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云
摘? 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兒童立場拓展教學形式,采用各種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他們的參與興趣。在主題活動中了解社會規則,在研究學習中了解環保問題,在研學旅行中感受革命的力量,這些活動都比較生動活潑,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關鍵詞:兒童立場;教學形式;小學道德與法治
兒童立場指的是在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時候將兒童置于首位,考慮兒童對事情的看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教學策略的時候也要基于兒童立場,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認識到小學生普遍活潑好動,對于未知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若能結合這一點展開教學設計,那么教學效果就會更好。
一、主題活動,了解社會規則
主題活動的特點是比較靈活、易于操作,教師可以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主題設計活動內容,充分激發他們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因此這是一種能體現兒童立場的活動方式。以社會規則為例子,小學生社會接觸面不廣,所以他們必然對各種社會規則充滿好奇,所以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規則。
在學習“生活離不開規則”的時候教師設計了主題活動,讓學生先了解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社會規則,然后嘗試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將遵守或違反規則的結果演繹出來,然后和伙伴進行討論,說說生活是否能離開規則。學生首先找到了交通規則等相關的內容,然后編寫劇本,展現生活中的各種場景。如有的人不遵守交通規則,亂穿馬路,導致了車禍的嚴重后果,而相反,如果每一個人都遵守規則,那么就能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在主題活動中,教師還組織學生展開探究,思考幾個問題:“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有人不遵守規則,你覺得要如何應對這個問題?如果這個違反規則的人是自己的父母,你覺得自己應該‘大義滅親還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呢?”這樣的問題促使學生更深入地探究這主題,從而促使其全面了解各種規則。
在主題活動中,學生置身于快樂的體驗過程中,能圍繞社會規則進行深入討論,這樣促使他們深刻地認識到活動背后所蘊藏的法治內容。
二、研究學習,認識環保問題
研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在團隊活動中劃分職責、具體分工,共同研究思路,分析研究任務,選擇研究方法。這是一種能激發學生自信心,促使他們更好地融入團隊生活的活動形式,所以也符合兒童立場。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環保問題展開研究學習,促使他們內化相關知識。
在學習“小水滴的訴說”的時候教師設計了研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水的重要性,嘗試體會環保的重要性。教師設計了層層遞進的研究項目,首先學生要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循環,從物理層面了解水,其次學生要了解生活中為何不能缺少水,缺水的后果是什么,最后學生要思考如何才能保護水資源,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學生可以圍繞這幾個問題展開小組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收集資料,有的負責整理歸納,小組長還要負責開會,讓學生討論如何保護水資源的問題。如有的小組就圍繞日本福島打算將核廢水排入大海的問題進行探討,認為這樣會嚴重污染水資源,認為這樣會損害全地球人的生命安全。通過這樣的研究性學習,學生對環保問題有所認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拓展開來,說說除了水資源以外,還有哪些資源,我們要如何保護這些資源,促使學生拓展認識。
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從“想要了解”過渡到“主動了解”,他們的學習自主性得到了提升,同時也掌握了不少道德與法治的知識,提升了學習效果。
三、研學旅行,汲取革命力量
研學旅行比較活潑、靈活,比較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所以很多學生都樂于參加其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圍繞革命主題展開研學旅行,讓他們在觀察、實踐的基礎上鞏固、消化自己掌握的知識,從而解決各種困擾,汲取革命的力量。
圍繞“奪取抗日戰爭和人們解放戰爭的勝利”展開學習的時候,教師組織大家參與到了研學旅行的活動中。在活動中,學生首先來到抗日根據地或者是抗日相關的博物館、紀念館等,展開參觀活動,調動他們的視覺感官,讓他們進入到情境中,想象革命志士為了中國付出了怎樣艱辛的努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組織學生展開采訪調查活動,嘗試訪問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又或者拜訪革命老區的群眾,從他們的口中更詳細地了解抗日戰爭的相關信息。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展開互動討論,說說自己收集到了哪些信息,是否從中得到啟迪,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如有學生提出:“我感受到了革命者的精神,同時也反思自己,我們生活在這樣的和平年代,又要為建設祖國做出怎樣的貢獻呢?”教師鼓勵大家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深入探討,說說如何端正自己的思想。
研學旅行具有一定的直觀性和視覺沖擊性,能讓學生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促使他們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兒童立場展開設計,深入了解兒童的生活,選擇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和活動主題。只有重視兒童的邏輯,肯定他們的能力,認識到兒童的特殊性,才能更好地設計教學環節,促使學生提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吉海榮.用好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平衡之道[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9(07):53-55.
[2]杜桂珍.小學道德與法治體悟式教學的“四個融合”[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0(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