有欠缺的表現。在深度學習理念的指引下,我們應該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處理好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自由的教學環境。在三年級英語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學生的小情緒,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
二、 活躍課堂氣氛
深度學習理念下的課堂教學需要師生互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解釋、舉例子、分析總結、表達等去感悟或者體驗知識教學。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在游戲中學習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快樂成長。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來活躍課堂氣氛:打造愛的課堂、構建學生參與機制、 實施激勵性評價。
1. 打造愛的課堂。西方教育家羅素說: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是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是自由地發展。所以在教學實踐中,要讓學生在每一節課都體會到愛。一次短暫的眼神停留、一個會心的親密微笑、一次善意的答案提醒、一次課間心靈的交流等都是愛的表現。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只有體會到融洽的課堂氛圍后,才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提高學習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激勵學生放手大膽一搏,達到師生心靈的互通,學生靈感得以激發,才能開展創新。這樣才能構建團結向上的集體,營造自由民主的氣氛,創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
2. 構建學生參與機制。學生只有親身參與進來,在實踐教學中才能事半功倍。參與性學習是深度學習理念的范疇。參與性學習能改善學生學習時的心理模式,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參與性學習能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師生一起解決問題,他們的意見和主張會得到了肯定或者認同。
3. 實施激勵性評價。教學的過程其實也是交往的過程。深度學習理念下的教學,學生放開思想枷鎖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流露出自己的觀點,這是好的起點。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從學生提供的信息中捕捉到關鍵信息,并創造性地實施激勵性評價,可以是送一個小禮物、獎勵一條名人名言等。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情況隨時變化激勵措施,讓學生在英語學習語境中能體會到語言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反思課堂教學成果
無論在理論運用還是教學實踐中,深度學習理念下的教學都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在深度學習理念指導下,教師應及時調整方向,敢于創新性提出觀點并結合教學實際檢驗可行性。我們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學生,因而反思并檢驗教學成果是尤為重要的環節,一方面能及時認清教學現況,另一方面,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處理。英語學習是知識多樣化的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有一套可行的反思方案,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檢驗教師的教學成果:學生優良學習習慣是否養成 、思維方式是否多樣化、 語言表達能力是否提高。
1. 學生優良學習習慣的養成。三年級英語的學習注重表達與應用的結合運用。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時刻注意學生學習狀態,發現學生學習弊端及時引導糾正。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逐步培養并提高學生英語學習中的聽、寫、說等基本能力。深度學習理念下的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并堅持才是真正的深度學習,優良習慣的形成,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幫助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逐步養成學習習慣。平時指導學生時,多觀察、多指導,確保隨時糾正不良習慣。
2. 思維方式的轉變。知識的學習與運用是思維思考的成果,一味地學習而沒有感悟思考,稱不上是自己的知識,或者說那只是淺層次的學習。深度學習理念下,指引學生思考,養成多樣化的思維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從小接觸培養這樣思維方式對于學生是一種挑戰,所以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監督并指導。對于思維定式的弊端要及時疏導,指引學生向正確的思維方式邁進,平時在指導訓練時可以結合學生的思維導圖,查看其思維狀態。三年級的學生應該是思維多樣化的,潛能是無窮的。
3. 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英語學習注重對語言表達與組織能力。在深度學習理念的指引下,塑造多元化語境,鍛煉學生學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對教學任務的一種自我肯定,用教師的 “敢于創新” “敢于發現”,換取學生的“敢于說” “敢于做”。
結語
綜上所述,不斷探索深度學習理念在教學實踐過程的運用,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有益的,既能從本質上探索知識、開闊學生視野,也能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從而提高素質教育水平,為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淑艷.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學構想[J].小學語文,2014 (1):72-75.
[2]馬愛和.深度學習理念在教學設計中的滲透淺析[J].時代教育,2017(12):10.
[3]張云潔.“深度學習”背景下的生物單元主題教學[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5(8):51-53.
[4]張文晗.例談英語深度學習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中學生英語, 2017(42):36.
[5]王貴忠.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學建議[J].語文教學通訊,2009(23):61-62.
[6]馬愛和.深度學習理念在教學設計中的滲透淺析[J].時代教育,2017(12):10.
[7]羅婧,莫雪云.人教版《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單元復習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版篇),2015(5):58-64.
[8]鄧愛玲.關于單元整組教學的分析與實踐——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17(1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