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祎捷
[摘要]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指出:德育課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中職班會課需以此為根本目標。筆者深入調查,結合班會課現狀展開分析,將“加減乘除”法則在中職班會課中的運用進行闡述。
[關鍵詞] 中職班會課;立德樹人;理性反思;加減乘除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近幾年,課程、教學、文化、活動、全員育人成為學校實施立德樹人的主渠道。班會課具備以上5個育人功能,是班級管理和思想引領的重要陣地。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追求中職班會課的高品質和高效益,需要增強理性反思意識和優化“加減乘除”策略。
一、中職班會課現實狀態的理性反思
1.中職班會課的尷尬處境
班會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現實中,中職班會課像被打入冷宮,成為班主任的備選課程,具體現狀如下:
(1)班務繁多優先講。筆者通過走訪發現,很多班主任上班會課前沒有進行系統備課。如果上級有要求,則上20分鐘,剩下的時間講班務。如果學校沒有要求,則變成純正的班務課——總結上周情況,布置本周任務,沒有突出班會的主題教育,也沒有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2)拿來主義直接用。大部分班主任班會課使用的PPT,有的是學校提供的,有的是網上下載的,還有的是借來的。PPT常常拿來就用,既沒有考慮班級實際情況,也沒有充分理解PPT中的內容。上課時照貓畫虎、道聽途說、生搬硬套,沒有和班情、社會現狀結合。
(3)課程結束反思少。班主任上完班會課沒有結合課程目標檢驗課程效果,沒有就班會課是否讓學生有新的思考、課程有什么不足、如何改進等問題進行反思。
(4)學生代上更輕松。筆者還發現,班會課80%由學生主持,包括班會公開課。班會課快結束時,班主任進行總結,主要擔任旁觀者的角色。如非學校硬性要求,班主任主動主講班會課的概率微乎其微。
2.中職班會課現狀剖析
(1)存在認知偏差。班主任對班會課存在認知偏差,普遍認為班會課帶來負擔,不了解立德樹人相關政策要求、班會課和立德樹人結合的重要性。上好一節班會課要提前備課、找資源、策劃活動,這些讓班主任望而卻步。
(2)不會時間管理。日常教學、班級管理、學校活動等占據中職班主任八成工作時間。大部分老師不會進行合理有效的時間管理,不能游刃有余地完成工作。在有限的時間里,班主任傾向優先安排學校活動和教學,班會課被置之末位。
(3)忽略教育契機。社會是教科書,學生日常行為是鏡子,抓住教育契機深度討論可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軍訓,我們看到什么”班會課中,某職業學校的班主任用軍訓的圖片、視頻堆砌成班會課,讓學生看自己軍訓中的行為狀態后,分享大而空的觀點“身體很累”“我們要堅持”,班主任最后提出概念模糊的期望和倡議,以喊口號、唱歌結束課程。這樣的班會課流于表面,缺乏升華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調適的過程,欠缺軍訓活動中愛國主義、團隊合作、自我認知等教育契機。
(4)資源選取滯后。信息化時代的班會課設計,資源需經過精心篩選。在“夢想,讓我靠近你”班會課中,中職班主任選取《永不放棄》作為視頻素材,學生表示早就看過了,聽課老師感嘆這是十年前的視頻資源,這樣的班會課怎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
二、優化中職班會課立德樹人的“加減乘除”策略
立德樹人是班會課的首要目標,忙碌的班主任如何高效備課?筆者結合數學中的加減乘除法則,說說中職立德樹人班會課的實踐策略。
1.加法。(1)學政策,增加思政內容。班主任要積極研究、學習與立德樹人有關的政策法規,掌握教育的最新動態,提升政治覺悟和格局,以文化人,以課育人,把思政元素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2)看書籍,增加人文素養。班主任需多看書,拓寬知識面,把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哲學、心理等元素融入班會課,提升班會課的人文素養,增強課程的融合性、趣味性和有效性。(3)知企業,增加職業指導。班主任設計班會時需以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加入職業場景、職業規劃等內容,為學生走進職場奠定基礎。(4)練制作,增加信息元素。練習制作動畫、視頻、PPT、慕(微)課等,線上線下相結合,增加視聽覺互動。筆者在防控疫情班會慕課“心存敬畏·尊重事實”中加入哲學思考:人和自然如何和諧相處?引導學生認識、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筆者還加入思政內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學生明白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
2.減法。(1)去掉全屏文字的PPT頁面。中職生拒絕多字頁面,文字滿屏呈現的另一種釋義:自主閱讀。文字滿屏是設計者的省事方式,對課程有害無利。(2)去掉像素低的圖片及混亂排版。眼睛愛看美麗的事物,圖片顏色宜遵循三色原則,與PPT模板的主色相互配合協調。(3)去掉班主任的說教和事務安排。讓班會課成為純粹的班會課,與班級事務劃清界限。班主任要充分發揮思想引領作用,把話語權交給學生,從學生的分享中觀察學生的思想和行動。
3.乘法。(1)日常加強覺察力。抓住教育契機確立班會課主題,把立德樹人作為主基調。以小見大,引導學生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抓住主要問題及問題的主要方面,找出問題的根源并解決。(2)課前加強班情分析。課前分析班級實際情況,確定班會課目標,抵制“拿來主義”的備課形式。使用與學生同頻的語言,貼近學生的學習習慣與認知規律,運用同伴教育,打造既有笑聲、歡呼聲,又有思考與辯論的活力課堂。(3)課中加強提問藝術。教育家戴爾·卡耐基曾說:“一兩重的參與重于一噸重的說教。”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比被動接受信息更有效。課程中少提封閉性問題,多提開放式和引導式問題。(4)課后加強反思。沒有反饋和反思的課程是無效的。教育沒有固定模式,立德樹人班會課重在課后的思考,發現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形成閉環,為下一次班會課做準備。
在疫情防控班會慕課“居家安全·自律健體”中,物流專業學生缺乏運動,班主任親自錄制俯臥撐視頻,具有引領作用,讓學生重視運動的重要性。課后提出開放性問題:居家隔離,如何保證健康與安全?引導學生發散思考。搜集學生的反饋,這對班主任反思、改進班會課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4.除法。(1)除掉對班會課的舊認知。班會課拒絕形式主義,不能以完成任務為基調。沒有準備的班會課是沒有效果的。(2)除掉備課花時間的觀念。把設計班會課看作成長的過程,班主任學習政策、心理學,研究教法,既有助于提升教學專業水平,也有助于夯實班主任業務能力。
總之,立德樹人背景下的中職班會課,需要勤學習、善思考、敢行動。希望“加減乘除”法則在中職班會課的運用,能給中職班主任帶來新的感悟與收獲。
[參考文獻]
[1]梁偉勝. 立德樹人背景下中職德育探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19(14).
[2]陳芳. 立德樹人視角下的中職德育課教學探索[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