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珍 王璇
摘要:適宜且具有針對性的宣傳品可以使公眾更容易接受所宣傳的思想內容。設計針對不同群體的宣傳品時,研究眾群體的審美情趣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當宣傳品中所包含的美學理念與某一類特定群體的美學理解產生共鳴時,宣傳品能更好地對他們的認知與行為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垃圾分類;審美;宣傳品設計
中圖分類號:R1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6-0-02
1 背景
如今,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生活垃圾也越來越多,但我國大部分城市都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分類垃圾桶只裝不分,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們的垃圾源頭分類意識還十分淡薄,這也說明已有的宣傳措施并未從根源上剖析不同人群處理垃圾的不同心理狀態。而宣傳品在倡導垃圾源頭分類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適宜且具有針對性的宣傳品能與所對應的素質人群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發揮宣傳內容的積極作用。
2 現存問題
2.1 大眾審美的變化
社會的進步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們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活動,審美也由單一式向多元化轉變,不再恪守傳統的審美模式,思維越來越開闊,想法越來越豐富。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紛繁復雜的信息鋪天蓋地而來,導致人們不愿意再對事物進行深度思考,對事物的欣賞與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層次上,審美也由深度轉向表層化。與此同時,處在現代化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多元媒體發展十分迅速,致使大眾的審美朝著圖像化、泛視覺化的方向轉變,這也是文本式審美的巨大轉變。如今,大眾的審美發生了種種變化,形式與理念單一的設計不再滿足人們的需求,多元化、以人為本的設計才是符合時代潮流的。
2.2 不同素質人群的審美存在差異
由于受特定社會實踐內容和社會思想的影響與制約,不同素質人群形成了不同的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就不同素質人群對蓮花的審美來說,周敦頤在《愛蓮說》中稱蓮花為花之君子,贊美它“出淤泥而不染”的超脫之氣,而有些人就只能欣賞到蓮花的形與色,看不透其內在品質。再比如人們對竹子的審美,鄭板橋欣賞到的是竹的清高幽潔、生意盎然、兀自清勁,而倪瓚看到的卻是竹的蕭條淡泊與荒涼寂寞,當然也不乏有人只能看到其表象。由此可見,不同素質人群對事物的理解深度與方式是不同的,也就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審美趣味。
2.3 宣傳品存在的問題
2.3.1 宣傳品設計缺乏創意,個性化開發明顯不足,同質化十分嚴重
宣傳品是我們宣傳思想的高度濃縮,大眾希望看到的是具有個性的、與眾不同的產品。但就現實情況來看,許多宣傳品只是照搬照抄已有的模板與形式,意識不到注入新鮮血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這樣的生產模式雖簡化了設計過程,縮短了時間消耗,但是由于缺乏設計與創新要素,在宣傳品設計中未能讓宣傳思想得到升華,從而導致宣傳品不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會讓人們出現審美疲勞,自然也就不能達到宣傳的效果。
2.3.2 宣傳品缺乏系列化、針對化的設計
如今,大部分宣傳品的設計不針對人群,不分設計類型,全部一概而論,其取得的宣傳效果是不言自明的。但通過不斷實踐,我們得知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宣傳品針對的群體也是不同的,設計只有在有針對性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目標明確,才能提升宣傳品的專業化程度。同時,系列設計在統一中富有變化,又不失美觀,便于人們識別和記憶,在無形之中提升了宣傳的效果。
2.3.3 宣傳品設計缺乏內涵
