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
【摘要】近年來,民間資本已逐步成為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加速器。然而,由于外部環境和自身體制的不規范,民營旅游企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只有完善保障體系、提升整體效益、注重合理開發、創造良好環境、開展深度融合,才能充分發揮政府、民間資本、社會環境的合力,壯大區域旅游產業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民間資本;旅游產業;對策建議;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032.1??
一、望城民間資本投資旅游產業的現狀
近年來,望城區旅游產業規模、品牌和市場影響力初具規模。全區現有各類景區、景點91處。其中主要景點12處,4A旅游景區5家,3A旅游景區7家,形成了以千龍湖、百果園、光明村為代表的規模休閑農莊集群和以銅官窯文化旅游區、靖港古鎮、新康戲鄉、洗心禪寺為代表的文化旅游景觀集群。2020年接待游客2086.1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8.30億元?,F已成功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一)投資環境不斷優化
國家旅游局在2012年印發的《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旅游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堅持旅游業向民間資本全方位開放。在此基礎上,望城區相繼出臺了《長沙市望城區旅游促銷獎勵辦法(試行)》《長沙市望城區旅游家庭旅館發展管理實施方案(試行)》《望城區創建“綠色旅游酒店(農莊)”活動實施方案》等優惠扶植政策,有效地激發了民間資本對旅游產業的投資熱情。截至2020年年底,全區民營企業共有20 770家,個體工商戶45 612戶,民營經濟在我區的稅收占比、GDP占比均達到90%以上,望城民營經濟為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二)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民間資本逐步成為望城區旅游產業投資的主力軍。新華聯銅官窯古鎮總投資超過100億元,總建筑面積110萬平方米,被列為全國旅游優選項目,也是長沙市和湖南省的重點工程。目前度假區內重點打造了以八大博物館為代表的觀光研學項目,以黑石號演出、夜間燈光秀、飛行影院等為代表的娛樂體驗項目,以銅官草市、明粵樓等系列餐飲酒店為代表的美食街區體驗項目多種業態,涵蓋“吃、住、行、游、購、娛、學、文”等多種旅游要素。另外喬口鎮的民間資本累計投入近20億元,其中,投資上億的項目就有:柏樂園、新長久、金豆豆、開天漁業、八百里等。
(三)投資前景不斷明朗
旅游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是新世紀公認的最有發展前途的黃金產業。隨著業態的不斷發展,高品位、規?;⒕坊_始成為旅游行業的發展趨勢,這一新興產業本身具有的開放性、競爭性等特點,有利于民營企業發揮其自身靈活的經營管理優勢。目前,望城正主動對接恒大集團、華聯瓷業等來銅官現場考察和招商洽談;積極與湖南龍驤旅游集團開展合作,開發湘江水上游船項目;積極迎進5號山谷等民宿項目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領域不斷拓寬,市場發展來勢良好。
二、望城民間資本投資旅游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投資政策乏力,落地執行困難
由于土地宏觀調控、審批程序繁瑣、專項支持政策缺乏等原因,政府系列優惠政策兌現困難,這給民間資本投資蒙上了陰影,影響了民間資本投資旅游產業的信心。
(二)投資規模偏小,管理水平較低
望城民間資本投資旅游業以“單打獨斗”為主,內容較為單一、總體規模較小,尚未形成產業鏈。同時,價格競爭形成的成本壓力,使得民營旅游企業在較高的薪酬方面有心無力,員工流失率較高、流動速度快,員工隊伍素質呈下降趨勢。
(三)投資方向盲目,產品缺乏特色
由于旅游業準入門檻較低,且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指導,部分民營企業以經濟效益為上,盲目投資,造成項目缺乏文化內涵及特色性,同質化嚴重,無法形成自身獨特的品牌效應和競爭優勢。
(四)投資后勁不足,經濟負擔沉重
規模小、整體發展水平不高的民營旅游企業若想提高品質,形成規模效應,首先遇到的難題便是融資難、手續繁雜、額度較小,銀行對民營旅游企業的嚴格控制,限制了企業的進一步擴大,深入發展更為困難。
