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中國整體經濟呈現下行趨勢,地方經濟活力不足、對外開放出現新的變化。“穩中求進”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工作總基調,要控制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穩”的前提,提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的動力,努力平衡好“穩”和“進” 的關系。在“穩中求進”總基調下,我國政府要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市場經濟發展新格局,引導民營經濟發展,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地方市場經濟主體,調整對外開放的重心,完善相關政策保障。
關鍵詞:”穩中求進”;新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途徑;初探
本文索引:張宇.<變量 2>[J].中國商論,2021(20):-189.
中圖分類號:F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10(b)--03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我國對經濟增長的要求也由規模轉移到了質量。然而,當前我國整體經濟下行趨勢持續,地方經濟活力不足、對外開放出現新的變化。2020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指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和堅持新發展理念。習近平同志也多次強調:“穩中求進”是當前發展的總基調,是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根基,是促進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繁榮的根本,更是治國理政的基石[1]。本文旨在探討“穩中求進”總基調下新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途徑,為新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1 當前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新特征”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呈現出一些新特征和新趨勢。
1.1 整體經濟呈現下行趨勢
2020年伊始,以武漢為中心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中央果斷采取堅決措施,力保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企業停工停產,民眾居家隔離,中國經濟在此時按下了“暫停鍵”。持續數月的聯防聯控機制給市場經濟造成了極大影響,不少企業損失巨大。隨著我國疫情形勢的好轉,除極少數地區,我國各地已全面復工復產。據統計顯示,我國經濟在宏觀上逐漸回暖,但疫情的影響暫未過去,微觀方面的數據顯現并不樂觀。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6月份統計數據,社會融資規模同比減少2.31萬億元,相較于2019年同期相比縮減規模達4896億元,2020年6月僅融資 28963 億元。在央行貨幣政策的支持下,2020年6月人民幣貸款增幅同比減少 2695 億元,僅增加4126億元,這一數據令市場倍感驚訝。此外,我國近五年的單位GDP能耗保持穩中增長的態勢于今年上半年被打破,創下3.9%的降幅,說明經濟發展壓力巨大,市場表現不容樂觀。在用電量方面,根據國家能源署公開發布的統計數據,在2021年1-5月,我國的用電量在規模上明顯弱于2020年同期,總電量為26954億千瓦時,其中5月份的用電規模有所回升,同比增幅達2.6%,盡管有所增長,但也創下了最低的增長速度。這一切數據都表明,中國的經濟下行風險在進一步加大。
1.2 地方經濟活力不足
在世界經濟遭遇打擊,我國經濟不景氣的雙重影響下,地方經濟發展面臨著嚴峻考驗。過去由于地方政府缺乏明晰的產業發展規劃,所以極度依賴土地財政,但是近期房地產市場遇冷,如何擺脫對土地的過度依賴,同時確保地方財政穩定,成為了地方政府亟待解決的難題[2]。不同城市的經濟發展環境有所不同,部分城市擁有豐碩的自然資源,通過大量開采當地的自然資源來推動經濟增長,但隨著可開采資源的用盡,此類城市的發展動力幾近喪失。轉而開始了對好產業、新興產業的爭奪,在招商引資方面,地方政府對于企業的爭奪日益激烈,由于本地小微型企業的資金實力有限,再加上長期的停擺,不少小微企業已陷入癱瘓,在缺乏政府扶持的背景下,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愈加艱難。小微企業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小微企業的不景氣將直接影響我國市場經濟的活力和增幅,所以,當前背景下中國市場經濟的下行趨勢將成為“新常態”。
1.3 對外開放呈現新的變化
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是發展趨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是我國新時期背景下的一項基本策略。基于原有開放格局,結合現代經濟環境,我國必須對改革發展的步伐和政策有所調整,以適應新的歷史背景。如規劃發展自貿區、建設貿易港等。此外,在開放的載體上,我國逐步建立和打造內陸開放區,以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區為基礎,向自由貿易園區探索發展,以期提高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帶動經濟發展。
2 “穩中求進”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總基調
在中國經濟下行趨勢明顯和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的雙重背景下,我國提出“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這是保障社會穩定的需要,也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只有堅持“穩中求進”,才能直面挑戰,才能贏得未來。
2.1 “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前提
“穩中求進”的前提是“穩”,只有經濟發展“穩”,才能實現市場經濟的持續向前。穩速度、穩增長、穩經濟是“穩中求進”的重點。要基于我國國情,科學把握經濟發展脈絡。與改革初期相比,雖然我國市場經濟已經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從經濟發展的質量來看,我國經濟發展質量仍有待提升,這表現各地的經濟發展仍不平衡,依然有不少經濟落后貧困地區的,仍處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初級階段。在內外需求疲軟和全球疫情的不利因素下,我國的經濟增長面臨嚴峻挑戰。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難,中大型企業市場環境差,“穩中求進”基調下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有著新的要求和任務。一是要引導市場清晰認識當前的發展環境,科學合理地確定經濟發展目標,避免操之過急,要為經濟新常態下改革和調整的目標任務贏得時間;二是要建立穩定和連續的宏觀政策,確保政策的一致性。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繼續全方位推動消費、投資和出口的增長,想方設法提高經濟發展速度,防止經濟“硬著陸”。
