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艷
摘要:互動式教學是新課改倡導的高效教學方式,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與意識,進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初三總復習階段,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活躍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減輕復習階段的巨大壓力,獲得更明顯的復習效果。筆者嘗試分析當前道德與法治互動式教學的不足,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對應的互動式教學模式應用策略,以期為全新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帶來幫助。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道德與法治;初三
教學本質上就是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來提高教學效率。初三道德與法治教學階段,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強調師生、生生互動,發揮出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價值,培養初中生道德素養與思想品質,強化初三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1]。
一、當前道德與法治互動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互動準備不足
教師在課堂教學前要做好備課和教學設計工作,備課準備是否充足,影響著整體課堂教學效率。但在實際教學環節發現,不少教師在教學設計和備課環節不會著重設計課堂上的互動,很多課堂互動是即興的。而初三的學習壓力相對較重,部分教師為了趕復習進度,甚至會省去互動環節。也有一部分教師會將教材上的互動拿到課堂上來,互動變得形式化,學生無法從互動中獲得新鮮感。
(二)互動主體較少
在筆者的實際教學中發現,教師、學生是道德與法治互動的主體,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參與嚴重不足。這樣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固然能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但無法有效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的發展。在后續教學階段,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等主體的參與,發揮出互動式教學應有的教育價值。
(三)缺乏有效評價
作為教學的關鍵一環,教學評價實際上是對整體教學質量的監督,也幫助學生內化相關知識。但在互動式教學環節,缺乏有效的教學評價,口頭評價仍然是主要的評價方式,并且缺乏對互動表現的評價。不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導致學生的思維與實踐能力發展受限。
二、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三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
(一)轉變教學觀念,強調有效互動
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將角色定位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塑造良好的師生關系,讓教學互動發揮出應有的效用。在課前階段,教師要做好備課工作,不僅要設計好基礎的教學內容,更要針對課堂上的互動做好規劃,不能將教材中的內容搬運到教學設計中,而是要結合相關知識,嘗試從新的視角開展互動。初三總復習階段,學生對教材已經十分了解,如果教師按照教材設計好的內容進行互動,不僅無法取得想要的教學效果,甚至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在課后教師也要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變化,做好溝通與疏導工作,真正與學生做好朋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讓課堂上的互動變得有效。
(二)拓展互動主體,強化互動效果
不同于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道德與法治更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強調將基本國情、道德等知識普及給學生[2]。所以,初三道德與法治互動式教學的開展,也需要拓展更多的主體,豐富互動內容和內涵。作為學生的日常生活場所,在離開教師的幫助與引導后,家庭也應當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給予學生正面幫助。家長要為學生做好榜樣和表率,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也要與教師進行深入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采取有效互動措施。此外,社會也應當為學生塑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弘揚正能量文化,凈化網絡空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多元化的互動主體,讓互動效果變得更加明顯,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完善評價體系,加強互動成果
互動教學模式下初三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評價,應當拓展更多的評價主體與方向。通過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等多樣化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習水平;通過師生互評、師師互評形式,幫助教師調整后續復習方法和目標;通過家長、社會的評價,完善初三道德與法治的評價體系。教師在對學生開展評價時,要從多角度多內容全方位評價學生,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考試和作業完成情況,也要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態度、互動行為進行評價。評價方式不應局限在口頭上,用書面記錄的方式,將對學生的互動評價制作成記錄冊的形式。也可以嘗試通過問卷、量表等多樣化的形式開展教學評價。完善的評價體系讓教學成果得到鞏固,課堂上的互動教學變得更加高效,初三道德與法治總復習的效率也得到了根本性保障。
結束語
初三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開展,需要強調課堂上的有效互動。針對當前互動式教學存在的不足,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完善互動評價體系,更需要拓展多元化的互動主體,讓互動教學模式發揮出應有的教育價值。在互動教學過程中,提高初三總復習效率,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與發展。
參考文獻:
[1]付成鈺.互動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研究[D].聊城大學,2019.
[2]張琪琪.新時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互動式教學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