三、民間資本壯大望城旅游產業的對策與建議
2020年望城區全面開啟了“三區一園”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征程,“三區”即濱水新城片區、銅官文旅片區、高鐵西城片區,一園即國家級望城經開區。其中對于銅官文旅片區,主要是通過實施“旅游設施提檔、旅游服務提升、旅游市場提效、旅游品質提質”計劃,計劃通過近3~5年的努力,將銅官窯文化旅游區打造成為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中西部地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新標桿,“錦繡瀟湘”湖南旅游精品線路的支撐點,這也為民間資本進入望城旅游產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可以有更大的作為。
(一)健全民間資本助推旅游產業的保障體系
一是規劃布局的協調。由于建設規劃先于旅游規劃,望城區旅游產業設計先天不足,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絕大多數旅游項目的開發和建設都是邊想邊干、邊干邊想,具有明顯的隨意性,不利于地方旅游產業的長期發展。因此,地方政府要將旅游用地規劃明確界定,不能隨意變更。
二是資源要素的協調。旅游產業的開發和建設涉及土地、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的流動和協調。只有聚合各類生產要素的協調發展,才能推動旅游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要保障民營旅游企業合理用地需求,建立旅游用地專項支持政策,旅游項目與一般工業項目一樣,應享受同等的用地價格和系列優惠政策;要爭取金融信貸機構支持,對于那些信貸記錄良好,特別是經營狀況良好、發展潛力大的中小型民營旅游企業,給予更為優惠的政策解決融資難問題,助力中小企業發展;要制定出臺執行操作文件,扎實落實“旅游企業享受與工業用電、用水、用氣同價”政策,切實減輕其負擔。政府部門也要做好相關服務工作,強化服務意識,端正服務態度,不斷提高民營旅游企業的整體接待能力和水平。
三是多方利益的協調。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不可避免地會對當地的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環境造成影響,涉及眾多主體利益。要盡可能減少政府行政工作對當地旅游經營的干擾,尤其是要盡量避免因政府重要接待、大型會議等活動而隨意臨時征用,而導致原已確定的接待酒店、車船預訂取消和封閉景區,導致旅游企業調整旅游計劃,旅游人員更改行程;要為當地社區居民參與旅游提供便利條件甚至優惠措施,實現旅游企業與當地群眾的良性互動;要加快完善行業協會的運行機制,創新協會的服務模式,在會員保障權益、溝通交流和行業自律等方面切實發揮協會的作用,凝聚力量,抱團發展。
(二)驅動民間資本提高旅游產業的整體效益
一是鼓勵規模經營,推動大型旅游集團的建立。由于企業之間的單打獨斗,望城民營旅游企業規模小、分布散、實力弱、效益差。這既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市場需求,同時也使民間資本投資風險提高。因此,要鼓勵民營旅游企業開展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形成競爭優勢明顯、有影響力的大型旅游集團,實現抱團發展。
二是注重宣傳推廣,創建民營旅游企業響亮品牌。由于缺乏系統的形象塑造與宣傳,望城區先后提出的“湘水神韻、都市田園”“好人家鄉、雷鋒故里”“湘江有個古鎮群,望城是個大觀園”等旅游品牌口號難以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同。我們要從改善國民經濟結構、增進國民福利、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城市人居條件的角度全面、科學地認識旅游產業,行政主管部門,尤其是行業企業要對自身予以精確定位,綜合運用各種宣傳方式擴大知名度。要通過質量認證、宣傳營銷等途徑,樹立品牌,提高知名度,進而提升旅游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三是鼓勵自主創新,支持民營旅游企業改革發展模式。近年來,望城推出了新華聯銅官窯文化體驗、千龍湖親水休閑體驗、百果園的鄉村高爾夫體驗等一系列特色創新項目,并廣受好評,但產品同質化、低端化等問題仍然存在。多數鄉村旅游點的游覽康樂項目幾乎都是“老三項”—釣魚、棋牌、KTV;一樣的小木刀、一樣的小花片……每個景區都在賣同樣的“地方特產”。同質化競爭、粗放式經營、低水平創新是民營旅游企業發展經常遭遇的發展困境,這種資本消耗型發展模式只會今更多的企業無法走向長遠。作為民營旅游企業,我們更應該依托本地獨特資源稟賦和歷史傳承,形成差異化的競爭能力,最終實現民間資本旅游產業提質增效以及持續發展。
