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京彩
摘要:為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本文對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有機整合的實踐展開研究。分析了課內外閱讀教學有機整合的意義,從多個方面列舉了強化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有機整合的策略,并對課內外閱讀教學有機整合的實踐效果展開分析。得出結論: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有機整合,具有良好成效,值得進一步深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有機整合;實踐
引言:
語文是我國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課程,對學生終身的成長與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力。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作為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核心環節,應受到教師進一步的重視與優化。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當重視將課內閱讀教學與課外閱讀教學整合起來實施教學,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質量,促進其語文素養的進一步發展。
一、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有機整合的意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面為教師提出的要求如下: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愛好,擴寬學生閱讀范圍、提升學生閱讀量,鼓勵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完整的書。由此可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對于小學語文整體的閱讀教學而言,教材是學生進行閱讀學習、提升自身語文素養的重要陣地,但并不是學生閱讀學習的全部,廣泛而有效的課外閱讀,能夠為學生帶來知識面的擴展,也能夠成為學生進一步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重要方式,成為學生將課內學到的知識運用于課外實際中的重要方式[1]。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在小學階段,引領學生閱讀廣泛的書籍,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在課內外閱讀中養成一定的課外閱讀習慣、興趣,進而得到終身的受益。
二、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有機整合的策略
(一)夯實課內基礎,提升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相對有限,因此,對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的有機整合,教師還是應當重視以課內閱讀為主,夯實學生的語言能力,將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一種重要的延伸方式,以此讓學生實現從課內知識到課外知識的主動遷移,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的過程中,若教師發現學生對這篇課文很感興趣,就可以及時推動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在《三國演義》整本書中,進一步領悟我國優秀古典名著的風采,感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這能夠讓學生自發地形成閱讀課文相關讀物的習慣。總之,教師應當重視以這種形式,讓學生的課堂閱讀能夠延伸至課外閱讀,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能力,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視野。
(二)收集課內外資料,營造閱讀氛圍
閱讀氛圍的營造,也是課內外閱讀教學有機整合得以落實的關鍵,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的閱讀更能夠達到理想的目標。教師可通過在班級中創設“圖書角”的方式,通過收集課內外的閱讀資料,營造這種良好的閱讀氛圍。例如,在課堂中,當學生的思路,從課本知識內容延伸到課外知識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從圖書角中選取自己喜愛的,與課本知識內容相關的課外書展開閱讀,以此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例如教師可發動學生收集與科普類相關的書籍《十萬個為什么》、《奇妙的昆蟲世界》等,這樣,當學生在學習如《蝴蝶的家》、《蝙蝠與雷達》這類科普類強的課文時,就可以到圖書角中尋找與之相關的書籍,以此類推。總之,教師應當重視發動學生廣泛收集豐富多彩的讀物,放置在圖書角中。一般來講,適合學生在課文學習的間隙閱讀的書籍有:中外兒童文學類的,如《魯濱遜漂流記》、《外國兒童文學經典100部》;古典名著類的《西游記》、《水滸傳》;歷史類的《成語故事》等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總之,教師應當重視通過以上方式,加強收集課內外資料,營造出和諧的閱讀氛圍,最終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
(三)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由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較為有限,教師還應當重視在課堂中,聯系課本實際,將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作為主要目的,開展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活動,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以此逐漸推動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方法。首先,教師應當仔細編寫教案,分清楚教學的主次、重點,依據學生的語文基礎、認知能力、閱讀喜好、課本要求,進行教學設計。例如,對于課堂中的閱讀訓練活動,教師可讓學生通過高聲誦讀、默讀、分角色讀等不同的方式來完成;其次,在學生細讀課文的時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題、作者的寫作脈絡,由整體到細節再到整體地開展閱讀。在學生的閱讀結束后,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檢測學生閱讀結果的問題,對于學生出現的共性問題,教師可進一步實施講解與練習;最后,教師還可以針對課文的內容,在課堂中選擇不同的引導方法。例如對于情感色彩較為強烈的課文,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從體會角色的神態、動作、語言等方面入手,梳理角色在文章中展現的情緒變化[2]。總之,教師應當重視在學生精讀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四)建立學生課外閱讀制度
(1)閱讀摘錄卡
教師可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撰寫閱讀摘錄卡,以此強化學生對文章含義的理解、把握,強化學生的知識積累,讓學生能夠深入掌握文章的精華。教師可對此建立一定的監督制度,例如安排課代表、小組長完成對學生閱讀摘錄卡的檢查,保證學生閱讀質量,推動學生形成閱讀習慣。
(2)按期閱讀
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能夠在廣泛的閱讀中,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例如,當學生在學校時,教師可為學生制定專門的早讀、課外閱讀時間,或每周專門開設一節課用于學生的課外閱讀。將這種量化體現在學生的摘錄卡、讀書筆記上,規定學生在每學期中必須完成多少的閱讀量,以此形成常態、長效的課外閱讀機制,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
(3)親子閱讀
親子閱讀也是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強化學生閱讀質量的重要方式。教師應當重視通過家長會等渠道倡導親子閱讀,特別是對于那些閱讀習慣不穩固的學生,教師更應加強對家長的倡導,推動家長引導學生閱讀,通過豐富家庭書架、創設家庭閱讀氛圍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三、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有機整合的實踐效果
在開展了一段時間上述方式下的課內外閱讀教學有機整合后,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多數學生都能夠自覺地完成課外閱讀,這說明了課內外閱讀教學有機整合具有良好的成效;同時,在閱讀摘錄卡、讀書筆記等層面,學生也展現出了優良的閱讀素養,多數學生都能夠結合自身在課堂中的所學,以及自身的生活實踐,對閱讀篇目展開更深、更廣的思考,在讀書筆記中,積極地發表自身的觀點與見解。學生的寫作功底、獨立思考能力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深刻的體現。總體而言,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有機整合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應進一步深化,推動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從夯實書本基礎、營造閱讀氛圍、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建立學生課外閱讀制度等方面入手,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整合起來開展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推動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正確的閱讀技巧,推動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晶茹.小學語文課內外勾連的有效途徑[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05):71.
[2]鄭惠玲.小學語文教學之整本書閱讀的課內外整合[J].天津教育,2021(1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