2.2 “進”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動力
“穩中求進”的動力是“進”。經濟的發展需要持續向前,只有“進”,才能應對“退”,要立足當下,面向未來,不斷調整結構和擴大開放。當前,要優先破除體制機制瓶頸和弊端,建立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在過去的經濟發展中,我國依靠高消耗、高投入等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發生改變的大背景下,傳統的發展形式難以為繼,我國必須創新發展思路,打破現有的產業結構,重新整合和調整,以促進經濟穩中求進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經濟發展下行趨勢明顯的今天,促進經濟向前發展,是各項工作的中心。首先,要堅持特色的市場經濟道路,推動各項機制體制改革,促進所有制經濟創新發展,促進民營經濟等的創新發展。其次,要以當前的時代發展為契機,牢牢把握我國對外開放的有利局面,加快培育和引領新的經濟增長點,進而帶動我國經濟向前發展。
2.3 平衡好“穩”和“進”的關系
“穩中求進”的關鍵是做好“穩”和“進”之間的平衡。以“穩”為前提,以“進”為動力,時刻關注和平衡好兩者關系,確保在實際發展中動態平衡。“穩中求進”是當前的工作基調,也是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首要原則。我國各級政府要堅持“穩中求進”,深化改革,加大新常態背景下的經濟發展嘗試力度,在穩步增長的前提下以創新手段應對挑戰。同時,各級政府也要堅持以質量謀求規模增長,以增長帶動經濟發展,以主動調整的姿態應對挑戰,以發展贏時間,以進步換空間。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存在各類復雜問題的發展中大國,在前進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都只能用發展來破解,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思路。在發展中,以黨中央為引路人,提高思想認識,以新常態為新起點,在新時代謀取新發展[3]。
3 “穩中求進”總基調下新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途徑
面對當前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新特征,我國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應嚴格遵循國務院《意見》要求,在“穩中求進”的發展總基調下從以下途徑來做出調整,穩步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
3.1 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市場經濟發展新格局,拉動我國經濟穩步增長
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盡管在我國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國外確診病例仍在不斷創下新高,國內外經濟都面臨著嚴峻挑戰,尤其是國外環境日趨復雜,我國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來提升和促進經濟發展。基于“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開創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市場發展新格局,是實現我國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
首先,要建立通暢的國內市場供需循環體系。據聯合國測算,受新冠肺炎的影響,2020年世界經濟必然陷入負增長的局面,增幅約為-3.2%,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的最大衰退。因此,如何依靠國內力量拉動經濟增長就成為當前我國政府工作的重點。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我國人均收入水平持續提升,人民對消費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短暫的疫情不會成為阻擋中國經濟增長的攔路虎,更難以中斷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的良好勢頭。一是要以堅強的決心繼續推動供給側改革,對不適應未來發展基調的產業予以革除,推動企業向未來產業看起和發展。以市場為導向,建立產業供應鏈,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欲望,進而形成企業有市場、國內經濟發展有出路的良好局面。對于銷售主陣地為海外市場的企業來說,要轉換思路,轉變發展方向,瞄準國內市場,減少企業經濟損失。二是要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國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以完備的工業體系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吸引全球企業來華投資建廠。今天的中國市場,是每一個全球企業必爭的消費市場,隨著中國經商環境的持續好轉,顯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隨著消費回暖,此次疫情背景下,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必將再一次得到得升。
其次,要打通國際市場供需循環。全球產業鏈融合發展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必須以此為契機,積極參與到全球產業鏈的重構進程中。疫情的蔓延加快了全球產業鏈的調整步伐,更加趨向多元化。劉曉光指出,中國企業要以此為契機,調整和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結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全球產業鏈的調整中去,以增強中國企業的發展和競爭優勢。
3.2 引導民營經濟發展,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地方經濟主體
面對當前我國各地經濟活力不強的問題,在“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我國要在鞏固公有制經濟的基礎上,大力支持、推動、創新各地民營經濟發展,嘗試培育更具市場活力的地方經濟主體[4]。具體來說:
第一,營造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我國經濟的充分發展是各類經濟共同作用的結果,民營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激活民營經濟活力,建立健全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制度,進一步促進市場公平,讓各類所有制經濟都處于同一起跑線上,以法的制度來規范發展秩序,確保公平公正。
