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露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教學也迎來了新的改革,在改革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更加地注重教學的效率。在當下的很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中,我們發現在進行授課時的教學效率都非常的低,且老師要耗費很多時間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所以老師要采用一些有趣生動的方法激發孩子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素質教育教學活動中,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效率
小學的語文課程是從一年級就開始有的,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整整六年的時間,很多人都覺得學生會掌握很多的語文知識,但是經過很多課堂實踐我們發現小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在放學回家之后很少會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再加上很多家長也很寵溺孩子,回家后也不要求孩子復習,導致學生的語文成績并不理想,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更要抓住在課堂之中的教學時間,努力幫助學生在課堂之中學習到更多,認真仔細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表現,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符合本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策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知識與進步,從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深入挖掘教材,激發學習興趣
教材對于課堂的教學是很重要的,是組織教學活動的參考。人文教育的開展離不開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想要去滲透人文教育必須要從教材中去尋找突破口,所以老師應該把教材認真鉆研,發現蘊含在其中的所有情感與思想,讓課堂教學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去尋找文章中的一些優美的句子與段落,尋找其中的美好事物,讓學生們去閱讀體驗其中的文化,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思想會得到有效的開發,加深對于文章的理解,在情感上也能得到提升,感受文章中的人文精神。
例如我在帶領學生學習到文章《畫楊桃》的時候,我就會在課堂之中拿出一個楊桃,請一位學生來講臺上從上往下觀看楊桃,說一說楊桃像什么?學生在觀察過后對全班學生說楊桃很像一顆五角星。這時講臺下的學生紛紛笑了起來,我什么都沒有說就開始和學生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讀完文章后學生紛紛都明白了,原來剛剛并不是那個同學說錯了,而是在他的角度下楊桃是一顆五角星的形狀。這時我會讓學生以小組模式進行討論,給每個小組都發一個楊桃,讓小組成員圍城一圈,每個人都畫出自己角度觀看到楊桃的樣子,在畫完之后我會詢問學生,學習玩這篇文章你感受到了什么道理?學生在思考之后紛紛說出,當自己發現別人看到的和自己看到的不一樣的時候,不該嘲笑別人,而是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一看,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理解了文章的含義,并且在有趣的課堂教學中培養了學生對于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
其次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包含了中華傳統文化,例如在學習到古詩《詠柳》的時候,我就會帶領學生一起對古詩進行學習和翻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紛紛感受到了古詩的神奇之處,短短的幾句話竟然可以翻譯出這么美麗的景色和故事,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我還會給學生拓展五言詩和七言詩,在課堂的最后我會讓學生一起來按照五言詩的形式自己來寫一首小古詩,沒有多高的要求,讓學生自由發揮,由于之前的學習學生都喜歡上了古詩,紛紛創造了起來,讓學生的思維能力獲得了提升。
二、運用趣味識字法,提升教學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小學生的識字是老師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只有認識了更多的漢字,理解了更多的漢字,才能夠閱讀文章,進行寫作,理解文章中的思想情感。但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之中,識字一直都一項艱難的教學任務,大量的漢字教學讓學生產生了抗拒心理,再加上很多學生努力去學習了可是讀文章的時候還是讀不懂,就導致學生不愿意再學習語文知識,所以老師要運用合理有趣的教學方法可以很快讓學生們接受并且融入奇妙的文學世界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到《美麗的小興安嶺》時,這是一篇寫風景的文章,里面有許多關于樹和風景的描述,我會先帶領學生一起大聲地朗讀文章,在朗讀結束后讓學生把自己不認識的生字用紅筆圈出來,接著為學生進行講解。例如文中出現的紅松、白樺、楓樹、松柏等樹木,學生總是分不清,這時我就會運用多媒體在每個字的上面都配上這棵樹的圖片,讓學生更直觀的區分,學生在識字之中對于樹木的形狀也有了了解,接著我會給學生進行歸納,讓學生仔細觀看這幾個詞,他們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學生在觀察后發現都帶有木字旁,然后慢慢引導學生得出帶有木字旁的字都和樹有關,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漢字有了深刻的理解,有效地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根據教育教學的改革內容合理地制定課堂教學目標,小學年齡段的學生富有童心,老師在教學中要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融入課堂之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語文的魅力感染學生,從而提升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林梅珍.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