(三)鼓勵民間資本重視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
一是合理開發,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近年來,望城區部分民營企業在獲得旅游業的開發經營權后,存在旅游用地不合理或實際開發不到位等土地浪費現象,有的則大肆開展商業活動,造成環境嚴重污染。在充分把握經濟規律、市場規律以及生態規律的前提下,民營旅游企業須制訂企業長遠戰略規劃,對有限的本地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建設,決不能因企業短期逐利行為,而出現一些低層次和重復性的建設,影響企業的長足發展。
二是追求本真,展示產品獨特韻味。望城區大力推進湘江古鎮群建設,通過挖掘整理、保護開發修復,使“到靖港尋古、到銅官玩陶、到新康看戲、到書堂覽書”逐步成為獨具特色的旅游名片。因此,旅游項目開發建設,不大搞推倒重建,要注重原真風味和整體風貌的保留,塑造人居和諧、特色鮮明、具有獨特韻味的旅游景點。
三是積分定等,加強環境保護評估。以環境保護等級制度為抓手,促使民營旅游企業承擔其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加強監督管理,重視投訴問題的處理,堅決杜絕惡意開發、破壞性開發等行為。
(四)創造民間資本進入旅游產業的良好環境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清理歧視性政策法規。針對農家樂、民宿等民營旅游企業,盡快出臺相應的投融資政策,讓不利于旅游業向民間資本全方位開放的系列政策法規都能及時修改和調整;要注重平等健康的營商環境的營造,整合行政審批事項,簡化行政管理程序。
二是加強基礎建設,設置專項扶持資金。旅游產業具有突出的時令性特征,旅游旺季堵車久、停車難等現象在望城十分嚴重,景點周邊環境、配套設施都有待改善。政府部門要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為旅游業發展提供基礎性保障。要設置專項扶持資金,著力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盡量將游客咨詢中心、交通標識系統等非營利性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納入建設規劃范疇。
三是開發人力資源,完善旅游人才管理。民營旅游企業一般以家族式企業管理為主,人才機制不靈活。可以通過專題講座、學術會議、技能培訓等形式來請進一批知名的民營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和專業技術能手,充實高素質專業管理人才隊伍;要積極搭建旅游院校與民營企業人才培養良性互動的橋梁和紐帶,培養企業發展所需專業人才。
(五)促進民間資本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
一是擴大范圍,實現資源共享。繼續擴大共享范圍,向民間資本全面開放旅行飯店、購物餐飲娛樂等服務領域;繼續創新共享形式,積極搭建共享平臺,讓民營企業之間、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之間能夠抱團發展,共同開發旅游資源,共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也共同實現長久發展的目標。
二是搭建平臺,實現信息共享。旅游部門應牽頭建立信息調度與共享平臺,整合信息資源,并及時向社會予以公布。民營旅游企業通過平臺可以快速、全面地掌握市場訊息、政策變更,以此根據自身能力和需求做出科學的決策,提高投資的合理性。
三是引導監督,實現服務共享。要強化投資服務,政府部門應完善旅游投資引導機制,統一規劃旅游產業投資,確定發展重點,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更為合理的投資區域;要強化投資監管,指導和督促民營投資主體嚴格遵守國家政策法規,公平享有各類社會服務。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曉琴.我國民間資本發展問題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2]劉變葉.民間資本投資困境、成因與對策[J].商業經濟,2015(6):140-141.
[3]常穎,孫秋梅.我國民間投資的障礙分析及對策[J].管理科學,2004(3):88-93.
[4]劉耘.關于進一步拓寬民間資本投資渠道的探討:基于廣東的調查分析[J].中國商論,2018(3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