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干
摘 ?要: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教師建構高效課堂時,可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課程設計、師生互動設計,優化教學模式,提供小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信息技術教育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需明確高效課堂的建構目的,旨在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思維、團隊合作能力、主動學習意識、實踐操作能力。在信息技術快速更迭的時代背景下,教師需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與專業技能,對新技術、新知識、新理念進行了解學習,提高教師的TPACK知識結構,促使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實現高效課堂建構教育目的。
(一)教學內容設計
在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時,為提升教學質量,教師需對教學內容設計,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促使學生聯想生活事例,發現生活中的“真問題”,進而對數學內容進行主動探究思考。為突出學生主體性,教師可鼓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事例,對生活中的數學素材收集,并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使得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內容設計時,應當突出理論與實踐的銜接,使得學生對數學知識,能夠學以致用,走進生活積極探索,發現數學知識的現實價值與意義,培養學生綜合學習素養。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內容設計時,需正確應用信息技術,切勿復雜化,給小學生數學學習增加壓力。
教師不僅需對數學課堂進行組織,且需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引領,保證高效課堂教學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在教學引領時,需圍繞教學內容,依循教學大綱,突出學科特點,并在實際教學階段,考量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靈活調整教學計劃,應用信息技術,發揮出小學生數學學習主體性,使得學生循序漸進探索理解,夯實小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提出針對性問題,驅動學生對數學知識點進行深入思考,辨析數學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探究數學概念的本質內涵,保證學生深度學習質量與效果[2]。
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小數的乘法和除法”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真問題”進行搜集,并在課堂進行集中反饋。教師依照學生提出的問題,應用信息技術對其歸納分類,指導學生對數學“真問題”進行思考,進而學習掌握小數除法內容,啟蒙學生學以致用意識。
在小學生的數學“真問題”解決時,教師可進行合理延伸,豐富學生數學思考視野,挖掘學生學習潛能。但在數學拓展延伸時,教師需圍繞小學生身心認知能力,不可基于信息技術盲目拓展,增加學生思考壓力,不利于小學生身心啟蒙。
(二)教學課程設計
小學生心智思維需合理啟蒙,提高小學生綜合學習能力。鑒于,小學生智力的客觀限制,使得小學生學習自制力不強,且缺乏學習主動意識。為此,小學數學引導時,教師需有計劃的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課程設計,對小學生實踐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學習能力進行有序培育,以保證小學生數學學習實力逐漸提升。
如教師對學生數學深度學習能力培育時,創設建構高效課堂,達到預期教學目的。為此,在數學課程教學時,不可將教學工作局限于課堂,應當合理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拓展,并基于家校合作機制,使得家長主動配合,保證小學生數學深度學習效果。如教師可制作微課資料,圍繞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遵循寓教于樂原則,設定趣味性數學短視頻,輔助學生完成數學深度學習,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濃厚度,逐漸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3]。
學生基于數學短視頻學習時,家長需發揮出自身效能,如對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進行監督鼓勵,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進行合理引導,使得學生嘗試規劃學習時間與娛樂時間,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通過家長與教師的攜手合作,使得信息技術教學優勢得到一定體現,為學生建構快樂、趣味、開放、多元的學習場景,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與幸福,啟蒙學生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完成深度學習,以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教學時,為降低教學難度,保證學生學習質量,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數學短視頻,輔助學生思考探究,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達到高效課堂建構效果。
在具體數學短視頻制作時,為契合小學生興趣愛好,教師可圍繞學生喜愛的事物,設計相對應的數學短視頻。通過熟悉的事物,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意識,促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三)師生互動設計
小學生數學學習時,教師為達到教書育人目標,則需對學生的情感進行關注,與學生民主溝通、真誠傾聽,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變化,及時調整信息技術教學方案,以建構高效課堂。小學生好奇心重,對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具有強烈的求知欲。為此,數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時,需將信息技術,轉變為教學輔助工具,與學生高效互動交流,增強師生彼此的信任感,營造良好師生關系,為教學工作開展鋪墊基石。
鑒于小學生學習認知的特點,教師需開展師生互動設計,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參與熱情,主動與教師、同學溝通交流,以達到高效課堂教學效果。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可設定游戲教學、小組教學等策略,促使學生融入教學活動中。為增強學生學習獲得感,教師需及時給予學生鼓舞,確保學生具備持久的學習積極性,主動融入到數學探究活動當中,在生生小組合作、師生共同合作下,提高學生學習質量[4]。
信息技術應用支持下,為提高數學教學效果,教師需對師生互動設計方案優化完善,靈活運用信息技術,以增強師生互動效果,使得數學內容,在師生互動中完成教育傳遞,達到數學教學目標。具體教學時,教師需分析學情,基于信息技術支持,架構師生互動技術紐帶,創新小組合作模式、創新師生互動方式、創新教學形式,為數學教學提供信息化平臺,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可基于學情主動探索,發散思維想象力,拓展數學知識視野。在全新師生互動教育環境下,可激發學生數學學習潛能,調動學生主觀意識,保證小學生多提問、多動手、勤思考、愛探究。在不同合作場景、形式、活動下,啟蒙小學生質疑意識,培養小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能[5]。
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時,教師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講解、合作、探討、總結等環節進行融合,使得小組合作效力真實發生,營造民主、開放、和諧的師生互動氛圍,有效增強學生數學學習體驗,深化學生數學內容理解深度,拓寬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視野,輔助小學生完善數學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學習實力提升。
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教學時,為啟蒙學生數學質疑意識,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對師生互動創新,指導小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并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看法。教師圍繞學生的不同看法進行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對數學內容進行學習思考,以達到課堂教學目的。
在培養小學生數學綜合學習能力,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實踐,設定有趣的數學游戲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數學游戲活動參與過程中,對相關數學內容進行深度思考,啟發學生數學探索意識,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建構高效課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文洪升.探究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2):49.
[2]袁艷林.淺談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