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美琴 黃光明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教學事業的不斷蓬勃發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其中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成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集中熱議的話題。教師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教學活動,一方面可以豐富小學生的基礎語文知識,幫助小學生不斷拓展語文視野,另外一方面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以及語文文化素養,有益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讓小學生成為高素質、高水平人才。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6-0171-02
小學語文課程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性學科,對小學生日后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課外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是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關鍵因素。但就當前的閱讀教學而言,仍存在諸多問題,在閱讀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閱讀內容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等等,因此教師應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尋找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的基本策略,有效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1.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分析
1.1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不足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年齡偏小、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等原因,小學生的自學能力普遍都不是很強,在此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不斷培養其自學能力。而就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來說,教師對于小學生的自學培養力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小學生閱讀學習的發展[1]。首先,教師長期處于各種考試和考核的環境下,造成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部分僵化,只注重小學生的閱讀教學成績,而忽略掉小學生閱讀能力到底如何,單一要求小學生卷面成績的做法,讓小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并不高,缺乏一定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其次,教師在培養小學生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對于閱讀后的問題有一定參考答案,讓小學生依據參考答案展開自身的學習活動,但眾所周知語文閱讀教學后的問題本身并沒有固定的答案,每位小學生其實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均可以不同,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位小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均不同,得出的結果也自然而然有所不同,教師一味依照參考答案而進行的閱讀教學,將會極大影響小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小學生無法打開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其日后的語文學習發展有限;最后,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缺乏一定的實踐教學,總是徘徊于理論性質的閱讀教學,使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讓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相脫節,造成小學生閱讀教學課堂關注度不高,也因此影響小學生閱讀自學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自學能力培養不足,將直接影響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
1.2缺乏對學生的引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展,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將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小學生,但在此過程中并不是要求教師完全放手,不管小學生的學習方向是否正確,讓小學生隨意性地開展學習活動,要求教師以教學內容引導者的身份而存在,有效對小學生進行必要的教學引導工作,讓小學生的學習效率變得更高效,更加積極主動展開相關學習活動[2]。而根據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育教學活動的情況來看,教師缺乏一定的引導,使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習本身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從而導致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并不盡如人意。第一,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與課本教材內容存在脫節現象。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只單純針對課本教材進行一般性的講解,讓小學生掌握最為基礎的語文知識,而沒有對課本教材進行深度挖掘,使小學生對于課本教材內容的學習處于懵懵懂懂的狀態,而后教師要求小學生結合課本教材內容延伸的課外閱讀學習,小學生更是毫無頭緒,不知該從何處進行課外閱讀的延伸學習,造成小學生學習目標的缺失。第二,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兩者聯系不緊密。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閱讀教學應與寫作教學進行有效融合,兩者可以相互促進、相互發展。而就現在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教師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分開教授,缺乏進行有效連接的引導性工作,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習熱情并不高漲。小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無法了解和掌握課外閱讀學習的目的是什么,而在寫作學習的過程中,也同樣無法將平時的課外閱讀素材充分調動起來,使兩者的關聯性不大。教師缺乏對小學生的引導工作,導致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習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使小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降低小學生課外閱讀教學的有效拓展。
1.3閱讀氛圍營造不足
根據以往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課堂的不斷觀察發現,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存在不重視閱讀教學的情況,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也不注重對于閱讀氛圍的營造,讓閱讀教學課堂整體處于沉悶、枯燥、無趣的教學狀態中,教師機械性講解,導致小學生閱讀學習課堂關注度不高,造成小學生覺得閱讀學習是可有可無的錯誤想法,更甚至單方面認為閱讀學習是在浪費時間、毫無意義。在課外閱讀氛圍營造不足的環境中長期學習,第一,會讓小學生失去閱讀學習的興致,使小學生的基礎閱讀知識掌握不足;第二,讓小學生無法從閱讀中體驗情感,造成小學生的內心情感不夠豐富,小學生無法從文章作者的角度出發,找到心靈上的共鳴;第三,讓小學生不能感受到閱讀教學的價值,長此以往對閱讀教學漸漸輕視,造成小學生形式化的閱讀教學局面。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閱讀氛圍的營造不足,抑制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養成。
