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忠保
摘要:我國初中體育教育中,通過日常體育訓練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模式,幫助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快速成長。體育教師作為培養初中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關系著我國青少年學生整體的健康成長水平。因此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在體育教育中提升自己的體育素養。本文將就初中體育教育中如何落實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實踐模式,做出自己有益的分析闡述。
關鍵詞:初中學生;體育與健康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策略
初中體育教學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承擔著促進初中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提升初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在我國初中教育事業改革不斷深化的形勢下,引導初中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體育訓練與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實與促進初中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現今教育形勢下的首要任務。教師的專業素質是保障學生體育訓練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前提,專業化的體育教師才能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針對性。同時體育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不斷探究突破,讓自己在教學技巧和教學方法上得到充實創新,對教師自身的職業道路也是有一定幫助。
一、營造課堂氛圍,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狀態
初中學生由于年齡特征,剛好進入青春叛逆期,學生的心理狀態起伏變化較大,初中體育教師在實際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充分考慮和關注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在實際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充分領悟教學大綱的各項要求,保障落實各項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同時還要有探究精神,保障自己的個人素養與學識能成為學生的精神食糧。同時在實際教學中的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多探究各種教學方式,能讓這種融入更自然、更深刻。對話作為有效溝通雙方觀點和重要信息的工具,充滿了個人思想和技巧性。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就可以采用對話的教學模式,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有趣的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發表自己的觀點、表露自己的心理活動狀態,同時教師還要再提出適當問題,調節和增加這種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興趣與激情進一步被調動、點燃,教師在這種氛圍下,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讓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學生狀態都在最佳狀態下。在這種充分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學習氛圍下,學生肯定會變得自信和充滿活力,在學習狀態和看待事物的眼光上,也會變得積極與陽光。
二、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策略
維護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一個長期且不間斷的過程,教師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中,引導和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考慮方法的多樣性、思路的廣泛性。
(一)明確教育目標
初中體育與健康這門課程,是幫助學生獲得健康的身體與健康的心理狀態,從而讓學生在良好的健康狀態下,更好地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明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實現,同時還要提高相關的效果質量。同時不同階段的初中學生,對知識和事物的認知,以及自身的心智發育與心理健康狀態都是不同的,教師在實際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區分對待,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方法,同時將不同的教育目標也與實際情況充分結合,保質保量的融入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這樣學生才能有效地感受到自己的心理狀態收到關注與被照顧,更能及時反饋自己的心理狀態給教師,教師也能及時調整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自己的教育方式。
(二)聯系生活,讓學生產生親近感
初中學生的認知階段還處于由淺及深的階段,在實際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多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產生熟悉感和親近感,這樣學生才不會產生排斥的情緒。教師在應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法,才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平衡學生在學習中各種狀態,讓學生處于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當然,這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去調研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生活狀態,以及學生經歷的事物,同時教師更加刻苦的去深入和研究,才能獲取更好的、適用于學生的教學模式與方案。同時教師也可引導學生,讓學生勇于講出自己經歷和事物,疏解學生的心理“堰塞湖”,幫助學生及時排除各種心理困惑。
(三)教育方式的多樣性
學生在課堂上只有一個教師,但教師卻不能只用一種方法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多樣性的,教師要開動腦筋,多交流學習,才能保障自己的教育方式能更好地被學生接受,才能做到“潤物細無聲”的地步。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大框架下,教師要引入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讓學生充分感受教師對于自身的關注與呵護,這樣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有效。
三、結語
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它關系著學生以后的成長與自我發展,是非常適宜且充滿必要性的。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教育方式是符合改革要求且富有前瞻性。
參考文獻:
[1]代娣.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7(4):48.
[2]申凱.探究積極心理暗示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運用[J].文淵(小學版),2020(8):61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