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琨 張麗肖
摘要:護理學在民辦高校是比較常見的專業,其強調的是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既要傳授學生護理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而在此過程中,教師給予的正確引導與指導便成為了關鍵。但是當前很多民辦高校護理學師資實踐教學能力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進而影響到了教學的效果。而本次重點針對民辦高校護理學師資實踐教學能力現狀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之上提出具體的問題,并且給予了提升的途徑。
關鍵詞:民辦高校;護理學師資;實踐教學能力;提升途徑
引言
護理學所涉及到的學科較多,既有自然科學,又包含著社會學,主要是對疾病治療、保健、康復中涉及到的理論、技能的講解,屬于綜合性以及應用性較強的學科,以后從事的工作多是保健、護理、臨床等,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較高。這就需要護理學教師既要具備職業素養,專業知識扎實,又要在技能方面較為熟練,給予學生正確引導,幫助其學好知識,能夠更好的應用到臨床實踐中。所以如何才能提高護理學師資實踐教學能力就成為了當前民辦高校需要考慮的重點話題。而本文通過對民辦高校護理學師資實踐教學能力現狀、問題的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希望可以為護理學師資水平的提升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民辦高校護理學師資實踐教學能力現狀
為了更好的了解當前民辦高校護理學師資教學能力的具體情況,設計了調查問卷,并且發放給河北地質大學華信學院護理學專業的教師和學生,通過訪談與交流的形式,對護理學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現狀進行了詳細了解。在調查過程中發現,70%的學生表示對教師實踐教學方面不夠滿意,21%的學生表示一般,僅僅只有9%的學生表示滿意;在與教師的訪談中了解到,每一年學校都會針對教師進行教學能力的考核,但是有60%左右的教師表示自己的實踐考核成績并不理想,及格的教師僅占了43%,在這種現象在民辦高校普遍存在,多數教師將更多的目光放在了理論講解方面,卻對實踐教學有所忽視,有些教師從思想上無法及時轉變,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資格證的考取,平時參加實踐教學培訓的機會很少,慢慢的導致自身實踐操作能力越來越低,進而影響到了實踐教學的效果。
二、民辦高校護理學師資實踐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培訓經歷缺失
民辦高校護理學多數教師并沒有機會接觸到臨床實踐,缺乏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又很少參加一些教學培訓活動,當進行實踐教學的時候,便會暴露出諸多問題,教學能力不能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需求,教學效果欠佳。除此之外,因為護理學教師本身工作內容多且復雜,每日的工作量較大,再加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教師無法緊跟時代步伐,缺乏對新技術、新業務的認識,每日沉浸在日常繁瑣的工作中,沒有機會參加實踐教學培訓,即便有時間,但是培訓形式單一、枯燥又乏味,培訓所涉及到的內容表面化,缺少了學習的源動力,進而造成專業知識掌握不扎實,新知識新技術不了解,自然也會影響到實踐教學的能力。
(二)缺乏總體規劃和相關制度
當前在很多民辦高校護理學教師團隊都是由醫院的護士來帶教的,再加上護理學并不是重要學科,所以很多民辦學校對于護理學師資實踐教學能力培養并不重視,進而造成師資建設缺乏總體的規劃,同時也沒有較為完善的制度給予支撐。護理學師資隊伍中人才的選拔、培訓以及考評并未構建健全的管理制度,人才引進、培養、考核等多個方面也未設置相應的政策,這都在很大程度上會對護理學師資教學實踐能力提升帶來影響。
(三)認知上存在偏差
由于受到傳統理念的影響,民辦高校普遍存在將教師資格證看作是評價實踐教學能力的指標,片面的認為如果教師獲得了教師資格證,便說明其具備了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顯然這種說辭是不合理的,在教學工作開展前,資格證是必要的條件,但并不是充分條件。實踐教學能力要想提高是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反復總結經驗,不斷反思與改進,并且與臨床實踐結合,將教學中涉及到的理論、經驗上升至實踐應用層面。換言之,實踐經驗豐富并不能說明其理論知識完善,實踐教學能力高,而實踐經驗豐富、理論基礎扎實的教師也并非擁有較高的實踐教學能力。
三、民辦高校護理學師資實踐教學能力提升途徑
(一)制定科學合理且完善的總體規劃
民辦高校在制定總體規劃時,要嚴把護理學師資準入,在選拔時既要關注到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還要重視其實踐能力,以教師年齡、學歷、工作年限等基礎信息為基礎,對其臨床工作、教學實踐能力進行評估,同時還要考核其計算機運用水平,根據實際情況,對準入標準進行改進,綜合考核護理學師資水平,確保優秀人才的引進,在教師考試合格以后,可以將其劃分至學校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中。
(二)完善培訓內容與形式
第一,在培訓內容方面要進行不斷完善,實施雙向培訓,理論知識培訓以專業理論知識為主;實踐能力培訓以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為主。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智慧醫療優勢,收集整理關于冬奧會相關知識,對教師進行急救知識培訓,其中包含國際慣例、醫護人員賽場自身安全保護,還要涉及到語言培訓,以便于更好的交流。除此之外還要組織教師申報不同類型課題,提高科研能力,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踐教學能力。
第二,在培訓形式上要不斷豐富,可采用請進來,送出去的方法,請進來也就是外聘專業的講師來校授課,將心理學、新穎的教學方法、溝通技巧傳授給教師,將護理學教師課堂掌控力提高,也可以邀請專家針對性指導,使教師有機會接觸到當前最新的護理學理論及技術。送出去也就是同企業、醫院合作,將護理學教師安排到企業或者醫院進行進修、實踐,掌握最新的教學理念、方法。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不斷進步,護理學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這就需要高校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而師資團隊作為人才培養強有力的支撐,不僅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有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屬于“雙師型”師資。為此民辦高校要充分發揮其教育主陣地作用,以冬奧會實踐能力要求為契機,培養更多的新型護理學人才,更好的服務社會,確保師資隊伍實踐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彭婷.基于校院深度合作的護理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成才之路,2020(27):8-9.
[2]龍麗,張春玲,肖政華,肖麗娜,陳露,李雪,黃薔,李桃.“雙師型”臨床護理教師隊伍培養體系構建研究[J].貴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42(01):61-64.
[3]袁瑋.護理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才智,2019(31):20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課題“民辦高校護理學師資實踐教學能力提升途徑研究”(項目編號:JRSHZ-2021-02080)階段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
劉宇琨,1983年9月,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河北地質大學華信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
張麗肖,1984年6月,女,漢族,河北晉州人,本科,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護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