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摘 要:課前預習是學生提前熟悉課時教學知識的重要方式,以此為基礎明確課上學習的要點,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及時解決存在的疑問,加速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吸收。基于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課前預習環節存在的問題,為構建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我們提出有效預習的指導思路,希望能夠提高小學生的預習效率。筆者在下文中嘗試分析有效指導小學生課前預習的思路,旨在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課前預習;小學語文;指導思路
引言:
預習是課前導學的重要一步,參考學生的預習結果可以幫助達成“以學定教”的教學目標。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應該積極參與課程教學改革過程,重視課前預習指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下,課前預習環節并沒有得到重視,對教學活動質量產生了消極影響,因此為彌補這個不足,需要我們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到課前預習環節中去。
1.指導預習過程,提升預習效率
基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我們在指導學生預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和知識基礎,合理設置預習任務。當前的小學語文預習指導實踐顯示,很多教師在指導學生預習的過程中缺乏科學方法做支撐,這對小學生的預習習慣養成不具積極影響[1]。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預習活動的時候,一定要合理制定預習指導計劃,提升學生的預習效率。例如,學習《落花生》這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確定預習要求及基本步驟,第一步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掌握字詞的形、音和義,并標記出重點的片段及詞匯。第二步讓學生通過預習了解作品,在預習過程中利用網絡工具及資料對作者資料及文章背景進行收集,全面掌握文章內容。其次,讓學生梳理文章的脈絡,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寓意、書寫順序等,同時還要在預習過程中發現優美和意味深長的段落應該做好批注,分析作者寫作的目的,這樣可以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內涵,還可以使學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最后,讓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在上面記上預習時遇到的不懂問題和預習重點,還可以記錄一些優美的語句,這樣就能使課前預習更具有效性,教學質量能夠得到有效提高。
2.注意預習層次,合理布置任務
設計預習任務的過程中要注意布置層次性的學習任務,在任務難度上應該體現不同等級,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機會。設計的預習內容如果太簡單了,那些語文知識水平較好的學生無法得到學習上的滿足,達不到良好的預習效果,同樣的,如果預習的內容太難,對于那些語文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無法完成預習任務,打擊他們學習自信心,也達不到最初預想的效果[2]。其實小學語文教材中里面有很多課后練習,教師在給學生設計預習內容時可以參考課本中的這些習題,因為這些習題都是圍繞文本所要掌握的知識重點而創設的,通過讓學生完成類似的預習任務,可以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初步了解,明確自己對這些知識點掌握的程度如何,然后學會歸納知識難點,對于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在上課針對性解決。例如,在《草原》這一課的閱讀教學之前,筆者設計了這樣的預習內容:“1. 出示句子:‘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①“灑脫”可換成什么詞?②從哪些語句看出“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2. 朗讀課課文2-5自然段。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從哪里可以看出這些特點?3. 談談你怎樣理解和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句話。……”這些問題設計本課時的教學難點和重點,從課文的內容入手,由簡單到復雜,由表層到深層,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也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感受蒙漢情深。
3.明確預習目標,凸顯指向性
老師在設計預習單的時候要突出預習單的指向性,在預習單中提出對預習目標的明確要求,以保證學生能夠精準參與預習過程,高效達成預習目標。
其一,對閱讀速度的要求。閱讀速度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體現,統編版教材在選擇課文的時候,隨著學生年級增長逐漸增加文本長度,旨在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依據具體的課文篇幅長短,教師要規定學生在多長時間內閱讀完,鍛煉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有意識引導學生訓練閱讀速度[3]。基于《松鼠》一課全篇共有900多個字,因此,在預習單中要圍繞閱讀速度設置要求。如《松鼠》這篇課文的預習單任務1:課文共()個自然段,我讀了()遍,-共花了()分鐘。(閱讀小貼士:這篇課文的標準默讀速度為3-4分鐘,你達到了嗎?)這樣設計的好處是讓學生在預習課文的過程中,在默讀階段能有意識地注意閱讀的速度,向標準速度看齊,不斷提升閱讀速度。
其二,強調閱讀效果的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第三學段學生應達到的閱讀要求。在自主閱讀的預習單中,教師可通過學生的自評來檢驗學生是否達到應有的閱讀效果。如《松鼠》這篇課文的預習單任務2:通過預習閱讀,我(a.能b.基本能c.還不能)(根據自身情況畫√)達到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都有較強的好勝心,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因此他們都會根據自身能力進行不同次數的閱讀。90%的學生能夠達到“能”以及“基本能”的閱讀水平,即使個別學生一時可能“還不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在“以學定教”的課堂中可以有側重地給予關注指導。這樣,通過“給標準”的預習單設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了解了應達到的閱讀層次,實現了不教而教的目的。
結語:
綜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效率受多種因素影響,有效的課前預習是提高課上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關注課前預習指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此外,滲透課前預習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攝取豐富的學科知識,讓學生善于思考、干預質疑,真正發揮課前自主預習的作用。筆者以統編版教材為主,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預習的指導思路展開分析,以期提高課程指導水平,推動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郝麗霞.對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自主預習意識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22):198.
[2]張志英.論小學語文自主預習能提高課堂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7(24):132.
[3]吳春華論小學語文學習中學生預習的重要性[J].教育現代化,2017,4(35):20.