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剛毅
摘要: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探究萬事萬物。因此我從設計情境、活化課堂、建構“導”和“演”的教學模式、搭建“合作、探究”平臺四方面論述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數學課堂;自主學習;學習能力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獲得的知識,必須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教師必須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所以,基礎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能力、習慣和方法,需要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教育的一個根本問題和突破口。
一、巧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客觀地說,興趣指向的是個體在認知或實踐活動中的一種心理傾向。它主要表現為個體在面對某種事物或者活動時,所展現出來的一種積極情緒。對于學生而言,興趣好比是他們的不竭動力。他們也只有在興趣的推動下,才會以更熱情、更專注的姿態投身于學習當中,進而獲得更多學習收益。揚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這也說明,我們應力求打破傳統教師說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巧設情境,以此來激起學生的自學熱情,實現其樂學、知學以及好學習慣的養成。
結合烏鴉銜石喝水的故事來創設一個故事形式的情境,以此來增添課堂的趣味性。在此基礎上,指引學生結合四張函數圖,去思考一下其中的“一次函數關系”,由于故事情境的帶動,學生經過討論很容易發現圖象的信息與故事的情景吻合,這時他們的自主思維以及自學意識也會得到有序化提升。
二、活化課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實踐
(一)教學生活化,促進自主探索
眾所周知,一切數學知識都是源自于生活并且服務于生活。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要立足二者的聯系關系,積極將一些生活因子引入到課堂之中,打造一個生活化形式的數學講堂,讓學生在生活事例以及問題的引領下進行有效的自主思考和探究,從而使教學實效能夠更上層樓。例如,講授概率的知識點時,我們可依據教學內容,引入一個“中獎”的生活問題,讓學生圍繞“福利彩票”來展開思考分析。該獎項雖然非常吸引人,但需要多個號碼都對上,所以其中獎概率非常之低。通過這一問題的引入,學生不但能夠感受到本章節知識的內涵要義,而且也能深刻體會到數學的魅力與妙用,進而在自主學習道路上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二)練習多樣化,助力自主探究
新課程強調要做好生活以及社會時空的開放在工作,以此來為學生提供更多練習契機。結合教學實情來看,千篇一律形式的訓練很容易讓學生心生抗拒或者厭惡之感,這顯然是不利于其自學能力發展的。對此,我們有必要秉承“多樣訓練”的教育思路來落實數學訓練設計和形式的革新工作。例如,講授完概率時,我指引學生以組別化的方式運用所學知識設計一個游戲,要求所設計的游戲具有可操作性、公平性和安全性。有的設計向盤中投鏢游戲,有的設計轉盤游戲。學生通過設計游戲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還把書本“靜”的知識“活動”起來,從而有助于其自主探究,實現教學實效的提升。
三、“導”“演”結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新課改旗幟下,如何將學生引向于教學主位,是數學教學重中之重。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以自身的“導”來有效帶動學生的“演”,進而我們“導”出思路和方法,讓學生“演”出最佳過程與結果。
例如,講授《坐標表示地理位置》時,其中,圍繞仙鶴、大樹以及獅子各自的坐標,讓學生結合坐標的繪制與分析,找出獅子的位置。期間,我沒有把找尋獅子的位置的過程直接演示給學生,而是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
1.利用仙鶴和大樹的縱向距離確定單位長度。
2.通過平移過仙鶴水平線和鉛直線確定坐標軸和原點,建立直角坐標系。
學生參照老師引導的思考方法演練、探索,能獨立找到了獅子的位置,通過這種“導”與“演”的融合,讓學生能夠走到教學主位,自學能力提升。
四、合作探究,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
課堂上強調合作、引導課堂討論應該是一種很好的教學策略,其不但能啟迪學生思維,而且還能點燃他們的智慧火花,真正實現了“以教導學,以學促教”。
例如:教學“由三視圖想出物體的立體形狀”時,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合作、探究”的平臺:三人為一個合作小組,每個成員拍一張講臺的照片(分別從正面、左面、上面拍照),引導學生從這三張照片(視圖)想象出講臺的形狀,從而建立和強化“由圖想物”的思考方法,感受“綜合”的思考過程,并體會到合作探究的樂趣,提高了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力求體現思想性、趣味性以及科學性。在此基礎上,要保證學生在主體性方面的發揮。所以,教師有必要圍繞生本教育思路,結合學生在興趣愛好、認知特點以及學習規律等方面的實情,切實做好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模式的革新工作,從而為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做好奠基工作。
參考文獻:
[1]林益紅.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的策略[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5(6):11-13.
[2]吳蕊.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J].黑河教育,2017(00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