宣傳品具有將宣傳思想及其深層次的思想內涵向全社會普及的作用,能使人們的文化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然而,如今的宣傳品設計僅僅停留在表面層次和視覺層次上,很少顧及深層次的內涵設計,但是若能將思想內涵融入其中,在個性外觀設計中加入一定的隱喻功能,將趣味性與互動性相結合,就會使宣傳品同時擁有宣傳作用與社會功能,宣傳效果也將事半功倍。
2.3.4 宣傳品設計缺乏鮮明特色
如今,不同類型的宣傳品越來越趨同化。不同類型的宣傳品應該增加創新元素,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這不僅能夠使宣傳品的適應性更強,還能使人們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時也能夠通過口耳相傳潛移默化地擴大宣傳品的影響力。
3 不同素質人群的不同審美取向
通過對現存問題的探究,我們相信基于不同素質人群的審美特點誕生的宣傳品會更具影響力。依據人群對事物或思想內容解讀的不同,我們將其分為五類素質人群:視覺表象審美人群、感性共鳴審美人群、邏輯思維審美人群、藝術情感審美人群和社會價值審美人群,當然這些人群中也不乏交集的特殊個體。我們認為視覺表象審美人群與感性共鳴審美人群在群體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其他三類人群由于工作和專業的原因,占比相對較小。
3.1 視覺表象審美人群[1]
視覺表象審美人群通常會將人或事物的外形美麗與否、聲音動聽與否或動作優美與否作為他們的第一審美標準,所見即所感。康德對此也有過描述,這類審美人群在欣賞事物的時候,會與審美對象之間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他們所能感受到的就是不涉及任何目的、概念與功利的純粹的形式,身處欣賞對象之外,他們就如匆匆過客一般,看到的只是沒有內在、沒有歷史的外表。朱光潛在《文藝心理學》中也有所描述,他提出這類人群能清晰地察覺物是物、我是我,卻能靜觀其形象而覺其美。因此,對于這類人群而言,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外形設計更能觸動人心,第一視覺體驗也更強。
3.2 感性共鳴審美人群[1]
感性共鳴審美人群通常會將某些事物與自己所經歷的事聯系起來,喚起事件發生時的情緒,或開心感動,或溫馨美好,或心酸痛苦,甚至是憤怒無奈等等,他們追求的往往是具體可感而又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事物或情境,他們習慣于將自己置于一種交融的情境之中,那是感知者與體驗情境的一種融合,蘊含了豐富的具有包容性的知覺和意義,這體現了一種自然的參與式審美。恰如朱光潛在《文藝心理學》中的說法,這類素質人群在觀賞事物的時候,定會將自我置于“物”中,將情感投入其中,設身處地地感受它的生命與意義,那么具有深刻含義抑或傾注了感情的作品更容易與這類審美人群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更能激發他們的觀賞興趣。
3.3 邏輯思維審美人群
邏輯思維審美人群基本對應科學研究人員。電影《教父》中有這樣一句話:“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而邏輯思維審美人群基本上就屬于第一種人群,他們習慣用嚴謹而冷靜的思維看待事物,并且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質,所以這類人群最有可能根據設計邏輯是否精彩、通透、流暢,設計理念是否具有精彩的邏輯或深刻的意義決定他們接受的程度。因此,針對這類人群,我們應更加注重對設計的核心理念的斟酌與考量。
3.4 藝術情感審美人群
藝術情感審美人群大多為文化人員,他們有著較高的藝術品位、廣泛的接納性和更犀利的發現美的眼睛,通常將自己對美學的期待置于藝術作品之中,追求具體可感而又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藝術情境。同時,他們也是社會大眾審美的引領者,若我們的宣傳品能在這類人群中獲得廣泛認可,不說人盡皆知,至少在知名度宣傳方面將會是暢通無阻的。
3.5 社會價值審美人群
社會價值審美人群對待事物的第一標準即事物對社會、人類或環境是否有一定的貢獻,他們往往有著更為長遠的眼光,追求更多的是事物的社會價值與歷史價值等,有著大局觀念,大部分高位領導者都屬于這一范疇。那么針對此類人群,我們在設計時就應該著重考慮宣傳品在社會、人類、歷史等方面的意義,同時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其中。
4 成功案例
4.1 針對不同素質人群進行住宅設計[2]
近20年,我國建筑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各種曲線設計和數字化設計,無不彰顯著現代氣息,不同風格的建筑群展示著我國深厚的地理文化,人們不斷優化和創新建筑設計,也更加追求以人為本的有針對性的建筑設計。過去人們對建筑的要求大多停留在滿足基本使用條件與質量控制上,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人們物質需求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選擇住宅時也更加趨向于選擇符合自身審美的建筑風格、景觀設計、戶型布局等。且不同的素質人群也有不同的理解,這使得如今的建筑設計更具有針對性。
