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
【摘? 要】科學,是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所做出的總結,成為指導人們進行社會活動的方向,幫助人們擺脫了愚昧無知,使人們看待問題更加全面和客觀。在這樣的基礎上,小學科學教師向學生傳播科學知識,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部分小學生在科學課堂上,存在消極應對學習的情況,缺乏參與課堂探索的興趣。由此,教師應立足生活、實踐等,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挖掘學生參與科學課堂的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科學;參與興趣;科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9-0112-02
Stimulation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terest in Science Teaching Classes in Primary School
(Jiaheyuan Campus, South School Education Group, Xiyuan New Village Primary School,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China) WANG You
【Abstract】Science is a summary made by people on the basis of social practice. It has become the direction to guide people in social activities, help people get rid of ignorance, and make people look at problems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On this basis,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disseminate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improve their personal qualities. Som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a negative response to learning in science classes and lack the interest in participating in classroom exploration.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base their lives and practice on education and guide students, tap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cience classe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 Interest in participation; Scientific literacy
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是希望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讓學生積極融入科學知識的探索中,用自己的熱情擁抱科學,發現科學的魅力,調動學生的學習活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發展的空間。
一、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科學元素——激發學生挖掘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的興趣
生活是科學的大本營,為科學提供了棲息地,也讓科學獲得了蓬勃的發展。學生在生活中挖掘科學知識,能夠樹立科學意識,學會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待生活中的現象,產生分析生活的興趣。由此,要想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小學科學教師就要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科學元素,激發學生挖掘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的興趣。教師可以將生活中與科學有關的學習材料展示給學生看,或是將生活中的科學現象描述給學生看,增進學生對科學的了解。但是,部分教師生活教學中,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使教學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因此難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進度。這就需要教師聯系學生實際,為學生提供適應的生活元素。
例如,在學習“控制鐵生銹的速度”時,為了使學生了解鐵生銹的原因,熟悉生活中的鐵生銹現象,知道怎樣解決鐵生銹的問題,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列舉了生活中的鐵欄桿生銹、鐵盒制品生銹、灶臺生銹等圖片,然后利用自己的生活經歷為學生描述了鐵生銹的具體場景:物體表面會出現棕紅色的物質,容易脫落……學生在聆聽中,對鐵生銹有了基本的了解,知道了鐵銹在生活中是廣泛存在的。接著,我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了水和氧氣共同作用會導致鐵生銹的過程,使學生了解了鐵生銹的條件。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聯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說一說預防鐵生銹的方法。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分享了自己的觀點,產生了進一步探索鐵生銹知識的興趣。
二、向學生展示多彩的學習場景——激發學生深化學習理解科學知識的興趣
科學課堂應是有趣多彩的,不是枯燥無味的。學生的學習也應該是多樣化,不能是單一的。教師在教學中應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依據學生的需要為學生設置學習場景,使學生自覺地走入科學課堂中來,深化學生的學習記憶,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為了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多彩的學習場景,激發學生深化學習理解科學知識的興趣。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只關注教學的速度,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一味求快,使學生出現了囫圇吞棗的學習現象,影響了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久而久之,學生喪失了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無法積極地配合教師工作。這就需要教師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深化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例如,在學習“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時,為了使學生熟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知道怎樣利用顯微鏡來觀察微生物,在教學中我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顯微鏡使用方法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來全方位地觀察顯微鏡。學生觀看視頻后,熟悉了顯微鏡的構成和特點。接著,我又利用微課視頻向學生介紹了身邊常見的微生物,讓學生知道微生物分布廣泛,不易被人用肉眼觀察到,借助顯微鏡才能深刻認識。學生在微課視頻中,產生了使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的興趣,想要借助自己的雙手來制作微生物裝片,完成課堂觀察。
三、向學生展示動手實踐的平臺——激發學生參與科學實踐探究的興趣
學生是課堂實踐的主人翁,只有經過親自動手和思考,才能收獲知識學習的真諦,掌握科學技能。教師應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提供一個有潛力、有希望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創設表現的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發展。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向學生展示動手實踐的平臺,激發學生參與科學實踐探究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設計制作一個保溫杯”時,為了使學生了解哪些物體具有導熱性,哪些不具有,熟悉保溫效果較好的材料,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我為學生設置了動手操作的環節,鼓勵學生根據熱傳遞的原理設計保溫杯。學生實踐中借助熱水、溫度計、塑料泡沫等物品進行了實驗,了解了不同材質的杯子的保溫效果,記錄了實驗的數據,認識到熱的良導體吸熱、散熱快,導致降溫快,而熱的不良導體則相反,保溫效果佳。學生依據實驗結論,選擇了適宜的保溫杯材料,完成了對保溫杯的設計。
四、結語
總之,教師通過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科學元素、向學生展示多彩的學習場景、向學生展示動手實踐的平臺,能激發學生挖掘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的興趣,激發學生深化學習理解科學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參與科學實踐探究的興趣。學生在科學課堂上,對科學知識進行了基礎的、全面的學習,了解了科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知道了科學的價值,形成了科學認知,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學會了站在科學的角度分析,養成了積極應用科學知識的習慣,積累了科學技能;并在實踐中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增添了自己的學習風采,完善了自己的學習框架。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為學生搭建了科學的橋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向了科學的彼岸,使學生在探索的道路上增加了科學積累,擁有了使用科學知識的底氣和能力,推動了學生的科學發展,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邱啟榮. 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N].江蘇科技報,2018(A07).
[2]王虹.談如何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才智,2018(32).
[3]賈建剛.小學科學教學中“問題式”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1).
[4]潘璐.“喚醒”概念轉變的萌芽——淺談小學科學課堂認知沖突的情境創設[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1).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