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
【摘要】追求課堂高效,實現課堂教學價值最大化,是師生共同的目標。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通過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選擇生動有趣的學習內容,設計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能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為課堂增效,讓學生樂學。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教學效果
課堂作為小學生學習英語知識、鍛煉語言能力的主陣地,一直都是改變英語教學低效現狀的關鍵。教師作為小學英語課堂的引導者,需要用心選擇符合學生水平、滿足學生期待的學習內容和學習形式,注重為學生構建輕松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主動發現英語奧秘,讓學生親身體驗英語學習的魅力,真正做到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輕松的英語學習環境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讓學生以放松的心態進入英語學習。教師在組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時,可以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喜好,利用多功能媒體的媒介和易操作的手段,創設出有利于英語學習的環境。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時,上課伊始,從小學生對童話故事的喜好出發,教師用兩張圖片呈現Story time版塊故事的主角——“Look at me.What is this?”教師舉著圖片提問。“This is a lion.”“This is a mouse.”學生回答。“Well done. What is the lion like? What about the mouse?”教師繼續提問,“Try to describe the lion and the mouse in English.”學生在教師借助直觀圖片和精彩語言創設的學習環境中,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也萌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快速投入閱讀Story time的故事。此舉強化了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意識和行為,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符合學生興趣的英語學習內容,可以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英語學習,積極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得到全方位的鍛煉。教師在組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時,需要留意小學生關注度較高的事物,在設計學習內容時以之為切入點,使學生在自身興趣的驅使下主動探索新內容,積極發現新知識,通過英語學習獲得滿足感,從而強化學生的英語學習行為。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時,根據很多學生對旅行感興趣的情況,教師結合教材單元主題,設計了以“Summer holiday plans”為主題的對話交流活動“。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Boys and girls, lets welcome it. Now, please talk about your summer holiday plans in groups.”教師重構學習內容,提出學習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主題進行自由交流“。What do you plan to do in your summer holidays?”一個學生說:“I would like to travel to Beijing.Bejing is the capital and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entre of China.”另一個學生說:“Yes, Beijing is worth visiting. There are a lot of places of interest.”面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生便增強了參與課堂交流的動力。
教師按照學生的興趣,結合英語教材中編排的學習材料,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整合設計,為學生提供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學習內容,滿足了學生對興趣點的期待,促使學生的英語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
學生的能力現狀和認知水平是其開展英語學習的前提,也是教師設計課堂學習活動的根本依據。符合絕大部分學生能力水平的學習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為學生搭建學習的平臺,促進學生用心參與課堂,實現自身快速發展。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時,考慮到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簡單的英語閱讀能力,掌握了基本的電腦操作技能,教師組織學生自主學習Story time版塊:“Try to read this part as quickly as possible to know the interesting country. You can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look up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借助網絡平臺,進行Story time版塊的自主學習,遇到問題通過網絡平臺查詢,或同學之間相互幫助,或向教師請教。“Well done. The learning methods are various, you can choose the best one for you.”最后,教師點撥學習技巧,讓學生學習更高效。
教師結合學生的綜合水平,秉承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設計目的明確、形式新穎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擁有更優質的學習機會,促進學生之間頻繁交流,讓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鍛煉,實現語言能力與綜合素質同步發展。
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過程決定其最終的學習效果,教師在組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時,需要隨時留意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關注學生的異常行為,恰當、及時地加以引導,點撥學生的英語學習技巧,高效達成學習目標。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2 Good habits時,根據學生在學習Fun time版塊時的表現,對于參與度較低的學生,教師及時進行引導:“There are some good habits.Which one do you have?”教師提問之前發言不積極的學生,給予學生表現的機會。“In my memory, you often finish your homework on time, this is a good habit.”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參與課堂交流,與同學進行互動。
教師根據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具體表現,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因人而異,采取有針對性的調控措施,引導學生糾正不良的學習行為,端正學習態度,優化了課堂學習環節,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英語學習,圓滿達成預期效果。
總之,精選英語學習內容,精心設計課堂學習活動,利用多種有效的輔助手段,構建精彩高效的英語課堂,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必然選擇。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以興趣和習慣的培養為主要目的。教師需要徹底轉變觀念,注重借助多種外界教學手段,采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增強學生的自覺性,讓學生得到全面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正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