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育人是當前教學當中的主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當中指了教育的重要意義,不僅要有高尚的品德,同時也要實現為國家育人服務的人才理念,培養學生用勇于探索的責任感以及使命感。“新工科”當前正在面向新模式、新理念、新質量的方面,因此應當積極地對建筑類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發展,從而使學生發展成為新時代的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混凝土結構識圖;教學實踐
引言
當前,各高校響應思政教育改革號召,大力推進思政教育模式的創新。而目前,學生的受教育環境已經從相對封閉的傳統課堂發展到信息時代的互聯網立體環境,從傳統的信息來源渠道單一化發展到新媒體多方傳播碎片化。近年來基于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一方面使教學資源獲取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也給教師如何利用這一趨勢將思政教育“碎片化”隱性融入其中帶來了巨大挑戰。課程思政是一種課程觀,不是增設一門課程,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而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以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
一、混凝土結構識圖課程思政建設背景
混凝土結構識圖課程是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與實操性,熟悉并能正確識讀建筑工程施工圖并進行鋼筋關鍵部位長度計算、工程量計算是土建類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能之一,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平法基礎知識、基礎鋼筋識圖與計算、柱構件平法識圖與計算、梁構件平法識圖與計算、剪力墻平法識圖與計算、板構件平法識圖與計算和樓梯平法識圖與計算等內容。教學中,主講教師先后利用“藍墨云班課”“雨課堂”等平臺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延遲開學期間,主講教師通過“超星一平三端”平臺實施課程教學組織,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均采用“三步教學法”。從混凝土結構識圖課程開設情況來看,幾個學期的教學中普遍忽視了工程案例的綜合練習以及思政教育的開展,這導致學生在遇到綜合案例時節點計算不自信,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及提升素質教育培養的要求。應推動課程改革,并以課程思政為契機,充分發揮該門課程的育德樹人功能,培養工科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對標國際的視野、以法為基準的意識、實踐創新的能力等,以精神武裝和科學素養深入踐行立德樹人,提高本科教學質量。
二、課程思政與專業課教學結合的誤區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習總書記所說的各專業理論課程不但包含了文史哲類課程,也包含了一些工程技術類課程,比如說建筑專業等專業課。文史哲類課程主要是關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具有豐富的德育資源,而工程技術學科和自然學科是否也具有相應的功能。很多專業教師對此表示懷疑,他們認為工程技術類學科沒有鮮明的價值判斷,比如說建筑材料課程,他們認為建筑材料課程當中所涉及的內容都是針對建筑結構材料的應用和發展情況等,所以專業課的課程教學沒有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度和空間,而國務院對于擴大改進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當中,重視各學科都需要進行課程思政建設,形成一種全方位育人、協同育人的效果。
三、混凝土結構識圖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路徑
(一)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創建,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1)提升思想政治理論管理工作。思政政治理論課程是目前高校在不斷發展當中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高效完成立德樹人任務,秉承社會主義教學方向的主要平臺。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應當由黨委直接管理,并且學校引導站在政治的角度,不斷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創建,學校方面也應當高度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創建的經濟費用。(2)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創建。成敗的關鍵就是隊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質量的高低主要來自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各個高校應當格外重視教師團隊的創建。首先,教師的團隊應當具有信仰講信仰的人。其次,應當不斷加強對教師思想政治教學的培訓,從而保證教師的“內培”以及“外引”可以相互結合。最后,應當加大投入力度,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創建,開展有效的獎勵機制。
(二)培養勞動習慣,提升團隊協作
設計識讀圖紙的專題討論與探究活動,鼓勵學生相互交流、討論,采用小組PK形式,組內討論完畢后,選派代表發言,小組之間取長補短,提升團隊成員之間的協同合作意識、表達能力、組間競爭意識,實現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激發學生探索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能;設計實踐主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將綜合識讀的成果檢驗以BIM三維建模和鋼筋模型綁扎的形式呈現,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究能力,并強調實踐的重要性,教導學生實踐出真知;鋼筋模型綁扎也是模擬施工現場的鋼筋下料和綁扎,就是勞動的過程,引導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給學生以良好的職業崗位體驗,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勞動習慣。
(三)校企文化融合,隱性思政范圍更廣
一流企業做文化,高職院校也應如此。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是吸引企業、社會的核心競爭力。優秀的校園文化是學校最基本的競爭優勢,可以使職業院校具備持久的活力和潛力。據調查,很多畢業生頻繁跳槽的原因來自在工作中難以接受公司的企業文化,融入不到企業的文化氛圍中,不能適應企業的工作節奏,出現不能吃苦、不遵守企業規章制度的行為。若是將優質企業的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讓學生在校園內就能與企業零距離接觸,在學校學習期間就能了解企業的各類規章制度,以及作為員工應該具備的堅韌不拔、愛崗敬業、工匠精神等各類優秀品質,這對于他們盡快適應職場生活有很大幫助。
(四)結合生活經驗和日常體驗開展友善教育
土建專業是建筑類專業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課程,友善教育似乎很難融入到教學中,但是通過引入巧妙的案例,友善教育仍然可以在教學中滲透進去。更新土建專業課程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土建專業的教育的側重點不能只放在基礎知識的講授上,而要在學習建筑材料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只有這樣可以間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時,有助于這些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五)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完善發展,打通育人最后一步在”新工科“的時代背景下應當緊緊順應當中經濟發展趨勢下人才培養的需求。由此可見,在“新工科”背景下創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應當出謀劃策。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處于發展的階段,教師首先應當站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社會接班人的角度進行分析,從而進行資源的統籌發展;另一方面應當結合“新工科”的發展建設進行思想政治的完善,從而使思想政治的課程貫徹到整個教學當中,促進教學的有效發展。
結束語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需要將課程思政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從政策的制定到教師的培養、從專業課程的建設到課外實踐的設置,多個維度同步發展,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實現培養擔當民族復興時代新人的大任。
參考文獻
[1]王璇.建筑類民辦本科力學“課程思政”教育探索與實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24):171-172.
[2]于泉偉.在《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中實踐“課程思政”的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32):162-163.
[3]陳琳,韓永光,何宜.新工科背景下現代建筑產業工人培養的逆商教育實施策略[J].教育觀察,2019,8(36):30-31.
[4]朱熹育,崔瑩.課程思政教改方法初探——以建筑材料微課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82):67-68.
[5]劉思嬌.淺談建筑制圖教學中的課堂思政教育[J].門窗,2019(17):217.
作者簡介:
黃春花(1986.3-),女,漢族,廣西桂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