同時,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建筑建造技術的不斷進步,個性化、定制化設計也逐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就不同素質人群的文化修養差異來說,同一小區的人的文化素質水平不一樣,他們對于住宅的要求和理解深度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住宅的格局布置、裝修設計都要體現不同的文化,也就是說,在設計之前,設計師要對住戶的文化素質水平有所了解,以便投其所好。
由此可見,不同素質人群的不同審美需求構成了住宅設計的不同理念,而具有針對性的設計也讓建筑市場更加豐富,建筑領域更加多元化。當然,也正是因為有了越來越多的個性化需求,針對不同素質人群的個性化設計研究也越來越迫切,越來越重要。
4.2 針對不同素質人群的不同特點進行個性化服裝搭配
韓國設計師廉鶴善畢業于法國巴黎ESMOD高等國際時裝設計學院,曾在韓國著名品牌依戀、三星等公司擔當設計師,他現在的身份是無錫紅豆集團旗下自主品牌——紅豆男裝的首席設計師。
在韓國,服裝最注重根據不同的素質人群進行搭配,但來到中國后廉鶴善發現,中國傳統服裝市場注重的只是單件服裝的美感,更偏向復雜的設計。很多消費者將服裝買回家后,由于不擅長搭配,并不能穿出最佳效果。因此,廉鶴善將服裝搭配這一環節引進了紅豆門店,門店內推出的多數服飾都是搭配好的成套服飾,并且針對不同素質人群推出了不同的個性化設計,這讓紅豆男裝快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只有具有針對性的設計才有市場。
4.3 針對不同素質人群的《紅樓夢》的裝幀設計[3]
設計沒有好壞,只有適合與不適合。藝術沒有好壞,但是有針對性。一本《紅樓夢》可以有無數種裝幀設計,給一般讀者讀的,只要便宜就好,哪怕紙張粗糙些,設計花哨些;但用于學術閱讀的,就要帶注解,設計上也要素凈一些;而給紅學專家的,要講究版本,如有的紅學家就認定程高本的插圖和設計更適合自己,或許只有適合讀者素質水平的書籍裝幀設計,才能真正地使閱讀成為“悅”讀。
4.4 針對不同素質人群的九陽豆漿機功能設計
據了解,2009年,豆漿機行業的佼佼者——九陽發布了4款針對不同素質人群設計的豆漿機新品,分別針對的是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人群、追求普通生活的人群、繁忙上班族和有孕嬰需求的人群。每一款豆漿機,不論是使用功能方面還是造型方面,都是針對不同素質人群的不同生活特點設計的,進一步提升了中高端消費者家電家居化的感受。至尊系列精巧高端,符合高品質生活的需求;溫暖系列給人以家的溫暖,適用于日常生活;米糊系列動人可愛,可以讓忙碌一天的上班族體會到生活的溫馨;BABY系列實用圓潤,能讓嬰兒和孕婦的生活更加健康。這也就讓不同素質人群有了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這是中國家電產品的一次創新性嘗試,讓小家電成了家中的藝術品,更重要的是,它完美地將基于不同素質人群的個性化設計與生活美學進行了結合,并且收獲了較高的評價。當然,這對宣傳品設計領域也有很大的啟發。
5 結語
在當今這個越來越追求精準化和個性化的時代,人們能夠接觸的信息也越來越多,視野也越來越開闊,審美亦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一視同仁的設計已跟不上發展的潮流和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針對不同素質人群的個性化設計才更容易讓大眾接受,同時,也能讓宣傳品的宣傳效果發揮到極致。這同樣適用于垃圾分類宣傳品的設計,只有針對不同素質人群進行不同的設計,才能讓宣傳的思想更容易被大眾接受,也更容易在全社會普及,從而讓宣傳品發揮它真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潘慧琴.基于不同審美模式的城市公共空間使用研究狀況[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2] 蔡一俊.淺論住宅設計中不同人群的設計需求[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8):1066.
[3] 宋哲露,曹莉亞.《紅樓夢》裝幀設計研究[J].文學教
育,2019(9):91-93.
作者簡介:趙珍(1978—),女,黑龍江雞西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傳統藝術元素。
王璇(2000—),女,天津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建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