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軍林
摘要:STEAM 教育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在真實情景中基于項目的學習,解決真實問題的綜合性教育。目前國內主要以引進和借鑒為主,本土化研究還處在摸索階段,沒有形成系統的國家或地方教材,給課程的實施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基于此,通過課程體系建設,依托基于真實情境的項目化學習,通過項目遷移:浸入式體驗,經歷“全復制”式學習;項目融合:內嵌式建構,形成“高模仿”式項目;項目創生:自主式研發,呈現“校本化”課程三方面實踐循序漸進地推進STEAM課程建設與實施。
關鍵詞:STEAM課程;校本化;策略
開展STEAM教育校本化實踐是在STEAM教育理念引導下,通過完善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將科學、數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以主題項目式學習方式,把具有不同教育教學功能的內容整合在STEAM校本課程中進行設計和開發。在STEAM教育研究過程中,STEAM課程建設至關重要。然而,我們當前面臨著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問題一:實踐樣本缺少借鑒意義。STEAM教育的研究者眾多,理念宣傳的人多,參與實踐的人少,拿得出的課程案例就更少。當前的STEAM教育實踐,大多以單純的“學科知識整合”為主要特征,缺少項目設計、實施、展示(制作)、評測的普適性經驗可供借鑒。
問題二:教具教材缺少科學系統。在大力推進STEAM教育的建設中,高價教具買的多,體現系統科學教育的少。沒有形成系統的國家或地方教材,這就給課程的實施帶來了很大的不便。STEAM的教具教材的開發與研究為實施STEAM課程提供保障。
問題三:特色課程缺少本土特質。學校在開展STEAM教育過程中,借助外部力量得以迅速發展,但長期依賴外部力量,必然會導致校本課程的缺失。各校的STEAM校本化特色課程就需要老師們依托學校區域特色、校園文化特色等進行開發和研究。
結合上述現狀,我們在STEAM教育理念的引導下,融入學校課程體系,依托基于真實情境的項目化學習,通過項目平移和課堂平移達到“全浸入式”的體驗學習;通過與原有科創類的學校課程深度融合和自主研發,讓學生經歷一個個綜合性的項目學習,繼而完成STEAM課程校本化的進階和實施。
一、項目遷移:浸入式體驗,經歷“全復制”式學習
(一)項目平移:促進學生多維成長
STEAM教育從項目內容的選擇、設計,再到課堂項目實踐,成了一線教師的難題。為了讓STEAM課程實施的團隊老師們對STEAM的認知不斷在新理念與新嘗試中升華,根據學校實際參加省重點推進項目——浙江·印州中小學STEAM“課程平移項目”。通過課程平移項目,學生在原版的STEAM的教育活動中,學生的實踐與創造能力、合作與溝通能力、科技興趣與職業啟蒙等方面都有多維度的成長。
(二)課堂平移:促進學生特長發展
“館校融合”式的課堂平移,與高校、科技館等社會力量,在拓展、晚托服務中實施相關STEAM教育。把科技課程搬進課堂,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通過系統的創新思維能力訓練,小發明、小創造、小科幻等等各顯其能,培養每個學生的自信心、獨立動手能力,塑造個性、發揮特長,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項目融合:內嵌式建構,形成“高模仿”式項目
(一)基于現有資源,“普適性”服務課程
化零星為統整,集中力量精準研究。我們改變原來每周一下午拓展性課程門數多,相對獨立,但力量還需要聚焦,梯度與深度還需要提升的狀況,以“系列化”的方式重新規劃。從三至六年級安排STEAM課程系列,使學生獲得更為豐富系統的創造力培養。
(二)基于自選資源,“選擇性”拓展課程
從部分到普適,面向全體堅持研究。為了讓更多孩子感受創造的樂趣,體驗STEAM課程的魅力,利用晚托服務時間,利用材料進行創意實施,在四至六年級開展普適性STEAM課程開發與實施。STEAM課程開發與實施,是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思考的過程,積累一定經驗后,著力引導學生自選材料進行創意實施。
三、項目創生:自主式研發,呈現“校本化”課程
(一)STEAM+課程
STEAM+課程的核心載體是課程項目,正是通過對課程項目的不斷豐富來滿足學生廣泛的認知興趣,從而引領STEAM+的發展進程。STAEM課程實施從課例模仿到再建構的過程,力求走向自主研發,形成具有學校本土特色的STEAM+課程項目。STEAM教育推動著學校和教師從理念到行為的全方位改變,通過課程研討、項目實踐等多學科融合,形成比較完善的創生課程群。
(二)特色化項目
1.“差異性”培育,精品呈現
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化發展精品社團。為了讓更多學有余力、對創造特別感興趣的學生獲得更長足的發展,引導他們在優勢方面進行深入探究,培養他們更強的創造力。STEAM研究團隊開設了《基于項目的STEAM活動課程》、《奇跡積木課程》、《玩轉磁力片》等課程,相關成果均被評選為本市的精品課程。
2.“項目化”實施,特色凸顯
學科特色培育全力推進 “STEAM”課程,積極研究,找準項目,優化課程,展示水平,收獲成果。我們用PBL的理念來深入開展STEAM教學,用PBL的理念來深入開展項目活動。
(1)寒、暑假STEAM綜合實踐成果展示活動
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具有綜合性,要求人們必須有跨學科的綜合素養。每年寒、暑假進行STEAM綜合實踐成果展示活動,經過一系列的項目實踐,提高孩子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項目不斷改進的過程中,是一次又一次的探索與嘗試,相信有這樣的一次次經歷,孩子收獲會很多。
(2)STEAM科技嘉年華
STEAM科技嘉年華活動可以提高課程的相關性,幫助學生建立起課程和現實世界的聯系,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嘉年華”形式展現學生的STEM學習成果并使之成為學校的STEAM教育特色標志,聯合科普中心、博物館等為學生創設更多的體驗、實踐、創造的機會,充分感受科技的魅力。
(3)家庭STEAM創新實踐親子活動
學校不斷探索家校融合的STEAM項目活動形式,開展以解決真實問題的家庭STEAM創新實踐親子活動,以PPT展示介紹項目活動選題緣由,設計方案、研究過程,并開展成果展示活動。
我們在STEAM教育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動手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逐步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集體榮譽感、高階思維、創造性思維得到激發,在經歷了項目遷移、項目融合、項目創生的三個階段后,已基本形成了STEAM校本課程。在未來的發展愿景中將逐步完善STEAM校本課程資源,建設一支STEAM骨干教師團隊,發揮STEAM教育在一定區域內的輻射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中建.基于項目的STEM學習[M].王雪華 屈梅,譯.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77-86
[2]袁中果、武迪.關于中小學STEM教育校本化的思考[J].創新人才教育,2017: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