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媛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采用問題引導式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在促進學生思考與不斷反復提問的過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因而在開展以“問題串”為學習引導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關注,能夠給小學數學教學能力與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建議與知道。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問題串;設計策略
在近幾年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發現,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能夠提高小學課堂學習的活力,探究與學生學習相適應的“問題串”的學習引導方式對于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合理設計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大都有關于教學目標的設計,而以問題串為引導的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對于問題串的設計應該是以教學目標為準。一個問題所對應一個知識點,并且在問題與問題之間設計的過程中,要圍繞著同一目標進行,而每一個問題都能有其獨特的意義,為整體目標的達成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這樣才能在整個“問題串”的設計過程中,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又能以教學目標引發學生在問題中思考與探究,有效地達到教學效果。
比如在關于圓的認識這一教學過程中,對于圓的半徑的特點教學是本節課程的重點教學內容,在這一教學目標的引導下,教師在進行“問題串”的設計時,就可以對這一學方向進行關注。因此,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加深對于圓的半徑和直徑的認識,在這一問題引導式的學習過程中,我為學生設計了這樣一系列的問題:
(1)在圓上一點與圓心連接起來的線段中,通過觀察會發現,這條線段有著怎樣的特點?
(2)對于這條線段,學生通過課程預習知道它的名稱嗎?
(3)怎么樣的線段才是圓的半徑呢?
(4)在同一個圓內,你可以畫出多少條半徑?
(5)為什么圓的半徑會有無數條?
在這一基于目標明確的學習引導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學生的實踐與探究,而且在循序漸進的學習與思考下,然后學生對圓的半徑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基于這以問題串的教學引導方式,提升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而且有效的增加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思考與探究欲望,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關注于問題串設計的難度,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到對于“問題串”的設計,要考慮到相應的難度,尤其是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于問題的理解和思考是不同的,可以讓一些學生在學習理解的過程中,在基于現有的基礎的學習條件下,通過“跳一跳”的問題引導式方式,提升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在兼顧整體性的學生的學習需求下,更好地提高問題串為引導的學習效果。
比如在找規律這一教學引導的過程中,有關于盆花擺放規律的觀察學習,為了使更多的學生在“問題串”的設計過程中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我為學生設計了以下問題:
(1)通過圖片的觀察,你發現了怎樣的規律?你能通過怎樣的方式來表達這一個規矩?
(2)按照這樣的規律擺下去的話,第16盆花是什么顏色?第30盆花是什么顏色?
(3)如果按照這一規律繼續擺下去的話,第120盆花,121盆花是怎樣的規律?
在這里簡單的問題串的設計過程中,以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促進了學生的觀察,思考與交流,學生在基于自己發現的規律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這一問題串的設計很好的,符合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夠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思考。
三、提出問題要能引導學生思考
這問題串的設計過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進行時,通過教學與思考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因此,在問題串的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對于學生思考的引導,在加強問題與問題之間聯系的過程中,更有效地提高學生思考的效果,這樣的問題教學才有意義。
比如,在關于倍數和因數這一教學課程的引導過程中,在設計問題時,我首先針對學生的學習要求為學生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1)如果現在給你12個相同大小的正方形,你會通過怎樣的方式將它擺成一個長方形?(2)對于這個擺出的長方形的面積,你可以通過怎樣的乘法計算的方式來進行表達?在第三個問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學生首先對(1)(2)問題進行充分的研究與思考,在學生解決前兩個問題之后,我提出了這一問題:(3)通過問題探究,思考乘法算式中每個數之間的聯系?在這一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首先需要學生將前兩個問題解答,激發了學生思考,更好地達到了這種效果。
四、結語
以問題為引導的教學方式,在長期的教學實踐實踐中發揮了良好的效果,對于教學來說,這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教學藝術。在以問題串為引導的學習過程中,更能增加學生的學習思考,使得課堂學習更具有一定的深度,是教師應該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究的一種教學模式。對于現有的問題串為引導的教學來說,還需要教師不斷探究,才能找到教學與學生結合的有效模式,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鵬.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地應用“問題串”[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2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