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
摘要: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多元文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在這個環境下成長的大學生主要獲取信息的方式就是新媒體。新媒體背景下所蘊含的多元文化內容強勢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其影響作用巨大,思想政治教育擔負著保障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責任。如何借助新媒體的積極方面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從新媒體的綜合影響出發,對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
1、新媒體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概述
現代網絡社會普遍定義的各種新媒體傳播是指以各種移動通信傳播技術手段為基礎支撐,以信息互動性為主要本質特征,利用移動互聯網、無線網和通信網等各種渠道向媒體用戶受眾提供各種媒體信息的所有新的信息傳播技術手段或各種傳播活動形式的媒體總稱。新媒體傳播具有信息媒體內容個性化突出、受眾群體選擇性多、表現形式多樣、信息媒體發布更加實時等特點。21世紀以來,各類大型科技信息網絡技術在整個全球較大范圍內快速發展,對整個人類社會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而我們的大學生在這個環境下新媒體就成為他們獲取外界信息和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方式,使我們獲取大量有用信息的同時,隨之也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沖擊了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加復雜化。所以,如何避免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負面影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這個時代思想教育工作應該重視的問題。
2、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理論政治教育的一些問題
(一)新媒體迅速發展帶來的法律性問題
新媒體的高速發展雖然使得廣大學生隨時隨地都已經可以及時接收和看到全新的社會信息法律咨詢,但是這些屬于爆炸式的全新信息咨詢無法準確匹配難以符合社會法律的管理規范性,表現為超出很多的社會法律管理漏洞。是因為學生在學習接受新媒體所傳遞的科學知識和信息的過程中由于平時缺乏學校專業教師的教學指導,往往可能會直接導致對這個問題的錯誤理解從而陷入一個誤區。特別多的是隨著現代大學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學生在獨立學習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難題都已經可以通過信息網絡技術進行實時解決,這就會促使獨立學習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困難能力不斷得到降低。而且對于一些大學生而言,他們的分辨別人的能力比較弱,容易讓人受到蠱惑,進而嚴重影響自己的生理心智。例如,出現的"吳亦凡"新聞事件,就對于廣大學生的政治思想理論政治宣傳教育工作帶來了不利的社會影響,在這種新媒體面前,缺乏必要的政治法律性和約束性,在政治教育的進行過程中也就需要更加有效具針對性地對廣大學生行為進行引領,讓廣大學生始終能夠明辨是非,不要過于讓自己始終深陷法律漩渦之中。
(二)新媒體的發展威脅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
新媒體對在校大學生造成的意識形態安全危害問題主要分為表現以下三個個方面。第一,西方的綠色霸權主義政治思潮,通過爭奪領地和被占領等政治話語,對當前我國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有重大影響。第二,對于我國傳統高校思政思想教育的政治主題,新媒體通過網絡發表的政治言論對其政治權威性將會造成重大影響,一些非主流的政治言論對我國大學生教育造成政治思想的嚴重干擾。大學生通常可以通過多種傳播渠道和不同的傳播形式直接獲取到這些非主流教育信息,進而使社會對學校思政政治教育教學提出強烈質疑,威脅了普通大學的整個思政政治教育教學主體。第三,在這個新媒體傳播時代,學生信息受到更加廣泛多元化的核心價值觀念沖擊,不良的學生信息傳播會嚴重影響廣大學生的思想人生觀、世界觀和核心價值觀的正確性和形成,要盡量避免忽視新媒體時代傳播的信息復雜性及其帶給了廣大學生的各種負面影響。
3、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接受思想道德政治文化教育的途徑
(一)加大對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管控力度
高校對校園網站安全負有管理責任,高校要采取措施加強校園網絡安全管理,設立專職的網絡管理人員,加強對新媒體傳播內容和傳播的管控。創造和諧校園文化環境。高校教師要保持對網絡信息的敏感度,對相關信息進行客觀理性的分析.并及時關注和發現學生思想上出現的不好的苗頭通過發表評語、微博評論等方式進行正面的引導。大力開展新媒體法律知識的普及宣傳,依靠法律知識引導學生辨別新媒體的傳播內容,同時也引導學生自覺規范自身在新媒體上的行為,樹立網絡道德自律意識。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生活實際的有效結合
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課本要根據新形勢,結合新內容進行及時的更新,并要求高校教師一定比例使用新媒體的教育方式,增強課程的時效性和互動性。課堂教學中要加強新媒體對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宣傳工作,增加主流價值觀念的傳播途徑,針對社會熱點的現實問題進行理論分析,充分利用新媒體環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構建具有針對性、現實性、趣味性的教學內容。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師的新媒體素養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用正確的態度使用新媒體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不能認為傳統教育模式陳舊而完全摒棄,新媒體教育模式更受大學生歡迎,但傳統課堂的面對面教育模式也有自己的優勢,不能取而代之。另一方面不能照搬照抄國外的新媒體教育模式,外國的新媒體發展更加成熟,有很多可取之處,但是由于教育內容和目標存在區別,國外的教育模式不完全適合我國,因此不能盲目照抄。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在擺正態度的同時自身要積極學習使用新媒體技術,發揮新媒體應用于思想政治的獨特優勢,還要根據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要求和當代大學生特質,選擇正確的新媒體教育方法.在生活的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引導大學生分辨新媒體教育內容,努力做到讓新媒體為我所用。
參考文獻:
[1]龔群英.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評《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創新》[J].新聞愛好者,2016(12):97
[2]張炳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評《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創新》[J].教育發展研究,2017(8):85
[3]王壽麗.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挑戰及對策研究也D頁.青島科技大學袁2017院0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