第二,開放民營經濟的市場進入范圍。各級政府應按照《意見》要求,依法許可民營經濟的準入范圍,如電力、油氣等領域,使更多的社會資本可以進入,進而釋放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增強民營經濟的金融服務供給。任何企業要想持久發展,都依賴于金融的支持,小微企業更是如此。各級政府應建立健全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制度,引導金融資本適時參與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要鼓勵和引導民營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發展,同時建立健全民營中小企業的賬款長效機制,防止因拖欠錢款而導致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要圍繞政商溝通建立通暢機制,凈化政商環境,規范發展秩序,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家項目的建設,共促發展。
3.3 調整對外開放的重心,完善相關政策保障
在“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面對我國對外開放中的新變化,各級地方政府也要相應地配合做好對外開放工作的重心調整,做好全方位對外開放過程中的政策保障。
一方面,配合“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建設等做好對外開放工作的重心調整。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目前我國以“一帶一路”沿線經貿合作來建設對外開放新格局,對于我國各級政府來說,需要以“一帶一路”倡議為重點來開展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例如,為了配合“一帶一路”建設,要擴大沿線地區的開放范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東、中、西建立協同一致的開放政策和體系,使內外聯動、東西互濟。在調整中,還要關注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的建設,適當簡政放權,給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更大的自主發展權,從而促進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向更深層次發展 [5]。
另一方面,完善對外開放的政策保障。除了調整好對外開放的工作重心外,我國各級地方政府還要做好對外開放的政策保障工作。如上海在舉辦進口博覽會進程中,對稅收政策和通關政策做出了調整和優化,破除貿易壁壘,使商品進出口稅負大幅減輕,從而有效帶動了商品進出口規模的增長。此外,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當地政府也要抓住機遇,盡快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適時調整規則和管理標準,健全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對反壟斷審查、國家安全審查等有關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進而建立清晰明確的政策保障制度。
參考文獻
賈康,馮俏彬.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中求進”創新發展——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三項重點要領[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1):11-13+125.
張占斌.中國經濟政策若干重大問題分析——以2012—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重點[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1):14-19+125.
王東京.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的優先目標及其宏觀政策取向[J].管理世界,2019,35(5):1-8.
劉偉.新發展理念與現代化經濟體系[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8,9(4):3-20.
方福前.我國宏觀調控思路的歷史性進展[J].理論探索,2019(1):109-114.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equirement of “Pursuing Progress While Ensuring Stability” for New Way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Party School of CPC Qinhuangdao Municipal Committee
ZHANG Yu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overall economy is showing a downward trend; local economy is not booming as it used to be, and there are new changes in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Pursuing progress while ensuring stability” is the tone of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Keeping tabs on “steadiness” while enhancing the momentum of "progr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striving to balance between “steadiness” and “progress”. Under the general keynote of "pursuing progress while ensuring stability",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build a new pattern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with dual circulation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ycles,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conomy, cultivate more dynamic entities of local market economy, adjust the focus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improve the relevant policies as guarantees.
Keywords: pursuing progress while ensuring stability; new er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path; preliminary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