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紅
【摘 要】目的:分析疼痛護理聯合心理疏導對痔瘡手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將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間在我院行痔瘡手術治療的患者74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分娩順序奇偶性劃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7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痔瘡術后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同時進行疼痛護理聯合心理疏導干預。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6h、24h和72h時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術后疼痛持續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術后的創面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疼痛護理聯合心理疏導可顯著減輕痔瘡手術患者術后各時間段的疼痛程度,并能夠縮短患者的疼痛持續時間,從而促進患者創面快速愈合,改善其康復效果。
【關鍵詞】疼痛護理;心理疏導;痔瘡手術;康復效果
痔瘡是常見的一種肛腸科疾病,雖然不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但卻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手術是痔瘡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也是目前公認的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但術后疼痛是一直以來困擾痔瘡手術治療的一個難題[1]。痔瘡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手術損傷區域集中在齒線上下,肛門的齒線以下是痛覺的高敏感區域,因此,導致痔瘡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異常明顯[2]。疼痛不僅不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且會對患者的心理情緒產生較大的影響,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焦躁等情緒,危害較大。因此,在加強痔瘡手術患者術后疼痛護理的基礎上,需積極地關注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態,聯合給予心理疏導,才能夠改善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間在我院行痔瘡手術治療的患者74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分娩順序奇偶性劃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7例。對照組,男19例,女18例,年齡24歲~63歲,平均年齡(38.54±7.24)歲。觀察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25歲~62歲,平均年齡(37.52±7.06)歲。兩組的基線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
1.2 干預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痔瘡術后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同時進行疼痛護理聯合心理疏導干預,方法:①疼痛護理:a中藥坐?。鹤》剑好⑾?g、五倍子8g、蒲公英5g、苦參5g、大黃5g、地榆5g、荊芥5g、川椒5g、蒼術5g、艾葉5g,以上中藥研成細末,充分混合,置于紗布袋中,于陰涼干燥的環境中保存。每日取1劑導入坐浴容器中,加入開水2000ml。指導患者先用蒸汽熏蒸肛門部位,待溫度降低到身體耐受范圍,再進行坐浴,每次坐浴時間保持在20min,每日2次。b減痛干預:對于輕中度疼痛患者,可以采取轉移注意力法、聽音樂等方式來緩解疼痛。對于重度疼痛患者,遵醫囑給予適當的鎮痛藥物緩解疼痛。c物理鎮痛:每隔3h幫助患者更換1次體位,以左右側位為佳。使用熱毛巾局部熱敷的方式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在患者排便后協助其進行局部皮膚清潔,保持皮膚干凈、干爽。②心理疏導:加強疼痛宣教,旨在讓患者明白術后疼痛出現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隨著術后康復疼痛會逐漸減輕,并消失。同時采取分散注意力法,讓患者將注意力從疼痛上轉移開,以此來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最后采取多種手段,例如情緒疏導、聽音樂、聊天等目的,幫助患者放松心情,提高身心舒適度。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6h、24h和72h時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術后疼痛持續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的創面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疼痛護理干預從引起痔瘡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因素入手,采取多樣化的鎮痛、減痛手段,對患者進行強化干預,從而使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得到快速緩解,促使疼痛癥狀得到快速消退,有效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其術后的舒適度。在此基礎上,同時聯合心理疏導,從疼痛認知入手,使患者的注意力從疼痛上轉移開,這不僅有效的提升了鎮痛效果,同時也提升了患者的情緒管理效果。而身心舒適度的雙重改善,對于提升患者術后康復效果有積極地作用。
綜上所述,疼痛護理聯合心理疏導可顯著減輕痔瘡手術患者術后各時間段的疼痛程度,并能夠縮短患者的疼痛持續時間,從而促進患者創面快速愈合,改善其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1] 曹振紅.以舒適理念為基礎的綜合護理在痔瘡切除術后患者恢復中的作用[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0,20(5):2.
[2] 張科平,馬婧,王玲琴.多學科協作模式延續護理在痔瘡患者術后疼痛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 26(35):4984-4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