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莉莉

摘要:本文將簡要介紹歌劇《木蘭詩篇》的創作背景,分析《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的創作特色、音樂結構、歌詞及人物形象等表演和唱腔,通過自己的演唱實踐,提出演唱在木蘭形象塑造的運用等問題。
關鍵詞:木蘭? 演唱? 形象塑造? 內心情感
中圖分類號:J8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8-0171-03
一、歌劇《木蘭詩篇》的概述
(一)《木蘭詩篇》的創作背景
自古以來,花木蘭的故事便被我們代代傳唱,是我們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她集忠孝于一身,淡泊名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所傳唱,不僅有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就連美國迪士尼也將這一素材改編制成動畫片《花木蘭》,享譽中外,足見其魅力。
作曲家關峽是河南開封人,應家鄉的邀請創作一部描寫花木蘭的歌劇,起初只是想加入豫劇《花木蘭》的戲曲元素,但是,他認為,歌劇表演象征著一個國家舞臺藝術的綜合水平,高雅藝術也應該與國際接軌,且這個故事題材又體現了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所以這部作品應該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大舞臺,創作《木蘭詩篇》的偉大構思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從作曲家的腦海里萌發的。
(二)關峽音樂的寫作特點
關峽,我國當代著名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在歌劇、舞劇、交響音樂上都有所造詣,代表作有交響幻想曲《霸王別姬》,民族歌劇《悲愴的黎明》,為電視劇《士兵突擊》譜曲等。
花木蘭是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集忠、孝、勇、美、善于一身,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傳唱,雖然有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不過因外國人不太了解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所以該動畫片沒有流傳太廣,但并不影響“花木蘭”是家喻戶曉、享譽世界的英雄人物。俗話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正是看到了這一題材的藝術性和可塑性,作曲家創作《木蘭詩篇》時在借鑒西洋歌劇寫作的基礎上,還加入了小六度音程,這是鮮明的河南豫劇風格,具有民族性,貼近生活,也符合中國人民的審美習慣。
二、《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的創作特色
(一)《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曲式結構分析
這是一個無再現的三部曲式結構,引子部分9小節,開始于B徵調,采用首部的主題動機發展而來,預示著主題旋律的出現,帶有引入的性質。
首部A部僅有一個樂段構成,可分為互為重復關系的上下兩句,形成一個兩句類的、重復材料的、非方整性的、收攏性的樂段結構。兩個樂句起始部分相同,旋律較為舒緩。第一句“啊,哥哥”是木蘭夢中的囈語,旋律與伴奏織體交相呼應,充滿了夢幻般的感覺。第二句“啊,哥哥”情緒遞進,調性依然持續在B徵調,并擴充為6小節,“你可知道木蘭心中的女兒情”結束在長音進行展開,抒發木蘭的女兒情懷。
B部結構較為龐大,是一個并置型的二段曲式結構,整體變化重復一次,四個樂段在結構上與首部的A段相同,B段是一個兩句類的、非重復材料的、非方整性的、收攏性的樂段。歌詞“我愛這綠野花?!覑圻@彩蝶翻飛情誼濃”,這四個“愛”字要加入親切的情感,表現木蘭小女兒家的情思。旋律舒緩,級進環繞式平穩進行,伴奏織體也由柱式和弦轉變為琶音,旋律更流暢,并結束在長音,最后一小節的伴奏織體反向進行,加厚豐滿,將歌曲推向小高潮。
C段是一個兩句類的、重復材料的、非方整性的、收攏性的樂段。歌詞“你聽啊”一個六度的大跳,達到全曲最高音,木蘭把百靈鳥比作自己,訴說自己的愛的心聲,是那樣的動聽。B1段是一個兩句類的、非重復材料的、非方整性的、收攏性的樂段,旋律是B段的變化重復。歌詞“這苦澀的滋味啊”帶著點哽咽,抒發了木蘭想愛不能愛、想說不能說的無奈,讓人為之心疼。C1段是一個兩句類的、重復材料的、非方整性的、收攏性的樂段,旋律是C段的變化重復,歌詞“最親、最愛”表達了木蘭對愛情的渴望與向往,情緒更加激昂,達到全曲的最高潮。
