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茂婷
摘要:隨著社會教育事業的發展,學者紛紛強調教師需要開展創新型教學工作,以充分調動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豐富其語文知識儲備。有鑒于此,本文將主要立足于學科教學改革的社會背景,首先分析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的具體創新教學目標,進而探討于小學語文教育中開展創新教學實踐的可行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教學;實踐研究;教學改革
在新一輪教育教學體制改革持續深化的背景下,創新教學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推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文化素養的綜合提升,幫助其搭建較為完善和全面的知識與技能體系。具體說來,在小學語文教育的創新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著重培養小學生的實踐探究與自主學習能力,圍繞小學生的興趣所在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最終實現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教育的貫徹落實,實現語文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的創新教學目標分析
(一)著力優化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從定義上看,課堂教學質量是指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質量的總和,二課堂教學效率則是指在單位教學時間內,師生所耗費的勞動量與教學效果之間的比率。從一以貫之的教學評價標準上看,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是學科創新教學的基礎目標之一。
(二)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是高效和優質學習的重要前提。但從以往的小學語文教育上看,部分教師仍固守單一的教學內容與模式,從而抑制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培養和提升。有鑒于此,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的創新教學目標還需要包括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其專注于語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三)貫徹德育教學內容,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教育持續深化的現代社會,于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內容,已然成為各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小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因此,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的創新教學目標理應包括德育教學內容的滲透。
二、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創新實踐路徑探究
(一)利用角色互換的模式實現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創新實踐
師生之間的互動有助于構建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有助于有序教學工作的開展和高效課堂氛圍的構建。由此可見,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育中貫徹和落實創新教學實踐,其中一條可行的路徑是強化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具體說來,教師可以采用角色互換的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功能,使學生體驗教師的角色和職能。比如,在講述《伯牙鼓琴》和《書戴嵩畫牛》這兩篇古文時,教師可以分別請兩名學生充當“小老師”,到講臺中向其他學生講解文言文。臺上的兩名“小老師”各自負責不同部分的講解,如一人負責字詞釋義的梳理,而另一人負責整句大意的闡釋以及古文思想的分析。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掌握重點文言字詞,深入地理解古文的思想。
(二)借助對比教學的模式實現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創新實踐
在互聯網時代下,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無疑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指引和方向。從這一意義上看,現代教育技術將能夠助力小學語文教育中創新實踐的順利實現。
比如,在講述《紅樓春趣》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播放一段影視劇《紅樓夢》中的相關片段,首先吸引學生的注意。接著,教師可以提出如下設問:“通過觀看影視劇《紅樓夢》的片段,請同學們分別談一談你印象中的寶玉形象?”待學生通過思考做出回答以后,教師便可以進行課文講解。最后,教師可以再次向學生提出設問:“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影視劇中的寶玉形象與教材中的寶玉形象有不一樣的地方嗎?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得以再一次進行思考并做出回應。在這一教學模式下,課堂的學習氛圍將得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專注度和思維敏捷度也能夠隨之不斷提升。
(三)通過德育教學的元素實現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創新實踐
綜觀小學語文教材,可知其中相當一部分內容融合了鮮明的德育元素,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團結合作意識和尊老愛幼品德的重要載體。比如,在講授《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時,教師除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生字詞以外,還需要進行德育教學工作,使得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培養知恩圖報的優良品格。當德育元素滲透到小學語文課堂中時,“立德樹人”的創新實踐目標將能夠得到最有效的貫徹和落實。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明確現階段的學科創新教學目標,利用多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實現小學語文教育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軍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思考[J].天津教育,2021(4):62-64.
[2]王香華.淺議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5(3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