2.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策略研究
2.1科學布置閱讀任務,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作為豐富小學生知識,提升小學生認知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此,教師應當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教學配置,為小學生布置一定的閱讀任務,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以期通過小學生有效的閱讀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小學生日后的發展[3]。在布置閱讀任務的過程中,第一,教師應當結合課本教材內容。將課外閱讀作為課本教材內容的延伸,通過課外閱讀內容的延伸,使小學生更扎實地掌握課本教材內容,提升小學生體悟閱讀文章作者情感的能力,同時使課外閱讀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效補充,既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又滿足小學生當前的實際學習需求。第二,教師從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水平進行課外閱讀教材的篩選。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小學生的心智還沒有成熟,因此在篩選課外讀物時應當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喜好和實際需求,準確把握好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不斷激發小學生的閱讀求知欲望,讓閱讀學習發揮出最大價值。例如在《人之初》一課的教學活動中,在小學生學習部分《三字經》的教學內容后,首先,教師從課本教材內容的角度出發,找到《弟子規》可以作為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教材,使小學生通過閱讀《弟子規》得到教學知識的有效延伸,指導小學生將課堂所講解的內容更加扎實掌握。其次,教師從小學生的視角出發,在《弟子規》的內容中為小學生進行章節的篩選工作,調動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小學生愿意主動開展閱讀的學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教師科學布置閱讀任務,逐步建立小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高質高效地完成閱讀學習。
2.2做好學生閱讀的正確引導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師科學布置閱讀任務培養小學生自學能力后,還應當進行閱讀的正確引導,使小學生的閱讀學習更具有一定方向性,指導小學生合理展開閱讀學習。隨著信息化、網絡化的高速發展,學生獲取信息有更多的渠道,但小學生缺乏足夠的認知能力,此時教師應給予有效的引導,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發展。首先,教師在網絡豐富化的教學資源中,進行初步的篩選工作,選擇出更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閱讀資源提供給小學生;其次,教師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讓小學生的家庭教育參與其中,做到和教師之間的閱讀教學同步發展,防止小學生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將閱讀學習擱置一旁;最后,教師和家長均可以以閱讀學習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其中,和小學生一起進行語文閱讀的學習,使小學生受到教師和家長的言傳身教,更能激發小學生的閱讀熱情。例如在《坐井觀天》一課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在網絡上找尋和《坐井觀天》類似的閱讀文章帶入課堂中,讓小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文章中豐富的語言和生動的畫面,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趁熱打鐵找尋更多的視頻資料輔助小學生的閱讀,讓小學生覺得閱讀是一項趣味活動,而不是一項學習任務;其次,教師將布置的家庭閱讀內容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在家長的充分監督下,進一步挖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水平,確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主體方向;最后,在閱讀的過程中,為增加閱讀內容的可觀性,教師和家長可以和小學生一起進行閱讀文章的角色扮演,使小學生對課外讀物產生濃厚的熱情,既鍛煉小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同時鍛煉小學生的肢體表達能力,讓小學生全面發展。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做好學生閱讀的正確引導,使小學生在閱讀中獲取更多的快樂,讓“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深刻貫徹下去。
2.3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氛圍
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引導過程中,閱讀氛圍的構建對小學生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小學生日常活動的不斷觀察發現,小學生往往具有一定的集體傾向和跟隨意識,喜歡看其他小學生做什么,自己也去做什么,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用小學生帶動小學生的方式,將閱讀基礎能力好的小學生作為榜樣,帶動其他小學生的閱讀行為,營造出濃厚的語文課外閱讀氛圍,提高小學生整體的閱讀教學參與度。首先,從學校層面建立一定的閱讀氛圍,將學校的圖書館對小學生進行開放,同時在班級內部設置圖書角,提供給學生種類繁多的課外讀物;其次,學校定期組織課外讀物讀后感的寫作比賽,讓小學生自發融入到閱讀教學中來;最后,教師在課余時間多和小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通過趣味的語言描述,使小學生對于課外讀物燃起熱情。例如在《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的教學中,首先,在班級內部將圖書角進行分類,為榜樣學習類的課外讀物保留一定的空間,培養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其次,學校組織學生寫《向雷鋒叔叔學習》這本書閱讀后的感想,使小學生充分展開課外閱讀,以獲取更多的寫作素材;最后,教師為小學生講述更多的人物故事,讓小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不斷閱讀。通過學校、班級以及教師的多方配合,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氛圍,使小學生以“課外閱讀學習”為榮,不斷強化閱讀能力。
3.總結
綜上所述,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分析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彌補教學不足,展開有效的教學活動,通過科學布置閱讀任務,做好學生閱讀引導工作,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享受閱讀、愛上閱讀,通過豐富的閱讀積累,為自身日后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張懷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開展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7):180.
[2]于麗慧.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0(11):215.
[3]章福成.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實施策略[J].華夏教師,20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