C部是一個樂段重復結構,D段是一個兩句類的、非重復材料的、方整性的、收攏性的樂段,調性轉為E宮調,直到整首樂曲結束。旋律“讓這綠葉鮮花為媒”還是六度大跳,主題反復出現,琶音的伴奏織體使旋律更流動,表達了木蘭堅信美好的愛情終將到來的決心。
D1段在旋律上與D段相同,僅最后一句擴充為7小節,最后3小節始終保持在E宮調的主和弦上進行,因此鞏固了整首作品的結束,代替了尾聲的結束性作用。
(二)木蘭人物的形象分析
木蘭是一個替父從征、忠孝兩全、熱愛和平、淡泊名利的巾幗英雄人物?!赌咎m辭》寫到“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由此可見,如果沒有戰爭,木蘭也是過著平凡的男耕女織的生活?!败姇?,卷卷有爺名”,面對殘酷的戰爭,木蘭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替父從征,體現了木蘭犧牲小我的精神。經過艱苦殘酷的戰爭歲月,熬到勝利歸來,面對天子的賞賜,“愿弛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又體現出她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爱敶袄碓启W,對鏡帖花黃”,表現了木蘭恢復女裝后的喜悅心情,雖然在戰場上叱咤風云,但木蘭終究是個女兒家,這樣一個英姿颯爽的人物也有自己鮮為人知的女兒情。在歌劇《木蘭詩篇》中,劇作家劉麟和作曲家關峽將木蘭和劉爽的感情作為主線貫穿全劇,反映了戰爭年代下木蘭對愛情的渴望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塑造了一個剛柔并濟、有血有肉的英雄兒女形象。
(三)《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歌詞分析
《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這一唱段選自第二樂章“塞上風云”的后半段“戰場四季”,木蘭為了救劉爽而中箭,陷入了昏迷,在昏迷中,木蘭恢復女兒裝的打扮,對劉爽道出了自己埋在心底深處的感情以及對愛情的渴望。歌詞的第一句“我的好哥哥,我多想親親的喊你一聲”,這句輕喚,仿佛夢幻般,不太真實,卻吐露了木蘭的心聲?!澳憧芍滥咎m心中的女兒情”,道出了木蘭再也忍不住要釋放自己心中對劉爽埋藏已久的情感?!八苍趦A訴著愛的心聲”將百靈鳥比作木蘭自己,用動聽的聲音,無拘無束的對愛人坦露自己的心聲。“我最愛的人”道出了木蘭對愛情的渴望?!拔业膼蹖⑴c你相伴終生”,再次點題,表達了木蘭對愛情的憧憬與向往,也表明了她要與自己的愛人相伴終生的決心。
三、《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的演唱體會
(一)木蘭扮演者不同風格的演繹
歌唱是一門情感藝術,以聲帶歌、以情動人,只有深入理解作品,才能聲情并茂的演繹作品。當然,對作品的理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為《木蘭詩篇》中花木蘭的扮演者,彭麗媛、雷佳、譚晶這三位歌唱家都各具特色,唱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木蘭形象。
彭麗媛的音域寬廣,音色透亮,聲音遼闊、大氣、富有張力,她以扎實的唱功奠定了聲樂界的地位。扮演男裝的木蘭時,彭麗媛借鑒了美聲唱法,運用平穩的氣息,將腔體開得比較大,拉得比較深,加入了渾厚的胸腔,鏗鏘有力,使木蘭富有陽剛之氣,用聲音塑造出了一個大氣凜然的女英雄形象;而在木蘭換回女裝之時,更多的運用民族唱法,演繹一個心思細膩的女子,如在唱到“我愛這綠葉花海”時聲音柔美,如流水般潺潺而出。剛強與柔美的對比,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兒女形象。
作為“第一代”花木蘭,彭麗媛也給民族聲樂的后起新秀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花二代”雷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自己曾對彭麗媛老師的演唱進行反復揣摩,并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發揚,加入了更多的戲曲元素,如在唱段“假如我是個女人”中的“女”字時,將這濃郁的豫劇風格把握得淋漓盡致。此外,在演繹木蘭男裝和女裝的變換時,她注意調整自己的內心情感,通過眼神、舞劍、斗篷等形體動作塑造男裝的人物形象。另一位“花二代”譚晶在演繹時則加入了她的跨界唱法,集美聲、民族、通俗于一體,讓人一聽便知道是她,她不像彭麗媛和雷佳那樣從小學習戲曲,所以飾演一身二角的花木蘭對她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但她認為自己最大的特點就是能以情動人。所以在演唱低聲區時她加入了通俗唱法中的氣聲,使聲音更自然,就像說話般的道出,更容易親近觀眾。
(二)木蘭形象塑造在演唱中的運用
