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帥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現代化教育的大力推進,我國教育界開始逐步重視各大技工院校的教學管理,尤其是體育學科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在技工院校體育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創建科學合理的教育系統,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個性,還能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本文針對技工院校體育科目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深入探討如何通過體育教學全面的培養學生,旨在提升技工院校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
關鍵詞:技工院校;體育教學;創新教育
現如今,無論是校方、教師,還是學生、家長,都不再重視體育課程的開展。當前,很多技工院校的辦學宗旨偏離主題,相關的指導思想也過于偏激。事實上,“重智力,輕體育”的怪象一直存在,只是絕大多數人早已習以為常。而技工院校的體育課程,由于受到“重競技成績,輕學生體質”的思想誤導,隨之產生了重競技輕普及,重課內輕課外,重尖子生輕全部學生的不良現象,嚴重影響到了學生們的體育發展。目前,一條競技運動技術結構的組成貫穿于全部的體育教材之中。因而,放眼未來的發展,技工院校體育教育教學系統的改革刻不容緩。
一、豐富體育課堂形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事實上,“興趣”與“愛好”本身就是極具個人特色的存在。興趣作為激勵學生堅持自身行為的內在動力,同時也是增強學生學習自覺性與積極性的重要影響因素。在過去,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因為教學的內容針對性較強,競技化氣氛濃厚,且相關的教學方法既死板又無趣,過于模式化。在這種情況下,就造成眾多技工院校的學生只單一的喜歡某一項體育活動,而不注重上體育課,至于將體育活動堅持下去就更加艱難了,終身體育也就淪為了一句口號,不可能實現了。造成這一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始終沒有對體育運動產生強烈的興趣。針對此類情況,我們就必須明確體育課程教育的基本教學目標,必須將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作為首要的教學任務。增強學生的運動興趣,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熱情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盡全力滿足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需求,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而有關教學內容的選擇則必須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盡量多選擇一些趣味性較強,競技化較少的運動項目。教師還要注意教學方式的創新,多采用幾種教學手段,做到教學多樣化。
二、在實踐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人公”地位
一直以來,各界人士對于教育教學工作的看法都是老師是課堂的核心。人們認為,教師的工作便是“傳道、授業、解惑”。在一節課堂上,老師是主體,是主宰者,是教學任務中絕對的“主人公”。至于學生,只需要配合老師的教學行為,跟隨著老師的步伐前進,做好自身客體的位置即可。然而,事實上,學生才是教學任務中的中心所在,才是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核心意義。如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群體的主體地位始終沒有被正視,無法充分的發揮自身的個性,那么相關的教學任務,必然會以失敗告終。隨著新時代的到來,要求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呼聲越來越高。相關教師平時應該多去了解和觀察自己班級中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然后在課前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安排科學合理的備課內容。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充分的發揮出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帶領學生明確教學目標,然后積極主動地去完成教學任務,盡量讓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實現個人的學習目標。
三、緊隨時代的發展腳步,及時更新與改進教學方式
對于體育運動來說,其本身就是一門不斷進行發明、創新的科學。所以,體育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了更好的發掘學生的創新潛力,體育教師們應該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既要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愛好和鍛煉需求,也要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鼓勵學生敢于創新,去重新掌握、重新建立以及重新發掘真理。據有關專業心理研究表明,智慧往往產生于行動。只有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在體育課堂的實踐教學中,教育教學的方式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變動,這樣才能始終保障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主體性。比如在進行分組練習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分成多種多樣的學習小組。可以按照實際水平,可以按照興趣愛好,可以按照性別區分,也可以友情分組、合作分組、隨機分組、同質分組等等。對于教師的教學任務也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引導,像是指導式、啟發式。協商式等等。在滿足學生意愿的同時,也要達成學生的學習需求。打造出一個和諧平等、輕松愉快、民主公平的課堂氛圍。既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也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充分的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創造能力,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結束語
總之,如果技工院校只是堅守固有的教育教學模式,不注重改革創新的工作,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定會被淹沒在時代的洪流里。所以,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唯有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李桂英.對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20,000(0S1).
[2]張艷.中職體育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目標探討[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 2020(01):68-69.
[3]李家培.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創新模式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9(1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