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穩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及落實,對學生的要求已不僅局限于表面的成績上,更重要的通過學習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物理思維,并讓學生養成主動參與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探究式教學法是指學生學習時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通過恰當的教學手段,加上自己的實際觀察提出物理問題,并積極探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教學模式。將其合理運用在初中物理課堂,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法;初中;物理教學
前言:
探究式教學法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主動性、合作性和實踐性,根據學生從形象到邏輯思維模式的運用,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認知實現質的飛躍,將其作為教師教學模式的首選,能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及合作能力的提高,在初中物理課堂運用探究式教學法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和價值。物理是一門有較強科學性的學科,其本身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就有很大幫助,再加上應用探究式教學法,能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索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一、巧用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問題是一切思考動力的起源,對于問題的分析過程即對知識探究的過程,同時也是激發學生主動思考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利器。因此,教師應在初中物理課堂中通過對學生提出各種啟發性的問題,來引導他們積極主動的思考。在具體課堂應用上,物理教師首先要依據學科教材內容和學生學情特點,精心設計好所要提問的內容,讓問題更具啟發性和探究價值;其次,以極具藝術性的方式提問,讓學生在教師引導及問題啟發下,對物理知識產生強烈求知和探究欲望,并自覺融入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過程,展開有效自主探究,讓探究式教學法在實際應用中更有其內在意義。
例如,在教師講授《能源轉化的基本規律》這節課內容時,就可以在課堂導入時就利用問題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同學們,在前段時間我們剛剛學習過有關能源的一些知識,請你們回憶一下,在火力發電的過程中其能量是如何轉化的呢?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發現,實際上我們是在能的轉化或轉移過程中來利用能量的,那么你們還能舉出一些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嗎?能源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地位眾所周知,歷史上也曾有人設想過,如果設計出不消耗能量就能自動進行運轉的機器該多好!你也曾有過這種想法嗎?這樣的課堂導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他們也更樂于探究其中的奧秘。這樣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有效的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主思考,激發了學生主動思考的動機。
二、合作探究性模式,增強學生團隊精神
探究式教學法的關鍵所在便是合作探究的運用,這既是對學生實現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又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及合作探究能力。因此,物理教師要注重在課堂上運用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首先要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科學合理分組,在分組時尤其要注意每個學生的特質和學習能力的不同,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配方式來給學生分組,其次,向學生提出適合探究的命題或任務,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獨立思考,在學生對此問題有基本認識后,最后引導學生針對教師的提問進行充分的探討和交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優化和完善學生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的全過程,最終使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與合作探究能力均得到極大提升。
例如,在教師講授《二力平衡》這節內容時,這節課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有:1.了解平衡狀態概念;2.明白什么是平衡力,其中最簡單的平衡情況是二力平衡;3.理解二力平衡條件都有什么;4.利用平衡條件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為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教師可在課堂上將學生合理分組,在分好組后教師再布置探究性的任務:什么是重力?力的三要素分別指的是什么?重力的方向都指向哪里?若處于平衡狀態下的物體只受兩個力的作用時,這兩個力滿足什么條件才能達到平衡呢?針對前三個問題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很快便得出了結論,針對最后的問題,教師可利用與學生共同實驗來探究這兩個力的平衡條件,這樣又加強了師生之間的合作,讓合作探究式教學貫穿于整個物理課堂,有效增強學生團隊配合的默契與能力,提高學生物理課堂學習效率。
三、重視實驗性探究,提高學生操作能力
實驗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這也是探究式教學法在教學中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通過實驗能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同時讓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相應提高。在實際物理教學時,教師應對學生自主探究精神的發揮有充分重視,改革以往的實驗教學模式,將更多自主實驗與動手操作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實驗操作的基本步驟和技巧在學生進行自主實驗中牢牢掌握。同時教師也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點撥,讓理論和實踐能緊密結合,這樣學生才會認為學習物理知識也能學以致用,從而讓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及實踐探究能力均有所提高。
例如,為了切實提高學生對的物理實驗探究能力,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在教學《動能 勢能 機械能》時,教師可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首先,教師先對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進行演示實驗,通過實驗來考驗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啟發他們提出探究的課題,這樣又鍛煉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發現研究新方法,確定對實驗初步的構想。教師可從旁加以指導:1.怎樣讓質量相同的小球獲得不同的速度。2.又怎樣讓那個質量不同的小球獲得相同的速度。3.如何看出小球具有的動能大小。經過教師耐心和細心的指導,學生很快領悟到了實驗的注意事項,在此期間也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這樣在初中物理實驗課堂中,教師通過實驗探究,不僅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物理學科的探究能力及操作能力。
結論:
探究性教學法既是順應新課改的要求,又是對以往教學模式的補充和完善,在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自覺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探究性學習模式的順利開展,需要教師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積極配合。只有學生真正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中,才能將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究完美結合,以此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擴展他們的知識面,讓學生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連春.在初中物理課堂開展探究式教學[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10):119-120.
[2]鄭鵬凱.試論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