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維毅


摘要:隨著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要不斷深入,綜合素質全方位培養已經成為現階段小學教育體系改革的核心導向。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受其身心成長特點的影響,其自我控制意識與學習意識還未完全形成,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不僅是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同時更是學生開啟學習生涯的引導者。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傳授基礎性數學知識的同時,還應當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活躍度的培養,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并能夠運用基本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質性問題。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研究背景,重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與問題解決教學結合教學的有效路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問題解決教學;有效結合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468
前言
計算能力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而小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是其數學思維活躍度與計算能力的主要體現,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應當加強對基礎性知識的傳授,同時還應當加強對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當轉變陳舊的教學形式,積極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創設以學生作為核心的數學教學課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嘗試與摸索來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汲取,并在汲取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方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世界的趣味性,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驅動力全部激發出來,能夠主動進行知識探索活動,提升小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學習質效。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傳統的教學形式大多采用以教師為課堂核心的機械式灌輸教學,想要保證知識鏈的完整需要學生在課堂中必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為了提升數學教學質效,教師將會耗費大量的課堂時間來維持課堂秩序,不僅增加教師的課時壓力,同時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致。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當結合教材知識內容,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探究問題情境,將計算教學與問題解決教學的有機融合,充分利用學生對新鮮事物的獵奇心理,讓學生通過自主摸索來實現對知識的汲取,并在汲取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摸索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方式,提升其數學學習質效。
例如: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多邊形的面積》為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進行課前引導:“同學們,我們之前學習過一些平面圖形的面積,現在誰能說一說你知道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呢?”讓學生進行自由搶答,教師結合學生的答案引導學生對舊知進行復習,并借助舊知引出本節知識內容《多邊形的面積》。然后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探究題目(如圖1),讓學生結合問題在興趣小組中開展討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嘗試解決問題。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提問,讓學生對該組的討論意見進行復述,并將自己小組討論的畫法畫在黑板上。最后教師結合學生的意見將本節知識點進行提煉講解。講解結束后,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之前的討論,計算出問題中多邊形的面積,并盡可能嘗試用多種方法計算。最后教師結合學生的計算結果,再次將本節知識點進行梳理,重點指導學生將未知轉化成已知的數學思想,提升學生的數學計算與解決數學難題能力的雙重提升。
二、發掘生活素材,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
數學知識相對其他課程來講其概念性與邏輯性相對較強,對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要求相對較高,部分小學生其計算與解題能力相對較弱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思維活躍度較差,對數學中的基本概念與算理的認知深度不夠。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當結合教材知識,充分發掘生活中的教學素材,利用學生身邊的數學素材簡化抽象的數學概念,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提升學生在生活中的數學敏銳度,進而實現學生數學計算與解題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為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進行課前引導:“同學們,超市大家都熟悉嗎?”學生答:“熟悉。”教師:“那你們都去超市買過哪些東西呢?”學生答:“水果。”“文具?!钡?。教師:“我們之前的學習已經對小數有了一定的認知,不知道同學們還記得嗎?”學生答:“記得?!比缓蠼處熃柚嗝襟w技術為學生展示數學活動題目(如圖2),讓學生在興趣小組中進行自由交流。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提問,讓學生說一說在本小組中都討論了哪些問題,并對相應的問題答案進行復述總結。提問結束后教師將學生的意見進行整合,將本節知識點進行提煉總結并重點講解。為了幫助學生對本節知識點的固化,教師再讓學生根據圖片,與同學之間一起進行模擬購物訓練,重點運用本節所學習的知識點解決數學問題。訓練結束后,教師讓學生一起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運用小數加減法來解決。讓學生通過知識延伸,來幫助學生深度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以及計算方式,提升學生的對本節知識的學習質效。
三、開展數學游戲,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受其身心成長特點的影響,其自我控制意識與能力還未完全形成,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很難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當充分利用小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計算教學與問題解決教學的有機融合,為學生創設游戲環節,讓學生在參與數學游戲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固化,并借助游戲環節訓練學生的數學計算思維與解題思維活躍度,進而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深度學習,提升數學教學質效。
例如: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則運算》為例。本節知識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的算理以及運算順序,并能運用本節知識去嘗試解決一些問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首先讓學生在興趣小組中開展合作學習,對教材知識進行預習,同時將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預習結束后教師進行提問,讓學生對自己的預習結果進行復述,教師將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進行整理,并重點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鏈。最后教師為學生中展示鞏固探究問題:“問題1:圖書館中一共有97本書籍,今天借出去33本,還回12本,問現在圖書館中還有多少本書籍?問題2:一箱飲料96元,一箱中一共有24瓶飲料,小明想要買3瓶飲料,需要花費多少錢?”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提問,通過探究問題了解學生對本節知識的學習質效。最后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游戲環節,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四則運算例題,每五題為一組,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計算,在保證準確率的前提下計算最快的小組累計一顆小星星,五組問題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比賽結果進行總結,對勝出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游戲環節的創設不僅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對本節知識點的固化,同時可有效借助小學生的求勝心理,重點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探索興趣,能夠主動參與到數學游戲環節當中,進而提升其數學學習質效。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將計算教學與問題解決教學的有機融合,為學生創設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重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活躍度,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不僅實現對數學概念的深度理解,同時幫助學生掌握高效的數學學習方法,提升其數學學習質效,為學生日后開展數學知識深度學習奠定基石。
參考文獻
[1] 唐海軍,葉娟,張靜. 小學低段計算教學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同數連加的解決問題”一課為例[J].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0(1):53-58.
[2] 黃勝英. 結合實際生活,體驗數學思想,提高運算能力——淺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J]. 教師教育論壇,2019,032(012):P.52-54.
[3] 廖平平.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回顧與反思——以小學低段解決問題教學為例[J]. 新課程(小學版),2019,000(007):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