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紅華
摘要:結合辦學定位和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深度挖掘《網絡營銷策劃》課程育人元素,優化課程教學目標定位,確定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的切入點,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探索建立課程思政資源庫,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有機融合。
關鍵詞:課程思政;育人元素;營銷策劃價值觀;課程思政資源庫
引言
課程思政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融于各類課程中,在高校教育教學中構建以全員、全程、全課程式的育人格局,形成協同效應的綜合教育理念。高校的所有課程都要發揮思想理論教育作用,課程建設過程中,應準確把握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緊扣“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主線,突出價值引領,結合所在學科專業、所屬課程類型的育人要求和特點,深度挖掘課程的育人元素,科學設計課程思政的具體實施路徑,通過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方式,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有機融合。教學內容應體現思想性、前沿性與時代性,教學方法體現先進性、互動性與針對性,課程授課教師應政治立場堅定,師德師風良好。
一、網絡營銷策劃課程思政建設總體設計
《網絡營銷策劃》為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核心課程,結合學校辦學定位和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本課程以“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結合的原則,圍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三位一體,從情懷、意識、態度三個維度,從教學內容選取、教學方法改進、考核評價優化三個環節進行科學設計,深度挖掘提煉課程知識體系中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形成了16個思政映射與融入點,初步構建了課程思政資源庫,重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營銷策劃價值觀,滋養“三農情懷”,培養學生從事崗位的宏觀視野、辯證思維、道德品質、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團隊意識和正確認識問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就業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網絡營銷策劃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網絡營銷策劃》教學團隊從情懷、意識、態度三個維度,深度挖掘提煉課程知識體系中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形成了思政映射與融入點(文化自信、愛國情懷、創新意識、求真務實、三農情懷、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正確的學習觀、國貨意識、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整體觀和大局觀、工匠精神、家國情懷、媒介素養、團隊精神、協作意識、責任擔當),通過案例賞析、示范講解、小組討論、任務實施、成果匯報、教師點評、作品展示等多樣化教學活動進行切入,促進育人目標有效達成。如在第一個教學項目“網絡營銷策劃創意案例點評”中,主要設計兩個思政映射與融入點:文化自信(通過民族品牌旺旺集團“文化+創意+食品”營銷策劃案例,闡析文化是民族品牌最重要的資產和最核心的競爭力);愛國情懷(通過電影《戰狼Ⅱ》緊扣時勢,巧妙地激發植根于人們內心的愛國情懷的成功營銷案例,闡析好的創意一定要注意引發民眾情感共鳴。教師課堂進行案例分析和知識點講授,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和演練,每小組收集一個營銷策劃案例,分析案例的成功創意,寫出點評稿,以增加學生的文化自信,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愛國情懷。
三、網絡營銷策劃課程思政教學
“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為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網絡營銷策劃》課程由講授型轉變為任務驅動型教學。課程設計了六大模塊十四個學習任務,通過案例教學、研討式教學、匯報、互動式點評等多種教學形式,重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隊協作和創新創意的能力。教學流程分為“任務提出、任務實施、成果分享、成果優化”四個環節,每個環節均融入思政元素,通過教師講解、個人思考、小組成員互動互促等多維度實現思政育人目標,促進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的有機融合。
四、探索建立課程思政資源庫
在課程思政育人實踐中,思政教育素材缺乏是制約“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效結合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開發形成一系列便于共享共用的課程思政育人素材,是快速提高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育人能力的有效途徑。《網絡營銷策劃》教學團隊以“育人為先、規范實用、共建共享”為建設目標,按照“素材選編—案例編寫—統一審核—分類入庫”的建設流程,初步建立了包括營銷策劃方案、視頻案例、平面廣告、活動策劃、教學案例設計等在內的課程思政資源庫。資源庫設置了“家國情懷”“創新創意”“文化自信”“鄉村振興”等主題模塊,目前分類收錄了經典營銷策劃方案36份,視頻案例18個,平面廣告120幅、活動策劃36個、教學案例設計8個,為教師實施課程思政教育提供了較豐富實用的案例及素材資源,提升了課程思政與專業思政建設水平。
結束語
學生是課程思政最直接的學習者、感受者、獲益者,評價課程思政效果應立足于學生、以第一視角充分檢驗人才培養的效果,注重課程思政教學入腦入心、見行見效的有效性評價。《網絡營銷策劃》課程考核評價將專業知識、技能考核與學生的價值取向、思辨能力、團隊協作、尊重他人等職業素養有機融合,以常態性評價、階段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為主要形式。常態性評價主要指基于每次課堂表現的行為層面評價;階段性評價主要指基于情感層面的測量,通過學生自評、問卷調查、深入訪談等形式完成。總結性評價主要指基于期末綜合作品的評價和學生同伴評價(互評),由教師和小組負責人進行綜合評價。設置“正能量”“團隊合作”“文化自信”等思政考核指標,學生同伴評價(互評)設置“態度”“積極性”“主動擔當”等思政考核指標。通過總結性評價較真實地反映出課程思政對學生的思想啟迪和價值引領程度。
參考文獻
[1]張馳,宋來.“課程思政”升級與深化的三維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0,0(2):93-98.
[2]溫潘亞.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前提、反思和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20(8):12-14.
基金項目:浙江省第一批省級課程思政教學項目,編號:KCGJ206;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編號:職-2021-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