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軍
摘要: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重要時期。但是,在新形勢下,學生的個體差異化越來越明顯,教育工作者傳統的德育教學方式,不能滿足當今學生的發展需求,使得高中德育教學效率難以提升。因此,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教育工作者應針對學生具體特點,設計出針對性教育方案和教學內容,以此提升高中德育教學質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未來發展提供有利的支持,進而推進我國高中德育教學的發展和改革。
關鍵詞:高中階段;德育教育;師生談話
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成長發育時期,雖然生理方面已接近成人,但是在心理發展及人格塑造方面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網絡技術廣泛運用的近年來,多元化的思想意識紛紛涌入并悄然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谶@種社會背景,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的腐朽思想對缺乏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及是非觀的高中生有著極其嚴重的不良影響,使高中階段的德育面臨非常不利的現狀。這就需要教師及時進行自身德育理念的轉變,使學生在新型德育模式的引導下,獲得更加良好的德育引導,從而有效實現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和良好發展。
1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度
為切實優化德育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在德育教學中的參與度,高中教師為此要帶領學生對傳統德育工作進行堅持,比如,學校每周升旗儀式,通過演講內容和班級班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樹立正確的道德規范和思想品質。此外,也要運用豐富的形式對德育教學進行滲透。教師首先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觀點為切入點,從學生的角度對德育工作進行合理設計。如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道德品質。
例如,開展教學活動實踐,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抗戰博物館、英雄紀念館等,為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將愛國意識深植于每一位學生心中。也可以組織學生們觀看教育類型的影片,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并且,視頻、講座等形式的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德育工作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開展道德行為規范的德育教學工作時,通過提高學生們的參與度,讓學生們搜集道德行為規范的視頻和講座進行觀看,有效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成效。同時也要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例如樹立名人榜樣,通過明星做公益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意識到公益事業的重要性;讓學生感受到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學生意識到德育教學的意義,了解道德品質和文化素質在生活中的價值,為學生樹立奮斗的目標,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借助小組合作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德育教育中,教師要轉變教育方式,在講解完基礎德育知識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團結協作,充分發揮各個小組成員的優勢,同時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探究自身道德品行方面存在的缺點,進而促進德育教育效果的提高。
在開展高中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來引導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使他們在發現自身問題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德育品行。例如,在開展以"友善"為主題的德育教育活動時,教師可以用生動簡潔的語言列舉古今中外和諧友善的例子,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感悟和諧友善對社會的促進作用,以及對人們品德行為塑造的意義。在開篇導入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圍繞生活中和諧友善的事例展開探討,使學生懂得要和諧友善地對待事物、對待他人,進而促進他們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提高。
3豐富德育教學內容,創新班級德育教育體驗
大多情況下,班主任組織的德育教育工作,往往在教室中展開語言方面的表述以及說明,其實這種教育方式無法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班主任需要按照自己班級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通過教學與德育教育之間存在的良好關系,為班級學生提供德育工作的相關體驗機會以及空間,促進德育教學內容得以延伸和拓展,不僅有助于教學內容以及方法變得多樣化,而且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豐富的知識和多元化的事物,為學生帶來不同的德育體驗,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德育理念,進而增強德育工作開展的有效性。第一,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學生的心理健康是現階段社會投入更多關注的關鍵課題,學生可謂是社會建設的棟梁和祖國未來的希望,其發展對于社會的健康發展具有直接影響。所以,班主任需要給予學生的心理健康較多的關注和重視,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詢以及引導,促進學生實現人格的良好建設,同時幫助學生朝著正確價值觀方向發展。例如,班主任教師可以創設收集學生新內心深處想法的"信件箱"或者"意見箱",為廣大學生的負面情緒創造宣泄平臺。第二,法制知識的相關教育。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再是懵懂無知的小學生了,其具有自己的不同見解以及思維方式,大多情況下擁有著自己獨特的觀點。法制知識教育的開展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明確認識,文明社會往往具備著自己的法制意識和相關制度,并非是隨心所欲的,幫助學生加深法律法規的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例如,班主任可以積極和德育、法制課程的任課教師進行有效溝通,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積極組織學生觀看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法規案例。
4運用師生談話,提高安全意識
在當下校園中,校園安全事件屢見不鮮,校園安全隱患更加排除減少。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同樣需要注重學生安全意識的教育,促進學生安全意識的提高。班主任在教學安全意識時,可以使用與學生談話的方式,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在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中,消除學生對于校園安全隱患的擔憂,提升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增強學生安全防護意識,進而提高中生的學習專注度。
例如:班主任通過對學生放學后離校時間的觀察,選擇部分學生進行談話溝通。高中學習階段,學生課業壓力增加的同時,放學時間也相對較晚。因為夜晚發生的安全事故的概率要遠超白天,所以班主任可以與放學后在校園附近逗留時間較長的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詢問學生為何在放學后不愿意第一時間回家,班主任通過談話的方式,了解學生內心狀況,為學生排憂解難的同時,降低學生安全隱患的發生幾率,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結語
綜上所述,班主任為學生培養思德觀念,使學生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優秀青年;增強學生衛生意識,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改善學生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安全意識,減少校園事故出現保護學生身心發展。班主任在對高中生進行德育教育時,更加需要重視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從各個角度切入班級管理,緩解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成績,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宗亞萍 . 關于新形勢下中學德育改革的幾點思考 [J]. 基礎教育研究 ,2012(11):9-10.
[2] 雷樹彬 . 關于新形勢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5,26(8):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