《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這一唱段是木蘭中箭昏迷后,在夢幻中對劉爽娓娓道出了自己埋藏心底的愛。此時的木蘭,在行軍打仗過程中,由劉爽對她的照顧產生了依戀,漸漸形成了感情。但是如今她身為“男子漢”,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又怎能迷戀兒女情長?這種想說不能說,想愛不能愛,犧牲小我的精神和堅強不屈的意志貫穿于木蘭的人物內心中。
在歌劇《木蘭詩篇》中,由于木蘭是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人物特征,一會女裝,一會男裝,故在演唱時,聲音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男裝的木蘭就要唱出陽剛的男子漢氣概,女裝的木蘭則要表現女子的柔美嬌弱。所以,想要演繹好這個角色,除了對作品進行深入理解,認真分析,把握好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性格特征,找準人物定位外,還要準確地塑造木蘭人物形象,充分運用聲音的技術,在演唱中做到氣息穩定,控制音色,音量收放自如,聲音張弛有度,語言感人等。
作曲家在該曲的開頭,采用弱拍起音手法,歌詞前面的兩句“啊,哥哥,我的好哥哥”在表達的情感上采用不一樣的語氣,弱起的節奏,“啊”字不能唱得太重,這是木蘭在昏迷后夢中的囈語,所以第一句應是夢幻般的呼喚,第二句才大膽確定這不是夢,情緒遞進,抒發自己心中隱忍多時的情感;中段“你聽啊,你聽”六度的大跳,進入一個小高潮,揭示主題音樂,并反復出現,進行點題。演唱此段之前必須提前做好高音的準備,特別是“聽啊”這兩個字在強拍上,又達到了小字二組的G,剛好在換聲區上,所以在演唱時一定要吸好氣,找好位置,腔體不變,注意咬字吐字的協調關系,由于“聽”是閉口音,而且歸韻在“ing”上,“啊”又是開口音,所以連起來應該唱“ting-ηa”,這樣才能保持位置換好字,達到聲音位置的統一?!皦衾镆蕾嗽谀愕膽阎?,想說愛你卻又不能”,前半句依偎在愛人的懷里是多么的幸福,后半句又是那么的殘忍,愛在心口卻難開,木蘭的柔弱讓人感到心疼,她是那樣的無助,保家衛國的重任壓得她喘不過氣,卻還要忍辱負重,只能把愛情丟在一邊,獨自承受。這句旋律平穩下行,在演唱時一定要感同身受,加入胸腔,帶點哭腔,才能把木蘭這種苦澀的滋味表達出來。往后幾句還是這個六度大跳的主題旋律,再次點題,歌詞“我最親的人……我最愛的人”……是全曲的最高音,情感比前面更強烈,表達了木蘭對愛情的渴望,再次將歌曲推向高潮。“讓這綠葉鮮花為媒,讓這藍天流水作證”中的“為”字和“作”字都加入裝飾音,演唱此句時要輕巧,仿佛看見美好的未來就在眼前。這段旋律反復出現兩次,抒發了木蘭對愛情的向往,演唱這兩句旋律時情感應該層層遞進,第二次反復要比第一次更流暢,也更激動,表達木蘭要與愛人相伴終生的決心。
(三)如何提高演唱者的表演能力
演唱,即表演與歌唱。俗語有云“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臺下把基本功打牢了,臺上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要想提高演唱者的表演能力,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一個演員,無論是歌唱還是表演,站在臺上面對臺下成百上千的觀眾,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則不戰自敗,就算有再好的演唱技巧也無濟于事。所以,培養足夠的自信心,才能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最大限度的展現自己的能力。其次,還要加強自身的藝術修養。“書讀百變,其義自見”,在學習中,要拓寬自己的視野,多看看聲樂教學帶和歌唱家的演唱,不斷提高自身的歌唱技巧,耳濡目染,自己也會有表演的欲望,學習起來將事半功倍。此外,歌劇表演也能提高演唱者的表演能力,它將音樂、戲劇、文學、舞蹈、舞臺美術等融為一體,具有極高的藝術性,不僅要求表演者有一定的歌唱能力、舞臺表現力,還要有一定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力。只有對作品透徹分析,了解人物的形象特征,才知道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才能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在演唱中做到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金鐵霖.聲樂教學文集[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
[2]蘇俊祎.中國詩詞文化[M].北京:時事出版社,2014.
[3]魯洪生,趙敏俐.中國古代文學名篇導讀[M].北京:中華書局,2003.
[4]修海林.中國古代音樂美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