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珍
摘要:數學學習不僅貫穿于整個義務教育階段,而且是每個孩子終身需要學習的對象。小學數學教學從過去就是義務教育階段教學的一大重點階段。近些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社會對小學數學的教學觀念有了極大的轉變,社會更加注重對孩子數學素養的培養,不多但要求學生學會知識的淺層內容,更要求學生理解知識的深層含義,本文通過分析當下小學數學教學情況,分析總結出運用課堂活動培養小學深度學習的教學方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課堂活動;小學數學;深度學習
引言
在目前,小學數學的學習和教學的過程廣泛存在著以下問題:小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知識擴展度不高,想象與發散性思維能力比較弱,創造創新能力較低。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由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不好導致的,在學習過程中只注重學會淺層知識,甚至很多學生認為記住知識點就行,根本不理解知識點的深層含義,因此,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運用各種課堂活動來幫助小學生養成深度學習的數學習慣。
一、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
小學學生不愿意記憶和理解數學概念。一般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處于剛剛接觸的階段,對各種知識了解不夠。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往往處于被動聽講、被動學習的狀態,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問題,從而導致了對數學概念理解不夠,產生了一系列對數學的厭惡心理,小學學生的貪玩心理往往使其不愿意去思考理解這些知識,從而計算能力、創新能力也得不到發展,數學素養得不到提升,無法養成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二、小學數學在課堂活動中提升數學素養的具體措施
(一) 將數學概念作為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點教學內容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概念教學這一環節必不可少,概念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基本前提,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概念的時候總是摸不清頭腦,對于應該該怎么把握概念沒有正確的方向。學生在學習概念的時候、老師在教授數學概念的時候,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記住概念,而應該深度理解概念,應該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準備:一是為什么,為什么要去學這個數學概念;二是來源,概念的起源發展是怎么樣的;三是概念的作用,概念在本章知識的學習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四是聯系,這個數學概念與其他概念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比如在學習“序的認識”這一節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用給不同的孩子貼上序號,然后做“排隊”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們學習這一概念。
(二)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同一個數學知識點,往往會出現不同學生的理解不同,也會出現學生只停留在淺層知識學習層面,這是由于小學生的知識體系不完整,理解能力有限,小學生沒有系統的數學思想方法,從而產生一系列連鎖問題。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即使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注重小學生的數學思想的培養,在教授小學生學習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讓學生注意體驗的知識中所蘊含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不僅僅停留在淺層次理解的層面,而是更進一層,達到深層次理解與學習。比如在學習“小數”這一節的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人民幣來讓學生理解小數,人民幣對學生來說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因此利用人民幣來進行學習,學生就會非常容易理解知識。
(三) 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真實情景,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小學學生在數學日常學習過程中,除了要進行平常的學習之外,還要注意體驗數學知識的美和生動。數學是文字、數字、圖形的美的結合,圖形可以進行平移,也可以進行旋轉,從而形成不一樣的圖形,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和枯燥,大大降低了學生深度學習的欲望。因此,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善于創造相關真實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有趣,注重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體驗數學的美,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興趣,讓學生更善于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秘,讓學生自己愛上深度學習。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這一個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有對稱美的剪紙、物體,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美麗和魅力。
【結束語】
深度教學和學習不但讓學生們的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還讓學生能夠更加自由地在知識的海洋里面暢游,讓學生擺脫原有的、低效的學習理解習慣,這種傳統的習慣讓學生的思維處于線性狀態,因此,小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學生的深度教學放到優先的地位,注重培養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的計算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推理能力都得到極大的提升,極大地提高初中數學概念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林.培養學生數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J].小學教育教學.2009(6).
[2]王海峰.讓數學真正發生,須以情境為橋[J].教學與管理.2018(3):31-32.
[3]屈佳芬.引領學生深度學習:路徑與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