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風云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素質教育開始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國的義務教育是針對每一個學生的,不會因為學生的智力高低、身體以及性格是否有缺陷而差別對待,對于每一個學生都會一視同仁。但是現在的教育局面下,越來越多的學困生的出現讓教育面臨著巨大的難題,學困生的轉變教育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對于學困生的形成原因以及解決方式一直是教師研究的重點[1]。小學是開展教育的初始階段,所以小學學困生的轉變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從一開始就完成轉變,那么學生對于以后的學習才能更加積極熱情、得心應手。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困生轉變教育? 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6-0165-02
一、引言
學困生是指那些對學習不感興趣、智力得不到正常開發、自律能力差的學生,他們的形成原因很多,可能由于智力缺陷、情感缺失、不良的行為習慣等等多種因素構成,而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所以數學學科出現學困生的概率遠大于其他學科,而小學生因為身心發展尚不成熟,邏輯思維能力差,更偏向于具體的形象思維,所以在數學的學習上就存在一定的困難,加之小學生的專注能力差,對于小學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很難長時間地集中精力去解決,而部分教師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對于成績優異、課堂表現突出的學生格外喜歡,造成那些渴望獲得教師關注的成績差的學生的心理失衡,久而久之,學困生的數量就逐漸增多。所以,為了成功地對學困生進行教育轉化,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增加對學困生的關注度,主動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增加學困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2]。
二、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學生自身因素
首先,小學生由于身心發展還不成熟,自制能力差,對事物的專注能力也差,數學學習的內容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對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抽象思考有較大的要求,而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不健全,思維方式偏于具體化,所以在數學學習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其次,因為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對于一切新鮮事物有極大的好奇心,很難對一件事物過多的集中注意力,容易被新奇事物轉移注意力,而數學的學習由于其嚴謹性,所以數學的一些符號以及公式的學習過于復雜,學習過程枯燥無味,難以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學習興趣做基礎,學習成績自然就差;再次,小學生還處于愛玩鬧的年紀,對于學習沒有積極的態度,自主思維能力較差,過分依賴教師的講解;最后,由于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法,小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后沒有良好的復習習慣,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只有死記硬背,沒有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意識[3]。
(二)教師缺乏對學生的重視
由于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而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性決定了他們渴望得到身邊人的關注,尤其是對于教師的關注程度更加重視,而教師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的偏愛、對于學困生的忽視導致了學困生心理的不平衡,最終導致學困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更加厭煩。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
由于計劃生育的實施以及育兒觀的轉變,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不到位,疏于和孩子溝通,導致孩子性格孤僻,抵觸與他人交流,甚至有些家長由于忙于工作,根本無暇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把孩子交給長輩,老年人無法給予孩子有效的輔導,所以學生的成績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四)社會大環境因素
由于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以及網絡環境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健全,容易受網絡不良信息蠱惑,導致很多學生沉迷網絡,無心學習,學習積極性降低,成績下降,最終成為學困生。
三、學困生轉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改進教學方法,分層教學
之所以要施行分層教學,是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特點,由于自身原因以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是不同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就需要教師把握好學生間的層次差距,根據學生對知識的不同掌握情況,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感覺到教師的重視和關注,讓他們在一個和諧融洽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對于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積極地尋找解決的方法,最終使學生獲得成績的提升[4]。
第一,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對于學困生的關注度很低,學困生經常被教師忽視,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教師可以為學困生“開小灶”,把學困生的座位調換到自己跟前,方便教師隨時隨地對學困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觀察、指導,增加教師對學困生的關注度,小學生渴望被教師關注的心態大大地得到滿足,并且在教師的積極教導下,潛移默化地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數學成績[5]。此外,教師還可以安排學困生和成績優異的學生坐在一起,讓成績優異的同學多多與學困生進行溝通,督促學困生學習,在其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讓學困生在成績優異學生的帶領下不斷進步。
第二,做好對于學困生的課上輔導工作,教師在為同學們進行課堂練習時,重點關注學困生的完成情況,在發現學困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及時的指導,讓學困生完成對于課內知識的掌握。
第三,在教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時,盡量把成績優異學生的作業放到課后,而學困生的作業盡量做到當堂完成,因為學困生的作業問題較多,在課堂進行作業批改能夠及時地發現學困生學習中存在的錯誤讓其及時得以糾正。
