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靜萍
【摘要】目的:分析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危險因素,為預防及診治DVT提供一定科學依據。方法:選擇2016年6月 ~ 2019年6月在本院治療的138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伴有DVT的患者為觀察組(n=69),不伴有DVT的患者為對照組(n=69)。對2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指數(BMI)、腫瘤類型、合并疾病、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血小板計數(PLT)、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漿纖維蛋白原(FIB)、手術史、化療史、放療史、止血藥史等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歸法分析其與DVT形成的相關性。結果: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合并高血脂、手術史、放療史及FIB等危險因素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婦科惡性腫瘤并發DVT與糖尿病、高血脂、手術史及放療史等因素具有明顯相關性(P<0.05)。結論:糖尿病、高血脂、手術史及放療史是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并發DVT的危險因素,在臨床上應及時診斷、早期預防,以降低死亡率,改善預后。
【關鍵詞】婦科;惡性腫瘤;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743.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195
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凝結引起的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多發生于下肢,常導致肺栓塞和血栓后綜合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導致死亡[1]。DVT是婦科惡性腫瘤較為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惡性腫瘤患者DVT的發生率明顯高于一般人群,同時DVT的發生使惡性腫瘤患者的死亡率增加2倍以上,因此對DVT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迫在眉睫[2]。本研究旨在分析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并發DVT的相關危險因素,為臨床上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預后提供指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6月 ~ 2019年6月在本院治療的138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以其中伴有DVT的患者為觀察組(n=69),不伴有DVT的患者為對照組(n=69)。所有患者均經彩超、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確診為婦科3大惡性腫瘤患者,包括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宮頸癌。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查閱所有患者的病例,搜集基本資料并做記錄,采用“病例對照法”搜尋患者DVT的相關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后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歸分析危險因素與DVT形成的相關性,包括患者年齡、BMI、婦科惡性腫瘤類型、合并疾病、TG、TC、PLT、PT、APTT、FIB、手術史、化療史、放療史及止血藥史等。
1.2.2 婦科惡性腫瘤的診斷標準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婦產科學分冊》及《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 The Third Edition) 中符合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宮頸癌的診斷標準。
1.2.3 DVT的診斷標準
本研究中,所有DVT患者均參考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組制定的“DVT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均經過靜脈造影確診。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IBM 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單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歸分析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并發DVT的獨立危險因素。以α=0.05為檢驗水準。
2 ?結果
2.1 患者腫瘤類型及采取的手術方法
查閱138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病例,記錄患者所得腫瘤類型及采取的手術方法。結果見表1。
2.2 單因素分析結果
計數資料包括婦科惡性腫瘤類型、合并疾病、手術史、化療史、放療史及止血藥史等。由表2可知,2組患者在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合并高血脂、手術史、放療史等因素間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婦科惡性腫瘤類型、合并冠心病、化療史及止血藥史等因素間無顯著差異(P>0.05)。
計量資料包括年齡、BMI、TG、TC、PLT、PT、APTT及FIB。由表3可知,2組患者在年齡和FIB兩個因素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BMI、TG、TC、PLT、PT及APTT間無顯著差異(P>0.05)。
2.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婦科惡性腫瘤并發DVT與糖尿病、高血脂、手術史及放療史等因素具有明顯相關性(P<0.05)。結果見表4。
3 ?討論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等常見的合并疾病也是癌癥患者并發DVT的危險因素之一;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存在抗凝及纖溶系統的異常,因此發生DVT的風險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3]。合并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時,多有血脂升高從而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害、血小板的激活、凝血-纖溶系統失衡,使機體處于高凝狀態。當引起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時,心臟的射血減少,全身有效循環血量降低,血液的流量和流速都會受到影響,導致血流滯緩、血液高凝,引起DVT形成[4]。本研究中,觀察組發生DVT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16例(占23.19%),高血壓25例(占36.23%),冠心病2例(占2.90%),高血脂16例(占23.19%);單因素分析后發現合并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時發生DVT的風險增加(P<0.05),但進入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后,在排除相關混雜因素后,提示糖尿病及高血脂是婦科惡性腫瘤合并DVT的獨立危險因素,未提示高血壓是婦科惡性腫瘤合并DVT的獨立危險因素。
研究表明,腫瘤類型與DVT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其中卵巢癌、子宮癌等婦科惡性腫瘤是DVT發生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5]。本研究結果顯示,在3種婦科惡性腫瘤的類型方面,2組沒有明顯差別,提示臨床上對這3種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都應警惕DVT的發生。婦科惡性腫瘤手術范圍大,操作直接位于髂總、髂外、髂內靜脈旁、閉孔和腹股溝深部,易損傷血管壁,暴露出血管內皮下的膠原,促進血小板和凝血因子XII的活化,激活凝血酶原系統,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3]。本研究中,觀察組曾行手術治療患者48例(占69.57%),均行根治性手術,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且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手術是婦科惡性腫瘤合并DVT的獨立危險因素,與文獻報道相符。
綜上可知,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易發生DVT是綜合的、多方面因素導致的,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腫瘤病理類型、手術、放療及FIB升高與婦科惡性腫瘤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有關,其中高血脂、糖尿病、手術及放療可能是DVT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陳海平.婦科惡性腫瘤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及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7(16).
[2]田霞.婦科惡性腫瘤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的臨床探討[J].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6, 000(001):9-9.
[3]嚴娜.婦科惡性腫瘤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的臨床分析[D].福建醫科大學, 2013.
[4]孔于蘭. 婦科癌癥手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學,2019, 021(005):658-659.
[5]昌艷霞.婦科疾病患者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 201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