第四,教師通過對學困生課堂聽講以及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分析,了解學困生知識掌握不足的地方,利用課余時間對學困生進行查漏補缺,幫助學困生掌握之前缺失的知識。例如重點對學生進行計算題的鍛煉,每周都給學困生進行額外的練習布置,并及時地批改、講解。
(二)教師要積極地進行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的創新
1.重視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
學困生學習成績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意志力的薄弱,對于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不是想辦法去解決,而是直接放棄,沒有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恒心,只要意志力足夠強大,有些時候是能夠彌補智力上的差距的。例如在完成一道數學題的運算時,第一次失敗,第二次失敗,只要吸取失敗的教訓,堅持不懈地進行嘗試,一定能夠得出正確的結果,所以教師首先要重視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
2.幫助學困生找回自信心
愛默生曾經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睂W困生因為成績落后,課堂教學跟不上教師的節奏而導致自信心喪失,認為自己比別人笨,能力不如成績好的同學,以至于自我厭棄,對于學習更是喪失了信心,教師要做的就是幫學生找回自信心,讓學生明白,他的學習成績差不是因為智力和能力比別人差,而是因為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有努力才會有收獲。例如在進行乘法口訣的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困生從1開始,每天記憶一個數字從1~9的結果,一次不行就記兩次,直到熟記為止,然后教師再適時地對于學困生給予表揚,肯定他們的努力,有了成功的開始以及教師的鼓勵,學困生就會獲得極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對于今后的學習會更有信心,會加倍地努力。
3.幫助學困生做到注意力的集中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注意力難以集中,經常被外部因素干擾,影響聽課效率,造成學習成績難以提升,因此,教師要著重注意幫助學困生提升聽課技巧,以促進聽課效率的提升。首先,要提前做好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的課前預習,對所學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就能夠抓住重點,提升學習效率;其次,緊跟教師課堂講課節奏,對于課程重點集中精力,對于非重點可以適當放松,畢竟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十分困難的。最后,學困生要做好課前準備,隨時提醒自己上課注意力要集中,不能開小差,最好是準備醒目的紙條貼在自己隨時能夠看到的地方,起到警示的作用。
4.注意對學困生興趣的激發
小學生因為年紀小,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但是對于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卻可以保持極高的專注力,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對學困生興趣的激發來保持他們對于課堂學習的專注。例如在學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在課前準備一些這種形狀的道具,并且帶到課堂上與大家交流自己所找尋的物品,這種讓學生直接參與其中的學習方式能夠極大地激發學困生的興趣,讓其在課堂學習中保持學習的積極性。
5.分成不同的小組,合作學習
韋伯斯特曾說過:“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起,幾乎是萬能的。”這就告訴我們,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合作能夠讓我們發揮出1+1>2的作用。而讓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還能夠從小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學困生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性格孤僻,不善于與他人交流,對于不會的知識不敢詢問老師,導致成績難以提升,而小組學習能夠讓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在面對難題時大家一起討論,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于彼此的想法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優勢互補,還能夠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幫助學困生突破內心障礙,學會和他人交流的方法,并且在合作學習中充分發揮自主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積極地投入到學習討論中去。群體活動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一種天生的吸引力,學困生雖然學習成績差,但是對于團體也有著向往和追求,所以合作學習能夠極大地激發學困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給每個小組幾種不同的圖形,讓他們進行驗證,哪個是軸對稱圖形,哪個不是,并在組內展開討論軸對稱圖形有什么特點,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工合作,每人驗證一個圖形,最終進行總結。
6.積極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
家長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想完成學困生的轉變教育,僅靠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家長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積極地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教師共同督促學生的學習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讓家長對學困生進行開導,多與成績優異的學生溝通交流,遇到不會的問題要及時提問,和老師一起幫助學困生建立學習自信心。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幫助學困生進行轉換的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困生的身心發展,尊重學困生的獨立人格,幫助學困生找回學習自信,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謝永鋒.探索小學數學留守兒童學困生轉化教育有效途徑[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8):918.
[2]劉學芹.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的有效途徑探索[J].中華少年,2018(29).
[3]杜晶晶.探索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的有效途徑[J].情感讀本,2018(2):124.
[4]劉丹,李艷玲.小學數學學困生實現轉化的有效途徑探索[J].神州(上旬刊),2018(14):148.
[5]白邊永.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探究[J].科學咨詢,2019(2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